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突然接受这种莫名突然的变化,对于莫小阳来说,同样也是一种挑战,不光需要有强大的内心,更需要灵活巧妙面对一切的承受能力.
就算是现在,莫小阳依然不敢保证,自己能够抗下面对这个世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种种压力.
好在古文化所包含的许多道理,对于此刻的他来说,是多么的及时和恰如其份,古文化的读书人形象,虽然深入人心,但其实并不见的被人能够理解.
这就不得不需要有一种,将自己代入那个年代,去体会古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甚至从各种遗留的传统文化,以及物品古迹书籍,去揣摩去体会.
那些古代读书人给人的印象就是文弱不堪,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看法,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读书人的地位其实还是挺高的.
在那个识字率不高的时代,识字的人怎么会可能不受到尊重呢?何况这些读书人,更是怀着修身齐家治国的美好理想愿望.
不说身怀六艺,但也是粗通文墨的,提笔能写能画能诗,很多人的理解里面,文人与武人的对比,其实越是向后发展,文武就已经很难分家了.
古时候的行军打仗行营,虽说有旗语号令,但很多的武将,也都是识字的,否则什么都不懂,根本就不可能打胜仗.
需要多少粮食军备,不通文墨去领用,根本就是盲人摸象,被人瞒骗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但也并非绝对,凡事也总有例外的时候.
儒家的学说,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道理,初始可能不明白,但是等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才会发现,确实是经世之学.
读书人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读书明理能写会画,不少的古代读书人都是精通的,更厉害的恐怕就是诗书琴棋书画.
在厉害的就是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谋略知兵事,这种又要更加厉害了.
这就像很多东西是分层次是一个道理,当然也确实有不少,死读书读死书的读书人,这些就被称呼为书呆子.
毕竟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人和物.
比如脍炙人口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教导大家要虚心,因为很难知道身边人的学问,是不是就很高明,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的榜样.
莫小阳到是读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籍,博古通今可能还做不到,但略懂一些为人处世谦虚的道理,还是可以的.
他的层次大概也就是识文认字,能写会背几句圣贤文章.至于什么琴棋书画那还是算了,何况他也不只是光看道德文章.
什么佛家道家儒家,他是统统都看,包括其他各种感兴趣的东西,完全就是来者不拒.
人的一生,基本上能将人做好,事做好就及其不容易了,如果能在这个基础上,哪怕能够做出一些成绩,就更加好了.
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平行水世界,对于他来说,怎么样才能生存下去,目前依然是最重要的大问题之一,毕竟,谁让他遇见了这样一个艰难的困境了呢!
小屋里的三个人,经过一番短暂的商议,总算是有了解决目前难题的缓解之计.但接下来更长远的打算,谁都没有在过多的提起.
因为很简单,半个月之后他们连房租这个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那么他和李胜,恐怕就只能四处流浪了,至于这里的聚集地有没有,适合流浪的地方.那就只有老天才知道了.
不过对于心中略有道法术器的莫小阳来说,只要这一关能过去,那么之后想来应该也能应对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