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正儿八经研究上,不超三分之一,剩下的都被当做奖金、工资、福利发掉了。
这次,种植园出手五百万给他,老头心毛了,心情激动难以把持啊!
“搞砸了,不会赔钱吧?”耿天乐胆战心惊,揣测不安道。
“怎么会?”李邀月洒然笑道:“即便搞砸了,还有研究过程记录下来,那也很大一笔财富,怎么能让教授赔钱呢?”
“这样啊!”耿天乐没意见了,这么好的事情他不答应,就成傻瓜了。“好,我就在种植园待上半年,做这个课题研究。什么农科院,老子不稀罕了!”
耿天乐拍板了,田淮南心情愉快许多,李邀月也高兴了,事情正在向好的一面发展。
琪绪第五家店开起来了,这家店是其它四家店铺累加起来一倍的规模,投资直接达到上百万,三分之二资金,来自于李邀月的资助。
当然了,钱不是白给的,欣欣集团雏形初成,李邀月控股百分之五十一,生杀大权在握啊!
女孩控股百分之四十九,属于无权无势,任男人欺凌的弱势地位。
即便如此,丁琪绪仍然接受的甘之若饴,能和李邀月精诚合作,成就女企业家的节奏啊!
说实在的,以前李邀月没有,没有野心,那时他不过一个小人物,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没有成长为参天大树之前,他再有潜力,也只能是被人蹂躏被人残虐的结果。
现在不同了,齐桓如的老伙计田淮南,转而支持李邀月,有田淮南的全力帮助,有齐桓如背后支持,小子自信心爆棚啊!
既然齐桓如能把他推到前台,他为何不能好好表现一次?做给老头看呢。真畏首畏尾的话,必然会让齐桓如失望了。
琪绪店铺的经营范围,已不限于鲜花,观赏鱼,观赏鸟了,增加更多的不同元素,包括水貂的皮,山羊的绒,奶牛的奶,肉牛的肉,梅花鹿的角,展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引进保护动物受挫,种植园发展重心开始向其它方面转移,对于李邀月来说,最大突破口,就在新购进的三塘农场上。
三塘农场进行稻种培育,进行玉米种子培育,以及其它多种农作物种子培育。
说老实话,研究出高产新品种,代表着巨大利益,李邀月已经在牧羊湖种植水稻了,为他看护水稻田的,毫无疑问,就是他的牧羊犬了。
对于李邀月来说,想培育出高产水稻不难,怎么样激发支株的抗虫性,就是大问题了。
威胁水稻的病菌主要依靠风来传播,雨、水流、昆虫也可传播,在李邀月特意将褐稻虱、白背稻虱、粘虫、蚜虫,这些威胁稻种生长的病害,送入空间后。
生长状态良好的水稻,很快发生逆转,枯萎,枝叶凋零,茎干出现黄斑,等等问题展现在他面前。
随着害虫的出现,益虫同样繁盛起来,包括瓢虫,蜘蛛都越来越多,品种也越来越丰富,鸟岛繁盛的鸟儿,更让众多虫子无处藏身。
蹲在水稻田,查看支株生长状况的温钧冠,流露惊喜神色,道:“怎么样?这些水稻产量必然会不错吧?”
莫戚昌点了点头,道:“产量必定很高,抗虫性也有所提高,看这样子,应该推广试种了。”
李邀月追问道:“推广估计多长时间能得出结果来?”
莫戚昌想想道:“这是三季稻,至少需要三期投入,正好加起来一年左右,能得出最终结果。”
“一年!”李邀月被惊吓到了,等这么长时间,黄花菜也凉了,谈何促进种植园发展了。
看到李邀月的表情,温钧冠稍作停顿,道:“一季度时间也能得出结果来,投入需加大到三倍,资金量超过百万了。当然了,我是说,稻种失败情况下赔偿农户的损失,成功的话,总投入不会超过三十万,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投入百万资金进行尝试呢?”李邀月奇怪道。
“两个原因,第一,新稻种研制成功的可能性很低,第二个原因,分三期投入,采用阶梯型扩大种植面积,每次结果出来,都能对试验稻种进行改良,一次性投入的话,成功性微乎其微。国内不是没有先例,是他们毫无疑问都失败了,错在急功近利上。”
“百万,三个月,”李邀月立马拍板了,坚定道:“值得一试,百万而已,三塘农场未来三月获取的收益,也不止百万了!”
本想出言阻止的莫戚昌,看到李邀月信心勃勃的样子,老实闭嘴了,小子说得对!现在的种植园不缺钱,的确能玩得起大的,可真值得吗?
首批试验农户达到三百户,遍布七省一市,试验农田超过一千亩。小子似乎意犹未尽,把规划又扩展到三千亩,光前期投入,接近百万预算了,稻种全面失败的话,损失最大会以五百万记。
当然颗粒无收与大获丰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得很,赔光可能性和大赚可能性,自然也很小了。
同时派出去的还有一百名农场员工,他们会每周去自己所负责的农田进行调研,记录稻种的生长状况,全面汇总回来。
在李邀月全力布局的同时,宣和堂也试图在明山市发力了,首先它的种植园规模五万亩,是同和堂种植园的两倍,其次,它的投入是三亿,更是齐桓如当初新园区投入的六倍,还有一个,宣和堂饲养了多种野生动物,包括熊、豹子、野骆驼、野驴、狼等多种保护动物。
当然了,宣和堂也有着自身弱点,宣和堂最多分店开在省城,明山市布局两个分店而已,与齐桓如作为地头蛇的身份,有着一定差距。
其实,宣和堂最大弱点是没有李邀月这样的人物,单纯依靠上百名研究人员和野生动物饲养专家,基本属于只能被小子残虐的下场。
、第127章清水明潭
事实如此,宣和堂的人却绝不会这样想,他们暗地里还在对同和堂下属的研究所,冷嘲热讽不止呢,十几位研究员如何与上百人队伍抗衡?
谁也想不到,本来以前齐桓如挺重视研究所的,人员配备也超过五十人,自从李邀月负责种植园后,所内人数一降再降,只剩下十几人了,还是遮人耳目的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