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
“曹操命名的那个马跑泉还远吗?”
“到了。”爷爷说,“前面那个村子就是。”
前面一片葱茏。枝叶繁茂的大树连成了片,郁郁葱葱,毫无营养不良的景象。往北看就是长城般巍峨的渭河冲积平原的二级阶地。这里一、二级阶地的界限十分明显。刀切般垂直的一道十多米高的土塄坎凹凸蜿蜒、起伏伸展,东、西延伸似乎没有尽头,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台塬线。
爷爷说:“那就是头道塬。上了头道塬继续往北,还有二道塬、三道塬呢。”
赵俊良新奇地看着对面的台塬线。让他感到奇怪的是这里看不到熟识的房子,隐约可见的是沿台塬凿出的一孔挨一孔的窑洞。
奶奶说住窑洞冬暖夏凉。
爷爷说窑洞顶上有一米多厚的一层“料浆石”,似土似石,质密而坚硬,是非常好的隔水层,也是防止窑洞塌陷的顶板。
赵俊良注意到了远远的有一片格外茂盛的树林还有一种低沉的隆隆声。
“爷爷,那里就是马跑泉吧?”他记得叔叔说过:那里有口粮。
“是啊------”
“那个村子真的在七月初七有集市吗?”
“每年的七月初七都有。”
“它为什么要取那样一个名儿呢?‘看女婿会’,多么怪啊?”
爷爷轻松地笑了。他略带玩笑的口吻说:“快了,再有一个多月你就能赶集了——赶七月七‘看女婿会’的集。”
“那怎麽看不见泉水呢?”
赵俊良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望着远方的天空,恨不得立刻赶到那里;他记得叔叔说过:“泉水冲天而去,目不可及”的话。
“还记得李白说过白发三千丈吗?三千丈,差不多二十里路呢!”爷爷浑浊的眼珠和满是沟壑的脸上洋溢着讽刺的微笑,他慈祥地说:“这世上那种生命能生长二十里路那麽长呢?恐怕没有。这都是文人的夸张而已。可夸张的过了头,就成了大话、空话、假话了。”
“我知道了!”俊良高兴地说道:“怪不得‘飞流直下三千尺’脍炙人口、可以是名句,而‘白发三千丈’就逊色多了。”
“何止是逊色,简直是吹过了头。汉人文弱、大言炎炎。我们这个民族什麽都好,就是说大话这一点深入到了骨子里。代代相传,害人不浅啊。”爷爷叹气。
“就是,”俊良附和道:“叔叔上次讲水浒,说东京有八十万禁军。我想,别说东京了,就是整个河南省恐怕也放不下八十万禁军。后来我问到了叔叔,他说他也没想过这个问题。只是说‘奇怪,从古到今从没有人说这是个错误’。”
“唉,说大话的劣根早已侵蚀到骨子里去了,人人都觉得很受用,沿袭摹仿、相互引用,早都麻木了,谁还能觉得它是个错呢。”爷爷又叹气。
“是呀,”奶奶也叹气:“五八年大跃进后这大话就说个不断。说到现在,家家的铁锅都砸了个一干二净,可炼出来的铁疙瘩却在雨地里淋着、锈着;亩产万斤、十万斤的高产田一个挨一个地放卫星,可老百姓的米缸面袋都是底儿朝天。那十年不种庄稼都吃不完的粮食都到哪儿去了呢?”
赵俊良静静的听着,他发现有许多事还是他不能理解的。
话题令人沮丧。他们到了村口的大树下。赵俊良停下了架子车,揉了揉背;爷爷把奶奶从车上搀扶下来。
“活动活动腿。”爷爷对奶奶说。
赵俊良却对面前的一棵大树产生了兴趣。它长在一个一米多高、接近二十米直径的土台上,很是威风、很是独特。奇怪的是树身和树枝上遍布着一寸多长的尖刺,黑而发亮。更让俊良不可思议的是树枝上长满了一寸宽、七、八寸长的“豆角”,一簇簇随风摇摆,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他高兴地回过头对爷爷奶奶说:“看!这儿有棵大豆角树!”
爷爷和奶奶都笑了。
“傻孙子,想吃的都想疯了。那是皂角树。那些‘豆角’就是皂角。人们砸烂了它用来洗衣服------”
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右肩上吃力地扛着一挂犁。扶犁的右手还攥着一个短鞭子,左手牵着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慢腾腾地走了过来。
突然,从皂角树的另一侧窜出来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他大约十二三岁,大大的眼睛骨碌碌转着却充满了野气,剃的发青的头皮下有一张圆圆的脸。皮肤黝黑肌肉结实,全身只挂着一条破短裤,脚下是一双千疮百孔的烂布鞋——倒是身上的装扮很是不俗:挎肩斜背着一张自制的竹片大弓!那弓一寸多宽的蜡黄色竹板上钻了两个孔,穿着一根二尺多长的牛筋;自制的竹箭细如竹筷,斜插在后背的裤腰里。左手心亮着一个金龟子,正被他的大拇指飞快地翻动着。它一会儿肚皮朝上、一会儿肚皮朝下。赵俊良看得出来:这个金龟子虽然活着,但早已被翻动的晕头转向、生不如死。他右手提着两只死麻雀,一根长长的马鞭草牢牢地绑着麻雀的脖子。这男孩窜出来后一下子就挡住了那个中年人的去路。
“吃了麽?”男孩歪着头热情地打招呼。
“吃了。”中年人毫无表情地答道。
“吃啥饭?”男孩关切地问。
“包谷糁糁。”那中年人把犁换了一个肩膀,冷淡地回答。
“还有啥?”男孩不让道,绷着脸更加关切地问。
“玉米面馍。”中年人已经有点不耐烦了。
“还有啥?”那男孩契而不舍继续追问。
“酸黄菜!”中年人把犁又换了一个肩膀,瞪着两眼对着男孩叫道。
“还有啥?”这个男孩似乎并没有发现那中年人的恼怒,依然一本正经地问。
“还有你妈的劈!”中年人暴怒地骂道。他扬起了手中的鞭子。
那男孩终于憋不住了,哈哈大笑,“吱溜”一下就躲到了赵俊良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