王家村一间破旧的茅屋内,一名青年女子正端坐在火炉旁,逗弄着膝上襁褓中熟睡的婴儿。
她虽身着布袄,却有着姣好姿容与高贵的气质,与茅屋寒舍多少显得格格不入。
“天冷,别冻着孩子”
一旁,一名老妪一面对女子说着,一面找来布条,一条一条往破纸窗上缠,以此阻挡不断灌屋内的风雪。
老妪年过六旬,皱纹里满是岁月痕迹与人世沧桑,年轻时,丈夫因贫病去世,自己一人拉扯着三儿一女,艰难度日。
(本章未完,请翻页)
日子虽然贫苦,一家人在一起,倒也其乐融融,不料战乱忽起,长子被强征入伍,从此再无音信,长女被乱兵所辱,愤然投河自尽,只剩母子三人相依为命。
数月前,小儿子王秉义外出打猎,在野地里邂逅了一对落难母子,听闻妇人在战乱中丧夫,孩子一出生就没了父亲,心中怜悯之情顿生,遂将二人带回家中安顿。
(四)
此刻,秉义与兄长秉仁正忙着清扫门前的深雪,只见同村十岁的小福贵神色匆匆地跑来,不及两人发问,孩子便压低声音道
“不好了,官军进村了,要杀尽村里出生不久的男婴,若敢反抗格杀勿论!”
孩子话音刚落,士兵们挨家挨户搜查的身影便呈现在兄弟二人眼中,兄弟点头表示会意,福贵便一溜烟去别家告信。
兄弟二人赶忙放下铁锹,进屋关上门,向老妪和妇人传递了这一消息,充斥着对官军惨无人道行为的不解,惊惶与恐惧涌上众人心头。
唯有那女子,仿佛知晓官军的意图,想必惊惧,脸上更多的是绝望与凄楚。
“事情紧急,你和孩子赶紧走!”王秉仁焦急道。
“是我不好,连累了大家”女子抱起孩子,眼泪一下子奔涌而出。
王母取来一块旧布,包起灶上仅剩的几个馒头,塞到小儿子秉义怀中,道:“你随姑娘一起去,照顾好他们娘俩。”
“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王秉仁一面焦急地说着,一面打开后门门栓,推搡着二人往后门走去。
“娘,大哥,你们自己保重。”王秉义含泪道。
女子将孩子放到秉义怀中,跪在地上,向王母和兄长磕了三个头,道:“救命之恩,唯有来日再报。”
两人即刻起身,出了后门,消失在漫天飞雪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