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了日,龙虎台争夺战更是杀得昏天黑地。从天一放亮直至傍晚,日军对龙虎台的攻击一刻未停。守台官兵几乎一天吃不上饭、喝不上水,却击退日军从小队至中队、大队规模不等的数十次攻击,日军死尸堆满阵地前,其中还有1名大佐联队长(团长)。日军见久攻不下,对守台中国军施放毒瓦斯,守军1个加强排碎不及防,全部牺牲,龙虎台终于落入日军之手。
龙虎台一失,则南口一线阵地尽数暴露于日军火力之下,汤恩伯见状大急,指示师长王仲廉收复龙虎台,恢复防御态势之稳定。王仲廉得令,责成第265旅旅长李铣负责收复,但令王仲廉意外的是,他碰到了一个软货。
自龙虎台激战一开始,265旅旅长李铣便很少露面,原来他一直蹲伏在掩蔽部里,外面隆隆的炮串和一阵紧过一阵的枪声令他惊恐万状、参谋、副官见状虽然不悦,但没人敢当旅长的面儿说。李铣见众人坦然,自己身为官长却贪生怕死,有失尊严,便半是相劝、半皇解脱他说道:“唉!日本人炮火太强了,又有空军,咱们怎么能硬抗?265旅今天又被放在了第一线,弟兄们苦了,部队怕是也没救了。”
碰到这样的长官。265旅旅部的军官没有不憋气的。
但最憋气的,恐怕还是89师师长王仲廉。李铣几次找到王仲廉又哭又闹,不但不愿率所部反攻龙虎台,甚至还想把全旅撤下来,并反复强调自己有病,想退到后方养病。
王仲廉没功夫跟李铣这种人磨牙,索性自己带了一个营驰赴南口车站,亲自下令罗芳硅团2营营长李谨率2个连反攻龙虎台,自己便后退进驻265旅旅部,让原旅长李铣靠边休息。
当夜,反攻龙虎台以伤亡50多人的代价毙敌20余名、生擒2名,收复了龙虎台。南口全线阵地随着龙虎台的收复重又归于稳定。
89师渡过了第一次危机。
但罗芳硅团压力并未解除,以后的几天里,日军对龙虎台攻势更猛了。天上,日机从起初4架一个波次的配备增加到了8架,从昌平来增援第11旅团的板垣征四郎第5机械化师团,首先加强了对龙虎台的炮兵火力。雨点般的炸弹和满天飞啸的炮弹压得罗团官兵在龙虎台上无法抬头,而师、旅、团炮兵也早为日军压制,步兵只能被动躲藏。部队伤亡在不断扩大。
被日军飞机、大炮炸红了眼的中国守军这时感到,与其坐以待毙,让日本人的炮弹把自己送上天,不如冲出去,冲到日本人中间去拼死划得来。一时间,战士找班长,班长找排长一纷纷要冲出阵地,能痛痛快快地杀,痛痛快快地死。再往后,每当日军冲击,阵地上便会爆发出冲天的喊杀声:“宁愿杀死,不愿炸死!”“一命换一命!”“冲啊!”“杀啊!”
南口前线8天8夜的血战,日军伤亡奇惨,每日骡马大车拉回去的尸体难以计数,日军前线最高指挥官板垣征四郎中将见状对外界感叹道:“13军毕竟是支那军精锐,皇军在南口遭到了坚强的抵抗。”
板垣是有感而发。“九?一八”事变他是主谋,也是整个事变的实际指挥者。占领偌大个东北,日军死伤也不过数百。而今日南口寸土未得,日军伤亡却已超过”九?一八”事变总的伤亡人数。也许这一刻他方真正领略到,在中国,等待日军的并不都是征服和占领的甜果,日后可能还有更多的苦涩和艰辛。
(bsp;13军作为中央军算是为蒋介石争足了面子。汤恩伯请来的名记者范长江从平地原和南口前线发回的报道,在京、沪及全国各地被争相转载,全国都知道了南口血战,知道了汤恩伯将军率部在长城脚下勇挫敌锋。实际上,攻于心计正是汤恩伯的专长,虽然其外表魁伟,一副军人气魄。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此公肚子里那点儿少得可怜的韬略才气。此番大战,他几乎一直躲在怀来的军部里,通过蒋介石四处搬救兵。刘峙、卫立煌的中央军他要,阎锡山、傅作义的晋军他也想要,北方的部队只要可能他都想要。
作为一名高级将领,战端一开就四处求援,这本身就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汤恩伯今日如此,日后在中原坐大,成了与陈诚、胡宗南并列于蒋介石手下的军事三巨头后,他的这种习惯一直没改,因而一直也没打过个像样的漂亮仗。但令诸多能征惯战的国民党将领奇怪的是,这位非黄埔的后起之秀何以能官运冲天,青云直上,令杜聿明、关麟征等一大批国民党军中豪杰黯然失色。
国民党官场的封建、腐败,外带汤恩伯的投机钻营和幸运女神的垂顾,造就汤恩伯这个无能庸将的步步高升。南口之役是他的成名作,也几乎是他一生中打得最漂亮的一仗。
8月12日,板垣利用5千名未受打击的援兵和战炮50门,组成强大的炮火再攻得胜口,同时在虎峪村、南口、苏林口实施助攻,得胜口日军难以得胜,到是助攻部队一部冲入南口镇。但还稳等板垣重新调整部署,中国军即乘夜反攻,将突入之敌轰出镇外。12日一天,日军伤亡达500来人,中国军付出了几乎相等的代价,但6辆日军坦克被击毁在阵地前。
板垣集结好部队,却见突入部队又被中国守军赶了出来,联想到数日来屡次三番的强攻竟拿不下一个小小的南口,不由得心头火起。13日,他调集手中全部可以机动的力量,向南口发动了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击。
战斗达到了白热化,仅南口两侧高地上落下的炮弹就不下5千发,如此凶猛的炮火连13军这支中央军也没见过。到处都是火海,天、地变成了一片红色。数十辆坦克不待炮火停息便掩护着数千名日军向上猛冲。此刻仗已完全成了乱仗。南口阵地内外堑壕竟被尸体填满,坦克碾过,泥土带着血浆四处飞溅,坦克履带都成了红色。
但枪林弹雨中,中国守军并没有溃散。当30余辆坦克突入南口镇时,守城士兵顶着绵密的弹雨,匍匐着爬行在血肉模糊的死尸上,一步步向坦克接近。简陋的反坦克爆炸装置使他们付出了太大的牺牲,有时于掉一辆坦克竟要牺牲二三十人甚至更多。落后的装备必然要以沉重的血的代价来弥补,中国守军简直就是在拿生命、拿躯体来填弹坑。
突入之敌再次被击退。14日,两军再次血战一整天,日军仍无法迈过南口防线。
但中国守军的弱点随着人员的大量消耗逐渐暴露出来。最早开入南口布防的89师罗芳硅团是伤亡最惨重的一个。早在8日,南京、上海等地报纸就通栏刊出“罗芳硅团全部殉国”的消息,这虽然是师长王仲廉未仔细核查的讹传而产生的错报,但战到14日,以2400人投入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