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莎卡?!”高端瞠目结舌的望着一副要承担责任的好男人架势的高歌,实在不敢面对这样子狗血的现实,“你给赵副省长家的公子戴了绿帽子就算了,居然还是第一次?!”
、75番外三高歌之幸福从天而降((二)
在z市找一个人;对他而言易如反掌,更何况他要找的人是赵副省长家未过门的儿媳妇,这样明确的目标,不过是几天时间,已经有人把他想要知道的一切都呈现在他面前。
院子里的法桐开始落叶,他坐在树下翻看着手里的机密文件,每一个字都异常仔细,生怕在不经意间错过了任何蛛丝马迹。
他太投入,完全没有理会到悉悉索索的脚步声。那脚步声由远及近,停在他身后探着头看了一会他手里的文件,随即又默默的转身离开。
“叫高端过来见我一趟。”高远再次瞥了一眼远处的雕塑;一边走回客厅一边嘱咐身旁的石头;“立刻!”
到底是在看什么看了这么久;整个人都魔怔了呢?高远十分好奇,那摞像是简历,但又不是求职信的文件到底是什么,可以让高歌手不释卷的看了两天还没看够?
“省高院沈庆春副院长家的千金沈馨,人如其名,从小到大家长省心老师省心。七年前就读于英才全优班,文理分科时选择文科,老三接手学校的那年她不负众望的在高考中折桂,省文科状元,最终被北大法学院录取,今年本科毕业后继续留在北大法学院读硕士,跟老三是校友。”
高端简明扼要的把高远想要知道的信息呈上。高远听了半天除了知道高歌在看的那摞简历的主人曾经是英才出品的高考状元以及两个人是校友之外再也没有其他能够让高歌如此专注认真。
实在不满意高端的通篇废话,他亲自开口,直奔重点而去,“所以说,老三到底是为了什么看沈副院长家千金的简历?”
被高远这么笑眯眯的注视着,高端顿时觉得脊背发寒。大哥眼线遍地,能有什么事儿瞒得过他的法眼?高端权衡利弊过后,决定对家长坦白从宽,“因为老三看上她……”
“咳咳……”高远动作优雅的以手掩面,别过头去咳嗽。一口热茶全都喝进气管里也顾不得难受,皱着眉难以置信的求证,“老三还不知道这个沈馨花落谁家了?”
跟高远骤然提高的声音相比,高端的声音越来越微不可闻,“知道……”
“既然知道这朵花已经是赵副省长家公子的未婚妻,他还敢看上?!”高远简直怀疑总有一天他会未老先衰,被这群小的给惊出个高血压心脏病来!
“不仅敢看,还敢上……”
高端的声音越来越小,高远有些怀疑自己听错了,但随即他的脑子里就想起不久前的一个晚上,眼前这个小混蛋打电话跟他汇报有个人带了个姑娘去了王朝……
与书房里凝重而绝望的气氛截然不同,梧桐树下的高歌心情豁然开朗!他一直疑惑,既然她能够在醉的不轻的情况下一眼认出自己,说明他们应该是认识的。他反复想,脑子里却毫无头绪。直到他看到她的档案时,困扰他的问题终于迎刃而解,他们之间,还有过一段短暂的师生情谊。
有些模糊的记忆里,出现了那张既清纯又青春的容颜。那个穿着干净的白裙子扎着简单的马尾辫的女孩子站在主席台上代表全体高三学生作百日决战的演讲,从容不迫,自信漂亮。她笑起来的时候笑容明媚又爽朗,如同正午的太阳般耀目。
最深刻的一次记忆,是在高考前几天,她跟着一群男生翻墙出去,被蹲守在墙外的保安抓获,一群人全都送去了校长室。当时他听说了排在花名册上第一的她也在,不得不暂停正在进行的高考工作部署会议,匆匆赶去批评教育这群率性而为到让他羡慕的少年。
那时夕阳西下,天边霞光绮丽,耳边凉风习习,整个校园里都散发着夏天独有的青草香气。她站在一群男生间,分外显眼。他踱着步子走到她面前,细细的打量她翻墙时弄在校服上的灰以及她不知不觉间揉在鼻子上的灰,心里没来由的觉得好笑。
英才是私立贵族学校,从创办之初就有着独特的经营理念和办学方式。他在名义上是校长,实际上更像是公司里的董事长,具体的教育不是他关系的问题,他的最终落脚点是学校的经营上。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他跟学生的接触并不是很多,能记得住的更是凤毛麟角,而她就是这不可多得的一个。
“我认得你,”她笑起来的时候依然从头到脚都散发着只属于青春的光彩,手上的灰在汗水的调和下终于变成了黑黑的泥,她意识到自己的窘境,连忙把伸到他面前准备握手的小黑手藏在背后,顽皮的吐了吐舌头,而后情绪高涨的说出他的名字,“高家三哥!”
接手英才的时候他已经正式退出了网文圈儿,这个名字让他的心底微微一怔,随即像是被风吹起的涟漪,一层层漾开,久久无法平静。
“沈馨!”跟在身后的德育主任诚恐惶恐,生怕惹怒了高歌,连忙厉声呵斥她,“怎么跟高校长说话的?!”
耳边似乎只有微风吹过的她长发的声音,高歌忍不住低头轻笑,伸手从西装口袋里取出一块手帕递给面前窘迫的女生,她迟疑片刻,最终接了过去,仰头冲他绽出一个甜美的笑,“谢谢校长!”
每一个学校,似乎都有一个中年妇女做德育主任,并且她们的脾气似乎都不太好,总是讨厌长得漂亮的女孩子……
脑海里不知为何响起了某个人的谬论,他默默看了一眼身后怒火冲天一副要辣手摧花模样的德育主任,出于一个校长的责任跟义务,他决定亲自跟全校第一名谈谈。
纤尘不染的办公室里,他放下架子,像个朋友一样跟她谈话,“李主任刚刚告诉我,今晚你们有考前作文点题课,为什么要逃课呢?”
“我觉得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因人制宜,具有针对性、选择性的做一些对自己有益的事情,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笼统片面,一刀切,没重点,没针对性!”先前还有些拘谨的人听到这个问题后,立马变得精神抖擞,见地也越发深刻起来,“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因材施教。先贤们明白的道理,我们也应该明白……”
“因人制宜,那你觉得你现在需要什么?”高歌被眼前的教育家搞的哭笑不得,喝了口茶又问,“还是说希望得到怎样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呢?”
“我觉得高考是个长久奋斗的结果,绝非三五日的突击强化就能有所树建的。”她作为一个文科生,有着与生俱来的语言优势,“而且我觉得我现在已经达到了我个人学习生涯的极限,再也不会有什么突破了。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回市里吃个麻辣烫!”
听说过有人翻墙出去上网吧,有人翻墙出去约会,有人翻墙出去打架……他听过很多逃课的理由,吃麻辣烫还是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