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看到李明眼中微微一露的杀气,神情微微镇定道:“所谓之天时、地利、人和相辅相成,李首领此时高举民族大义旗帜,力量上似乎有所弱小,就是因为弱小,在民族大义的旗帜下才能更快的聚集各方爱国豪杰,为之所用。这是人和。李首领背靠坚城,进可攻,退可守、这是地利。那样有了前面两利,天时不应运而生吗??再说李首领随天应人,拯救黎民百姓于倒悬之苦,所谓天道昭昭,哈哈!”
李明思索着书生刚才的言语,心想道:“又来了,不过前两点上,此人计谋和自己所想的几乎雷同,自己那个想法是根据后世的历史学家所评论得出的结果,也十分清楚后面的历史演变,没有想到此人,,,,,如此雄才大略的人才老天送到自己面前,要是放过,自己真的还不找块豆腐,撞死得了,还混个什么劲呀!”,想到这里,于是正色道:“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生所言,本人受教了!不知道先生能否屈就呢?”。这时李明表现出来招揽之意已经很明显了。
“好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生杨林受教了!”一直在观察李明的杨林,听到此经典名言时,内心也深深的受到震撼,自己一直苦读经书,不就是上报朝廷,下安利民的宏图之志吗!朝堂腐朽昏暗,自己报国无门!本想归隐田园,消遥自在了此残生,可惜乱世之中,何来桃园呢?。当看到李明真诚的眼神,暗自点了点头,心头暗道:这才是做大事的人。做大事的人就是要心狠手辣,当断则断,刚才李明眼中露出的杀气表明了自己,如果不为之所用,恐怕就要血溅五步了!这才是我眼中的绝世枭雄,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只有跟随这样的人才能一展心中之报复,完成毕生之夙愿,说不定还能名垂青史!
杨林惊喜的微微躬了躬身子道:“学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李明微笑握着杨林的手道:“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古有刘玄德三顾茅庐,得诸葛孔明!发出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今日虽没有三顾茅庐之行!得杨兄相助,如虎添翼也!你我兄弟并肩作战,永不相弃!”。古代读书人,是差不多都有“诸葛亮情结”的。他们敬佩诸葛亮的才智,仰慕他的人品,感动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叹息他“出师未捷身先死”。他们和诸葛亮之间,几乎处处都有共鸣。今日李明把杨林比作是诸葛孔明,自己比作刘玄德!其理想也昭然若揭了!杨林也感觉到李明的真诚和信任,内心激动道:“杨林拜见主公,今后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着双膝跪地,深深地施了一礼!李明欣喜若狂,双手用力的把杨林搀扶起来!哈哈大笑道:“你我兄弟,不必拘泥于范文礼节,来!到我府上,我们秉烛夜谈,把酒言欢如何!”
两人回到府中,彻夜长谈,直到拂晓时分,不顾杨林的一让推脱,拉着他同塌而眠!让杨林感动得是李明的坦诚相待,古时有几个君臣同榻而眠呢?这样的殊荣能给与自己,不能说为之涕零吧!最起码杨林心中也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鞠躬尽瘁,报答知遇之恩!嘿嘿!不过这一宿也让杨林大吃苦头!练习了几个时辰的闭气功,直到走到院子里,才发现平时自己不太注意的空气是多么的新鲜!李明的香港脚不是一般人能够忍受得了的,满屋的臭豆腐味道,不知道还以为这是王致和的臭豆腐车间呢!
雄鸡破晓,士兵们纷纷来到校场上集合完毕,准备一天的训练。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城门外传来,城门的哨兵正准备上前询问,急促的骑兵远远的喊道:“紧张军情!”,哨兵也好侧身让起通过。
训练的士兵们听到紧急军情,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难道契丹人打进来了!于是纷纷侧目看着眼前的队长和营长们,张亮等人心想,看我干什么?我也不知道什么?当看到这些新兵们紧张的神态,不由得恼怒道:“继续训练!”
侦察兵一路跑到临时统领府,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统领大人,北部来了一伙土匪,意图不明?”
李明递过一杯水,安慰道:“先喝口水,慢慢说,到底什么情况?”
那一千多的“土匪是”来到山城下的湖边,并没有急着上山,而是三三两两的躺在湖边休息,原来这伙“土匪”从延津方向而来,一路翻越山岭,奔山城而来!因此监视各条山道的哨兵及时发现了他们,没有惊动他们,只好一路跟踪到此,并派出兵丁回城报信。
直到这一千多人的队伍来到了湖边,山脚下的哨兵才吹响了示警的牛角,二百多个土匪进入湖边,就停下不动了,所有人全部就地休息,弄得李明也是一阵的奇怪。此时山城已经进入了紧急戒备状态,步兵纷纷上到城墙,张弓待战。
一阵迟疑之后,李明看着湖边的土匪,哪里像是攻城的,好像是来旅游的!一点紧张的样子都没有,好像到了家一样。最近的地方的确都是看到一群身穿皮甲,手拿长枪与钢刀的壮实土匪,但是这些人的精神状态很有问题,很多人都是坐在地上,明知道山城这边严密戒备,却依旧没有站起来,中间有几个人不停的紧张来回走动着,就再也没什么动静了。
这时山道上跑来几个年轻人,走到人群中间草草说了几句,然后一同向山城走来。李明只好派出一名兵丁前去询问。
这名兵丁小心翼翼的走出城门,高声喊道:“下面是什么人,尔等马上停在原地,接受盘问,否则箭弩伺候了!”
山城下几个人明显顿了顿,只好待在原地,其中一名年轻人跑过来,高声喊道:“别误会,自己人,属下奉严营长和高营长之命,安顿这些延津来的弟兄!”
李明摆了摆手,对身边的士兵吩咐道:“你们严密警戒,我带一队弟兄下去看看,王彦童,张大力你们带一队士兵随我出城,你们留意一下,发现他们有什么不轨的企图,立即进攻,明白吗?”
“明白!”张大力和王彦童带领一队士兵环绕在李明的周围,严密的监视着城下一群人的细微动作。
李明一行人很快来到这群人的面前,一名看着眼熟的年轻人来到李明的面前,施礼道:“侦察营第一队第三小队士兵云飞,奉严营长之令,先带延津百姓返回山城!”。
李明看了看眼前的几个中年人,虽然衣衫褴褛,神情疲惫,但是一双精光四射的眼神,暴露出他们一定是多年的军旅生涯,双鬓微凸,一看就是多年习武之人。于是拱手道:“辽东义勇军李明,欢迎各位百姓回家!各位相亲,你们受苦了!”
简单朴实的几句话,让这些人感觉温暖,特别一句回家,让他们感觉流浪在外的孩子见到亲人一般。其中一个年长的汉子出来答话道:“多谢李头领收留我们这些流落之人,小人替各位弟兄和百姓感谢你的恩德!”
李明笑着上前拉着这位汉子的手说:“说句谢字,就见外了!我们同为汉人,血肉相连,岂能见危而不施予援手之理!”
汉子哽咽道:“既然李头领都这么说了,我说什么大恩不言谢的话,倒显得见外了!”
李明看着湖边聚集的人群,听到有小孩和妇女的哭声,那是很小声地哭,哪里哭声大了就马上有人斥责,马上声音就小了。还有伤员的痛苦呻吟声,这个可不好控制,营地内似乎有很多的伤员,因为呻吟声很嘈杂。最靠近外围的那些青壮土匪时不时也传出了叹气声,一个人叹气听不到,那是好几个人一起的叹气声。
“让城里的人马上准备饭菜、水和还有伤药,张大力,你过去帮一下乡亲们!”,张大力带着一队士兵前去帮忙,只有王彦童和赵二牛守卫在李明的身边。
反而李明比较安心,因为张亮已经在周边布置了三队士兵,地睡下了,如果真有什么情况,那群人绝对是在找死!
王彦童上前一步,在李明的耳边问道:“统领,他们好像是延津溃散的官兵,下一步打算怎么办?收留他们?”
这时,“叫你们的头目过来见我”一阵气急败坏的喊叫声传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