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并不意味中原的边防突然变得软弱无力。唐朝长期依赖实际上独
立的河北藩镇保卫东北边疆,当中原日益军事化时,各独立藩镇都很注意保
持强大的军队。惟一不同的是面临压力的边疆诸镇在危机出现时不再寻求中
央政府的支持,而是与其他藩镇联合,于是形成了一个经常变化的地方藩镇
临时联合的格局。
10世纪初,与契丹相邻的边境地区由两大藩镇控制(见地图1)。在西
面今山西省的北部是以太原为治所的河东镇
东部,契丹面对的是占据了今河北北部大部分地区的卢龙镇。卢龙镇
像其他河北藩镇一样,在世袭首领统治下保持了150年的半独立状态,不向
长安的政府交纳赋税,拒绝接受唐廷在其控制区域内任命的官员。以幽州为
中心的卢龙镇独立性更强,因为这一地区的反唐意识已有很长的历史。从895
年到907年,卢龙镇由强悍、好战的统帅刘仁恭统治,他是在李克用的支持
下取得这一位置的。
卢龙镇比其他河北藩镇贫穷并且人口稀少,不能维持一支庞大的正规军
队。为保护其漫长的边疆免受来自敌对的军阀和部族的攻扰,它主要依赖组
织良好的团结兵,特别是在北方边疆地区。卢龙的大多数士兵是本地人,许
多家庭几代在军队中服役。1士兵作战不是为了遥远的朝廷和皇帝,而是为了
他们的房屋和家庭。他们以勇敢著称,不仅挫败了契丹的进犯,还在刘仁恭
的率领下主动出击,跨过边界焚烧契丹人的牧场,掳获人口,驱掠其马、羊
畜群。
9世纪末,唐朝的衰弱还不足以使契丹能够联合各部建立一个强大的国
家,倒是中央控制转为农业区边陲的河东、卢龙镇控制后,藩镇对契丹邻人
的强硬姿态,尤其是卢龙镇的强硬姿态,加强了契丹人的团结。唐的中央力
量可能永远消失了,但是中国的边境地区还和以前一样强大和军事化。正是
在这样的形势下,阿保机出现了,带领契丹各部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朝。
新罗:
中间隔着渤海,几乎没有和大唐接壤,对大唐王朝一直朝贡,直到后周,辽国统一渤海时,新罗依然保留着,这与新罗的地理环境有关,新罗境内多山,不适合草原骑兵作战,新罗对外扩张的野心不足,对辽国的威胁不是很大。
契丹西部:
主要回鹘和突厥先后被唐击败灭国,残部在广大草原上时而反叛,时而依附,纷乱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