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兮若很是诧异。
她想着当初惜时还是正月里落的水,虽然也发了烧,可还是被老郎中的药调理过来了,这刘三少爷怎么就弄得这般严重?
莫不是五皇子还做了什么其他的手脚?
可这无凭无据的事秦兮若也只能在心里想想,于是只好问起了里正太太:“可这事和里正太太有什么关系?我记得她们两家不住在一块呀!”
“这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他们虽分了户,可拜的到底还是同一个祖宗牌位,里正太太身为长嫂,家里发生了这样的事,自然需要她看顾一二的,”高秀才娘子就道,“这几日我瞧着她是两头跑,人都累瘦了。”
二人就这样零零碎碎地说了许久的话,临近晌午时,高秀才娘子就真的坐不住了。
“我真的要回去了,要不家里的煮饭婆子一个人忙不过来。”她就歉意地同秦兮若道别。
高秀才如今靠着教书赚几个钱养家,家里除了个帮着做饭的婆子,就没有其他可使唤的人了。
秦兮若不再留她,叫了田庄里的马车。
田庄里的人都知道秦兮若在王爷跟前很得脸,因此只要是她吩咐的事,总会有人抢着去做。
不一会的功夫,就有人将车套好了马,等在了勿园外。
秦兮若送高秀才娘子上了车。
临走时,高秀才娘子还不忘拉了秦兮若的手:“秦姑娘,我托你的事,可记得给我一个回音。”
秦兮若笑着应了,目送走高秀才娘子,她就去了一枝轩。
张安这边刚好讲完课,正准备放了秦惜时和阿刁出去,见秦兮若过来了,便笑着打招呼:“秦姑娘。”
他在这教了四五日书,这位秦姑娘虽然会时不时地过来,却从不曾打扰他的教学,往往只是在门外悄悄地看一眼就走,即便是她想让阿刁过来读书,也是问过了他的意见,这让张安感受到了极大的尊重。
所以当他见到秦兮若进得一枝轩时,还以为她又要介绍哪个小孩来读书,没想她说的却是有人想要拜访他。
“您说的是村学里的那位高秀才?”张安虽未见过高秀才,却对他的印象很好。
他之前考校秦惜时功课时,发现秦惜时能将三字经中的典故说得很清楚。这固然是因为秦惜时本身生得伶俐,但同样也是那位高秀才教授得好,不然一个才七岁的孩子,哪能讲得头头是道。
而且他在这里确实没有什么能说得上话的人,多认识个朋友也是好的。
他也就将此事应下,但还是有些担忧地问:“此事要不要先问过王爷?”
这里毕竟是宁王的田庄,他是宁王请来的教书先生,他要在此处待客,怎么也得先问过主人的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