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人远行时,年轻而美丽的淑女如若伫立于那分别处,不断地摇动着他熟悉而绚丽的头巾,往往要比高声的呼唤更能引发爱人离情的震撼。
下载
这是寄情于物所派生的魅力,是既有的美妙情思的放大。此刻,所诱发的“琵琶弦上说相思”、“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审美情境,鲜明,独特,含蕴深隽。这时的手帕、琵琶、头巾以及一切一切可资利用、可资令情态“外化”、情意“延长”的寄情物,都灌注入了人的灵性,使表达情态的亮点集中,简洁,纯净,直观,且为观照者的审美空间留下了自如体味的余地。
人体的窈窕,气质的贤淑,风度的优雅,仪态的脱俗以及反应的机敏,等等,固然是赢得魅力常新的基础,然而,对上述这一切的求新、变异,终归有较大的局限性。
常新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仰赖情思的多姿多彩的释放和折射,这往往需要寄情于物的帮助。寄情于物的“物”,因为具有可供选择的广阔天地,因而如若审美情趣高尚优美,又能选择得当,常能为人们邀来神奇的助力。
大智者,往往把自身生存的大环境,包括大自然以及人类创造的第二自然,看作是可资利用的“寄情之物”。
例如在饰物上讲求配合时令,突现春之蓬勃,夏之清纯,秋之热烈,冬之深沉。她们当投入人群之中时,不满足湮没于芸芸众生式的情态,而是以自身作为人类景观具有特色的亮点之一,保持富于感染力的热情奔放的个性。她们的衣饰,她们的居室的装点,包括她们探亲访友时所馈赠的小礼品,也无不含蕴着她们的情思寄托和美好追求。
她们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尽可能地变为她们寄托或放大情思的领地,她们特别精于把“物”的消费和情感增值巧妙地融和在一起,于是她们的消费不再单纯地表现为“耗散”,而同时也是焕发魅力的机遇。
这是一种很高级的审美境界,也是令人很是向往的情感姿态。
寄情之“物”,要经历融“物”于情的精美转化过程。当这个过程实现时,这“物”即成为魅力的一个富于生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以,寄情之“物”,不是情思表达的“道具”,否则,是难免流于矫情和粗俗的。因此,淑女魅力训练首先应该是“物”的选择,选择的好势必留给别人良好的印象,吸引他人的目光,被人注意。
淑女魅力正是由所谓“被人注意中产生的,如果心中没有充分顾虑到自己可能留给别人的印象,那么魅力是绝不可能产生的。
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具有魅力的淑女,就不妨把别人的眼睛当成自己的镜子,任何人在出门前一定都会照照镜子,或者走在路上也会看看橱窗里自己的影子,但是,最忠实的镜子,却是周围人的眼睛。
虽然这么说,但要常常感到有人在注视自己,实在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所以有些人就干脆想着“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不再理会许多细节,也就因此而懒散,不再仔细打扮了,也不再留意他人的目光,这样当然也就离美丽愈来愈远了。
魅力是在意识到别人的注视而加强了自身感觉,然后再发展为不在别人的注视下而害羞畏缩的勇气,进而留给别人明朗优雅的印象。总之,只要时时注意自己可能留给别人的印象,时时保持良好的姿势与言行,就一定会处处受到欢迎。
要想给别人留下美好、深刻的第一印象,就一定要在初次会面时表现出坦诚、大方的样子,无论举止、表情、遣辞用字等所有的举动都要得当,对于生活要充满希望,并且要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给人良好印象的人,绝不会令人感到阴沉,因为魅力绝不会从阴沉压抑的神情中产生。在现代,谦逊也是美德,但是谦逊却和阴沉不同。试想,一个沉默寡言、面色苍白、气如游丝、哼哼唧唧的女孩,绝对无法表现出美好的自我个性。每个淑女必须生活积极,和许多人交往。因为对生活抱有积极开朗的态度,这是使自己增添魅力至关重要的因素。
例如你初识的朋友,个性开朗随和,说起话来幽默风趣,你必定会受到感染,愉快地和她谈笑,这样你们之间自然能够相处得很好,你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感觉她是个可爱的朋友,这就是她给你留下的印象,每一个年轻淑女都应力求做到这一点。
适时地、坦率地表现自己也是淑女魅力训练的主要方面。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能够率直地谈谈自己,就是心里自然坦率的人,大概就是最可爱的人。那种喜欢转弯抹角或对别人的话从不接受的人,都不是可爱的女孩。当然女孩的神秘感是特别吸引人的魅力,但它只能在特殊场合出现。
要知道,所谓“可爱”和“幼稚”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身上穿着华丽的时髦服装,满口幼稚话语,这种毫无个性的女性,头脑空洞,令人鄙视。另外,在办公室里卖弄“可爱”,哗众取宠的女性更不是真正的“可爱”。所谓的“可爱”,是单纯从“不依靠别人”的独立自主中产生。如果能做到这点,魅力才能真正产生。
魅力的产生,不但要随时保持受人注意的警戒心,还要注意保持别人眼中的自我形象,但更为重要的是要随时训练自己,也就是常常练习一下在别人的注目下,自己应该如何做。
演艺圈里的人大概是对“自己和别人”之间关系感觉最敏感,生活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