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卿是个明白人
秦可卿在利用自己下巴颏魂归离恨天之时,托梦给王熙凤,提出了贾家的两个隐忧:“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改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
秦可卿死在第十三回,这个时候,全书的故事还没有展开,但秦可卿是明白人,相当于向大管家王熙凤提出了一个预警方案。
这样的预警方案有很多,但事情没出的时候是没人在意的,即使王熙凤这样的强人。王熙凤曾经设计过一个局,让张华告自己的老公贾琏,张华是个小人物,哪有胆子参与这种事,王熙凤怒了,对办事的人说:“便告我们家谋反也没事的。”
什么人能说出这样的话?当然是自信的人。全书中,也没人告贾家谋反,但比这轻得多的罪名,比如放高利贷,比如包揽诉讼,皇上一个小指头轻轻一推,贾家就像撤了根基的高楼,虽不至一败涂地,也只剩些废墟了。
有了预警方案,不去执行,得到这样的结果是一定的,无论多么自信,无论多么有底气。在云南腾冲县,类似的事情又发生了。这个县在2007年7月19日的泥石流灾害中,29人丧生。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这场泥石流并非突如其来——事故发生前,当地持续中到大雨或暴雨,出现小规模滑坡。而当地政府没有发布任何预警信息,也没有组织相关人员撤离,早已制定的预警机制在大灾面前形同虚设。(据新华网)
应该说,腾冲县比王熙凤好一点,王熙凤对预警只是听听而已,而腾冲县的方案已然落在了纸上。但是,也毕竟只是好“一点”而已,有论者认为“泥石流不会看纸上预警”,这话说得是。同样,皇上也不会理会王熙凤的自信,该抄家的时候丝毫不会手软。
写在纸上就算执行了?告你家谋反也没事?骗谁呢。
第四篇天香楼夜总会(1)
谁是谁的人
北京电视台“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轰轰烈烈了10个月,终于结束了,黛玉、宝钗扮演者暂时有了人选,宝玉扮演者还有待考察。10个月来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少男少女总算都有了结果,上位的上位,回家的回家,倒是坊间流传该活动背后的一些传说颇耐人寻味。
别的不说,单是导演组两度易人已经透露出了不少信息。这让我想起古代一个贪官的故事,贪官离任时该县的地皮比三年前他上任时低了三尺,但考察团征询地方意见时居然都说他好话,希望他留任,考察团十分不解,私下询问才有了答案。原来老百姓的意思是他已经是一只吃饱了的老虎,实在怕再来一头饥饿的豺狼——民间的智慧就是这么简单而朴素。
花絮很多,比如,黛玉组前三名名字居然是程媛媛、闵春晓、李旭丹(冠军),有记者将三个名字各取一字,组合起来便是程晓旭,跟前一《红楼梦》电视剧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的名字只差一个后鼻音——无聊是无聊,但好玩是吧。
更好玩的是,宝钗组胜出者姚笛居然是温都水城的代言人,而温都水城是“红楼梦中人”全国总决赛的举办地。我不是说这两件事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不可能没有联系对吧,万物都有联系,这么明显的事怎么会没联系呢?至少,为了不让人有这种联想,主办方起码应该想点办法吧,比如回避一下?
传说很多,无法一一列举,而很多传说也无法证实,比如谁是谁的人,谁拿了谁的钱等等,没证据可不敢乱说。某红学家在比赛结束时,为宝黛钗组的前三名各题诗一首,表扬她们的美丽与智慧,不揣冒昧,俺也打油一下,献给“红楼梦中人”,前三句均来自小说版《红楼梦》:
身后有余忘缩手,(智通寺门联)
徒留名姓载空舟。(薛宝琴《赤壁怀古》)
因何镇日纷纷乱,(贾迎春《算盘》)
此红楼非彼红楼。
如此“双黄蛋”
连着很多天,华表奖都是我身边很多朋友嘴里的笑话。明星们出场时章子怡的烟熏妆、李冰冰的疑似地摊货等装扮被笑话,充分说明了朋友们的不厚道,在我看来,女人肯于打扮,男人就应该大喜过望了,还挑肥拣瘦?就欠让你们回到目力所及范围内,漫山遍野黄脸婆时代了。
当然,再不厚道的人看到女明星的打扮不及格也是说说而已,当年比约克的天鹅装还有几个人记得呢?
华表奖最好玩的传闻是这样的,某组织者对来颁奖的年轻演员说:谁也不许把规定的词念错,谁念错以后别想上华表了;谁要提前退场,3年不许上华表。
不过既然是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