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就读伦敦大学校外课程的学生遍及150多个国家。为那些想获得伦敦大学的学位,而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去伦敦大学求学深造的学生开辟了一条通道。
伦敦大学学院
伦敦大学学院诞生于1828年,是19世纪初自由主义运动的产物。也是伦敦大学数十所学院中建校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学院(有学生8000多人)。
建校伊始,它就将校门向全社会敞开,不分其阶级、宗教、种族和性别,这种打破当时流行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术传统的胆略,对国内外的高等教育都有较大的影响,大学学院下设7个系(艺术系、法律系、自然科学系、工程学系、环境研究系、医学科学系和临床科学系),74个教学与临床研究室和5个学校(美术学校,牙科学校,图书馆、档案、信息研究学校,建筑与规划学校和米德尔塞克斯医学校),其中工程系是英国最早的系科。
伦敦大学(2)
大学学院可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同时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现代诗人、语言学家刘半农曾就读于伦敦大学。1917年,被蔡元培邀请到北大预科做国文教员。1918年,北大保送刘半农到英国留学,想让他补上大学教育。刘半农在伦敦大学学院语言学系就读,进了语音实验室,学习各种实验方式、仪器设备。
伦敦国王学院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是乔治国王四世和惠灵顿公爵于1829年创建的,是伦敦大学的第二大学院(有学生6000多名),位于泰晤士河畔的strand校区是主校区。1985年,伊丽莎白女王学院(建于1908年)和切尔西学院(建于1891年)并入英王学院。
该校有本科生10000人,7个教学学院约有研究生3400人。国王学院自建院之日起,一直在英国的高等教育中处于领导地位,它的教学和科研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该院的艺术、医学和自然科学等学科素享盛誉,且仍在发展壮大。下设7个系(艺术与音乐系、教育系、工程学系、法律系、生命科学系、数学与自然科学系、神学与宗教研究系)和一个附属医学与牙科学院(设1200张病床,牙科医院每年可接待10万名患者)。
国王学院已有8位诺贝尔奖得主,dna螺旋结构正是由该校的科学家发现的。其悠久的历史也只有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可以与之争锋。
伦敦帝国学院
又名帝国理工学院,成立于1907年,是隶属于伦敦大学的一个科学技术专精独立学院。帝国学院主校区称为南肯星顿校区,位于英国伦敦久负盛名的海德公园南边和皇家阿尔伯特大厅旁;伦敦的肯星顿和切尔西区交界处。
作为一个专致于科学的大学,帝国学院在英国享有和麻省理工在美国所享有的声誉;其研究水平被公认为在英国大学三甲之列。拥有大约2800名研究人员,其中53名为皇家院士,57名为皇家工程学院院士。同时在帝国学院过去的成员中,有14个诺贝尔奖和2个费尔兹奖得主。学生总数超过10000人,海外学生占1/5,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帝国学院毕业生的起薪为英国之最。
在各英国大学排名表中,帝国学院甚至有一次把牛津大学挤到第三,当然它也有时会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挤到第四。而除了理工与医学科系外,帝国学院的商学院在英国的商学院排行中,也向来占有非常前排的位置。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成立于1895年,位于伦敦市中心奥德维奇,皇家法庭附近。
学院的教学与研究以社会科学、数学、统计学为主,教学素质与研究成就在全球久负盛名,在英国报章的大学排行榜中为全英四大学府之一。在2004年11月发表的thes世界大学排行榜,学院排行第11;同年12月更获同一机构,列为全球排行第二的社会科学类大学。
学院是法律、国际关系、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政策等方面研究的先驱。校友及教员之中包括13名诺贝尔奖得主、33名政府或国家元首、30名英国下议院议员及29名上议院议员。
学生国际化也是学院的特色之一。全日制学生有接近7000名,其中英国本地学生占38%,另外18%来自欧盟成员国。本科生占48%,研究生占52%。
学院的主要图书馆——英国政治经济图书馆,是全球最大的社会科学专门图书馆。
皇家霍洛威学院
皇家霍洛威学院成立于1886年,位于伦敦市外的萨瑞,校园占地面积达40多公顷。在建校后的80年间只招收女生入学,现在为男女同校的新学院。
该学院下设19个学系,主要专业有计算机科学、艺术、数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和物理学,最高学位为博士。学院还开设了许多组合式课程与专业研究中心。
该学院的教学科研十分突出,闻名遐迩。在2004年的泰晤士报最新排名中名列第15位,拥有一批走在科研前列的教学与研究队伍,该学院是伦敦大学的附属多学科学院之一;也是伦敦大学选定专门进行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五所学院之一。
目前在该院学习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总数达5000多人;其中大约20%的学生是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
外国留学生还可以学习大学预科课程以及研究生过渡证书课程。该学院的大学预科班也名列英国十大优秀大学预科班之列。
学院的学习、娱乐、住宿设施全部建于一座校园内,包括计算机中心在内的学习设施全天24小时开放,该中心开设的多种信息技术课程均曾获奖。该校于1994年开始启用的图书馆共藏有书籍、期刊逾50万册,可以容纳630名读者。该学院实施了一套新的建设规划方案,因此目前大多数学系均拥有十分先进的设施。
社交设施包括一座学生会楼,此楼集中了校内多种娱乐设施并于近期进行了扩建,学生会还协助开办了130多家俱乐部与协会。
亚非学院
亚非学院(简称soas)又称东方与非洲学院,位于伦敦市中心的伦敦大学校园中。
这是一所毗邻大英博物馆和大英图书馆的大学,是欧洲研究东方和非洲的中心。这里的图书馆收藏了全世界最丰富的亚洲和非洲研究资料。这里还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任教的地方。青年时期的老舍也在这度过了5年的教学生涯,并由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伦敦大学(3)
亚非学院是英国最早开设大学预科(1985年)即研究生课程的学院,最早创立于1916年,被授予皇家特许状,因为增加了非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项目于1938年改名为亚洲和非洲研究学院。亚非学院的校训是“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被刻在学院原来的校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