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_淑女课堂_奇书网
返回

淑女课堂

首页
第7章(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业压力小,挑选工作时也比较挑剔,行业、职位、薪水不合心意的免谈,宁缺勿滥;若是开始工作后发现不如意,她们会义无反顾地辞职、跳槽,从来不委屈自己。

“寄生小资”虽然个人条件十分出众,且已到婚龄,爱慕者也非常多,但他们仍不动心,依旧与父母厮守在一起,或游离在自由的空间里。

这是因为,她们害怕结婚后,要做家务,要做贤妻良母上侍老下侍小,所以,结婚的事过几年再说吧。趁着年轻,尽情享受单身所特有的有声有色的生活,这已成为一种时尚。

她们只对自己负责,不让自己受束缚,也不束缚别人;抓住眼前的快乐,让每一天都活出精彩;不相信爱情的存在,觉得被爱情折磨得寻死觅活的人八成受过刺激;对异性顶多是喜欢,既使是谈恋爱,也甭谈结婚的事,更不用说谈生孩子,如果谈生孩子我跟你急;热爱学习,从a、b、c到淑女培训班,均可见到她们靓丽的身影;嗜好购物,热衷旅行,酷爱在高级餐厅就餐。

“寄生小资”有自己的生活态度,那就是率性任情、随意简单、轻松快乐。

她们从不伪装自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故弄深沉,不装模作样,不为难自己,也不勉强别人。她们认为人生用不着太当回事儿。

飞速发展的商业社会使她们没有太多传统文化的记忆,她们和消费一起成长。

周星驰式的“搞笑”、陈小春式的“古惑仔”、张惠妹式的“我就是我”、赵薇式的“你是疯儿我是傻”,“脖子扭扭屁股扭扭”代替了“愤青”和“顽主”的痛苦、压抑、怅惘、颓废、迷乱、浮躁、不羁、反思和叛逆,没有了嘶哑,没有了疯狂,没有了铿锵,没有了执着,也没有愤怒,没有咆哮,她们只要真实的快乐,永远是无忧无虑的。

卡通文化的风行,对现代文化形态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使一些本该涉足谈婚论嫁的“寄生小资”们,却依然一副“孩子样”。

她们的表情、语调、动作乃至思维方式都出现了卡通化的后儿童倾向。在生活中也要过一把“孩子瘾”,表现最明显的是玩手机。

手机这种现代化通讯工具,却成为一种成人玩具。不但可以像染头发一样,随着心情的变化更换彩壳,而且,还可以用来玩各种游戏,比如发发各类短信息。大家都像儿童,享受游戏带来的巨大快乐。

“寄生小资”们患有不同程度的“情感缺乏症”——轰轰烈烈的感情来得快,去得也快,没有感情的归宿。

这些都有可能使她们丧失对生活的满意度,可又不能整天陷入郁闷中,不得不以购物和即时花费来充实自己生活。“她们从不为明天忧虑,只要今天快乐,不问明日几多愁。”

“寄生小资”生活在一个物质日趋丰富的时代,所有产品的营销诉求几乎都是针对她们的趣味的,她们认为反正钱都是不用操心就得来的,随便自己怎么花,别人干涉不了,有钱就要花,反正花了也还会再有,即使自己挣不来也无妨,反正家中有“银行”。

“寄生小资”逃避责任,有的是因为不愿意承担,有的是根本承担不起。所以,她们共同选择“享乐主义”的世界观。因此,她们的消费大多是为了自己快乐。“寄生小资”这一群体对社会、对家庭无疑是一个负担。

而淑女向来是不羡慕“寄生小资”的无忧无虑,高品质的生活。她们渴望无忧无虑,但不逃避责任;追求享受,但不会经常透支钱财。她们对钱财的看法,是正常人的态度。她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工作来争取,而不会依赖男人们。

都市里“物质女孩儿”越来越多,她们大多富有、年轻、漂亮,引人注目;她们有着令人羡慕的教育背景;她们是电视制作人、公关顾问、演员、服装设计师,收入颇高,有钱也有闲;她们有花钱的激情和冲动,只要东西够时髦、够奇趣,她们就会一掷千金;她们是新世纪的宠儿,是一群站在广告业、出版业、娱乐业和媒体业前沿的人。

物质女孩儿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不能不归功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物质女孩儿是有钱有房的一族,她们敢于走进“围城”,也敢于从“围城”中走出来。当社会用不断的进步给予她们更多选择的机会时,她们会用自信和活力生活得多姿多彩。

某些物质女孩儿深受病态心理的影响。智力发展了,能力增强了,心灵却僵硬了。人变成了金钱物质的工具,精神变得脆弱,心理变得狭窄,情感在日渐枯萎。

她们无限制地追求成功,追求升职,追求经济回报,在高度紧张的压力状态下,透支了生命能量,破坏了情绪结构,抑制了人的自然需求与激情,以致失去了女人应有的魅力,陷入在持续的冷漠、沮丧的心理状态中。

她们大都标榜“独身”,钻石“王老五”便是典型。她们永无止境地追求成功,无限量地追求利润,反而丢失了许多生活情趣与人际温暖。

她们习惯冷漠,那种冷漠既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她们失去了沟通、交往和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假装若无其事,其实持久的孤独感已成压力。她们逃避,她们惶惑,她们恐惧婚姻的责任,是因为她们已被现代“文明”挤压得失去了活力。要想使冷漠的心绪再次腾起,就得先让心变得柔软,放下物质包袱,去休闲、去养心、去恢复自我的真相,学着重新做女人。

独身,并不是一种错,它似乎可以理解为苦与乐的代言词。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它是那种掺杂着几许无奈的现实生活。更多的年轻朋友选择单身是一种不得已,是一种亚单身状态。她们随时在等待触电,等待另一颗心的撞击,然后融合。

有的独身女性事业有成,成为人们羡慕的女强人,成为崭露头角一枝独秀;而另一部分“临时性”的独身女性,在五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的影响下,依然会回归结实而又温馨的避风港湾。

单身女贵族的队伍逐渐庞大,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现象。面对这一阶层会学家忧心忡忡,虽然她们是现代成功人士,虽然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在迅速成长为都市经济中的新“亮点”,但毕竟是远离五千年传统文化。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