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已经半野蛮化。
清帝国元首皇太极先生屡次推崇金世宗,认为他是明君。1636年11月13日,皇太极先生下诏:“金世宗即位后,担心子孙效仿汉人,便告诫他们不要忘记了祖先的法度,要练习骑马射箭,可惜他的后人们没有记住他的告诫,终于亡国。……我担心后世的子孙忘记这一点,仿效汉人而忘记了骑马射箭的武艺,这一点足以让人忧虑,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把蒙古的统治者列在祭奠名单上,有现实的战略考虑,既然公主们都可以一个个地嫁给蒙古王公来巩固政治分赃的联盟,这些嗜血者们当然得高高供奉祭奠。
在这次奇怪而丑陋的祭奠表演中,朱元璋扮演了一个道具的角色。只要想一想,屠刀已经霍霍地磨向了朱元璋的子孙,姓朱的王族后裔在其后的征服中大部分被诛杀,甚至在1673年一个侥幸活下来的朱元璋子孙因为抗拒剃发令而被玄烨先生发配给八旗为奴,从这里就知道这祭奠实在是猫哭耗子,收买人心,是典型的自卑者玩弄权术的套路之一,我想朱元璋先生若在天有灵也一定会为他的后裔子孙哭泣的。
更要哭泣的是徐达和刘伯温。徐达,这个多年出塞、浴血奋战的将军,他的亡灵遭受如此捉弄,不觉得羞辱吗?
刘伯温,这个写下了“手执大刀九十九”的人,你的灵魂在九泉下是否会哭泣?你智慧的眼睛是否看到了即将来临的禁锢自由、加深奴性的几百年惨剧,是否看见了万劫不复的无底深渊正在向一个民族招手?
中国历史的谎言与真相:罗马与长安“腊肉”对刨棺戮尸喜爱
盛世领袖的攻心术
——清朝文字狱及其心理后果
来,使人盲目的黑夜,
遮住可怜的白昼的温柔的眼睛,
用你的无形的毒手,
毁除那使我畏惧的重大的绊脚石吧!
天色正在朦胧起来,
乌鸦都飞回到昏暗的林中;
一天的好事开始沉沉睡去,
黑夜的罪恶的使者却在准备攫捕他们的猎物。
——莎士比亚《麦克白》
共和国需要品德,君主国需要荣誉;而专制政体则需要恐怖。
对专制政体,品德是绝不需要的,而荣誉则是危险的东西。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腊肉”,是网络上创造发明的词汇,专指僵尸、干尸之类的古董玩意儿;“康雍乾腊肉”,是我凌沧洲的发明,专指被吹为盛世明君实则专制暴君的康熙、雍正、乾隆的僵尸。
17、18世纪正是欧洲日新月异的时代,尤其是18世纪;启蒙时代解除了套在人身上的枷锁,反观东方大地,在康雍乾腊肉的带领下,套在中国人身上的枷锁不是没了,轻了,而是多了,重了,恐怖笼罩大地,血色密布乾坤,神州沦为鬼州,人间化作地狱。
“腊肉”们对刨棺戮尸情有独钟
北风如刀,满地冰霜。
江南近海滨的一条大路上,一队清兵手执刀枪,押着七辆囚车,冲风冒寒,向北而行。
前面三辆囚车中分别监禁的是三个男子,都作书生打扮,一个是白发老者,两个是中年人。后面四辆囚车中坐的是女子,最后一辆囚车中是个少妇,怀中抱着个女婴,女婴啼哭不休。她母亲温言相呵,女婴只是大哭。囚车旁一清兵恼了,伸腿在车上踢了一脚,喝道:“再哭,再哭,老子踢死你!”那女婴一惊,哭得更加响了。(金庸《鹿鼎记》)
这是文学家描写的清朝文字狱时押解《明史》案囚犯的一幕,我相信,真实的历史远比这更残酷。
1663年的《明史》案,是清王朝套向中原百姓身上的一根铁索,写作者、参阅者、刻工、刷匠、买书的、藏书的都被斩。妇女均发配边疆为奴,死至少七十余人,牵连七百余家。并且把主编者庄廷鑨戮尸。
显然,对这些不合乎清朝统治者标准的历史观必须扫荡干净,才能让江山永固。
1713年,康熙腊肉杀历史学家戴名世,戮方孝标尸,因为戴的历史著作中记录了南明三王的历史和纪年。看来,腊肉的屠杀和攻心战非常成功,三百年后,人们还以1644年的王朝纪年为清朝开篇,而忘却了此时明朝并未彻底亡国。
1717年,自私的康熙腊肉为了闭锁国家,对出海贸易做出诸多限制,出国不返者,拿不住本人,就将知情同去的人关押起来。
1725年,为了权力斗争的需要,雍正腊肉对功狗年羹尧的幕僚文人汪景祺大开杀戒,汪的诗集中居然有“皇帝挥毫不值钱”的句子。立斩,妻子为奴。
次年,该腊肉又吹毛求疵,查出所谓江西乡试试题有问题,拿了查嗣庭大兴文狱。并且借此报复江南知识分子,停止浙江的乡会试,因为汪、查是浙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