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主任,要抓人呀!好,你把我们枫树坪人都抓去!有人管饭,我们更安乐!”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怕嘛咯?刘福田,你还想来蛮的!”
“莫说来民兵,来解放军,我们也不怕!”
这时,娟娟扶着张八嬷颤巍巍走了进来。凭一个瞎目婆特别灵敏的听觉和嗅觉,她断定已经站在刘福田跟前,张开没牙的瘪嘴问道:“你这位就是公社的刘主任吧?”
全场静了下来。刘福田“嗯”了一声。
张八嬷说:“刘主任,你能不能听听我这个瞎目婆讲两句?”
刘福田无可奈何,又“嗯”了一声。他知道这个老婆子当年接济和掩护过红军游击队,认识许多大人物,可不是好惹的,只得耐着性子听她说下去。
“你晓得我这双目珠是怎么瞎的吗?”张八嬷把有目无珠的眼睛对准刘福田,整个大队部一下子静下来。
自打红军长征以后,张八嬷就是闽西游击队的接头户。三年游击战争那时候,这一带村村寨寨驻扎着白狗子、还乡团,把红军游击队团团围困在山上,吃没得吃,穿没得穿,住没得住,硬是想把红军饿死困死。乡亲们就凑了米,省了盐,买了药,装在扦担里,藏在裤裆里,趁上山砍樵耙田做农活,悄悄地送给红军游击队。有一回,张八嬷被白狗子逮住,要她招出游击队的下落。张八嬷不讲,白狗子就把刺刀戳着她的小崽子。那年,张八嬷可怜的小崽子还不满六岁呀,又是独根苗苗!这可怎办哪?白狗子用刺刀逼住张八嬷:你讲不讲?不讲就毙了你的崽!张八嬷说,我一个婆娘子晓得嘛咯游击队?要毙你就毙了我吧!那畜生就砰的一枪,把张八嬷的小崽独苗活活地毙撇了!张八嬷一下晕死过去。白狗子还不肯放过她,拎来一桶水,劈头盖脸浇下来,把张八嬷弄醒了,一把白晃晃的刺刀对准她的脸,比来画去追问道:游击队在哪里?你讲不讲?不讲就挖了你的目珠喂狗吃!张八嬷瞪着眼,闭着嘴,一句话也不讲!白狗子真的嗖的一下把刺刀捅过来,硬是剜下张八嬷一双好端端的目珠子……
张八嬷可歌可泣的事迹,曾被一个作家写成革命故事,编入当地中小学的乡土教材,在汀江县家喻户晓,难道还用得着她老人家重说一遍吗?
刘福田嘿嘿干笑道:“张八嬷,你老的故事,我读小学就听过哩,还能不知晓?”
“知晓就好,知晓就好!”张八嬷说,“刘主任,打江山那阵子,老百姓是拼着身家性命给红军送粮送药的,如今你们坐江山了,作田人要分点自己种的粮食,犯了哪家王法?你还要叫民兵来捆人?好啊,好啊,要捆人,来来来,头一个先捆我张八嬷!”
张八嬷一番话,说得乡亲们怒火烧心,许多粗的细的男的女的嗓门齐声吼叫:“是啊,我们到底犯了哪家王法?你要敢捆人?好,都捆上吧,我们跟你上县城,上省城,上北京!”
正当大队部闹闹嚷嚷吵成一锅粥,只听一个女声尖尖的惊叫压倒了一切:
“哎呀,不好了!秀秀,你是怎么啦?”
(bsp;全场顿时静下来。
前一会儿,秀秀挺着个大肚子,也跟着三五成群的人流涌进大队部。秀秀看见刘福田──自己的丈夫──这般作威作福,欺压百姓,她又羞又愧又气又恼又惊又吓,脸就白了,头就晕了,颤颤抖抖地站立不住,哧溜一下子,倚着墙角落跌坐在泥地上。娟娟眼疾手快,连忙过去搀扶秀秀。好些个婆娘子细妹子也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问秀秀摔痛没有?碍不碍事?──都担心秀秀伤了肚里的小崽子。
挤在人群中冷眼旁观的蔡桂花,早为刘福田的尴尬处境捏着一把汗,可又说不上话,帮不上忙,这时灵机一动,惊乍乍地大呼小叫:“乡亲们哪,不要吵了,不要闹了,快快救人要紧呀!”
刘福田急慌慌地奔过去搀扶秀秀,同时高声扬言:“杨春山,你们几个听着,我先送我婆娘子回家,明天再跟你们算账!”
像一只落水狗爬上块门板,刘福田顺着梯子下了台,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架着秀秀出了大队部。
春山爷怕秀秀有个三长两短,又担心晒谷坪上的谷子淋了露水会发霉,懒得跟刘福田纠缠了,忙着招呼社员们去晒谷坪收谷子。
一走进苦竹院,刘福田就觉得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昨晚那场风波真可怕,差点把他的脑袋瓜炸裂开。这个温馨的小院却是个避风港。左右没有邻舍,前后没有行人,孤零零一座小院,藏在村尾的山弯弯里。院内,几丛苦竹在晨风中轻声细语,一群禾雀子在枝头啁啾歌唱;连拐子牛也被蔡桂花支走了,这会儿就他们“战友”两个,相好一双。刘福田全身的神经都放松了。
“阿田,看看,你脸上青青的,昨暗晡夜都没睡觉吧?”蔡桂花沏了一壶清茶,搁在茶几上。
“唉,气都气死了,还能睡觉!”刘福田懒懒地在椅子坐下,“桂花,你看,这个烂摊子如今怎么收拾好噢?”
“唉,事情是有点头痛了。”蔡桂花也是垂头丧气的,说话的口气很有几分埋怨了,“你一个大主任,办事毛里毛躁的,动不动就想抓人捆人,能吓唬谁哟?”
刘福田想想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