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年(643)二月。
李承乾「太子」紧锣密鼓地策划夺取他老子的政权。
而我们的陆熠,早早就已经做好了自己“安乐死”的所有准备。
等魏征巡考回京述职的时候,陆熠小小得开了一个卦摊。别人的卦摊最多写上一个“铁口神算”的幡子,撑死了也就是一个“xx半仙”。
他倒好,死皮赖脸得求魏征给他写了一个对联。
上联——上下五千年。
下联——纵横九万里。
更可气的还是那个横批——运筹帷幄。
当时写魏征就问陆熠写这个是干什么的。陆熠支支吾吾就给忽悠过去了。要是让魏征知道是用来算卦的,打死他也不会写。由于是魏征亲笔题的字,卦摊的生意火红异常。前来算卦的络绎不绝,可谓门庭若市。而且圣天志的掐指算法也非常灵验,一传十、十传百,闻讯而来的人成百上千。
可不出三月,那火红的卦摊却关门大吉了。原因无他,皇帝老子叫他去做官了。官职还不小,翰林院左侍郎,正五品。
陆熠把算卦得来的几千两银子都给了陆德治,直叫他这个老爹得意了好一阵。轻车简从来到京师。
连城门口的兵丁都对他礼貌有加。原来这几天来京城闹翻天了,因为前些日子有几个人同时保举了一个人。
那天。
太宗皇帝早朝。
小太监唱到:“有本奏来,无本退朝!”
半晌没人答应。太宗皇帝刚要起身。不料。听得三个“臣有本!”的声音,本想趁魏征告病轻松一日,却不料三部同时奏本。于是好奇的看了下去。
好家伙,跪着喊有本的是,兵部尚书王珪、刑部尚书萧瑀、户部尚书虞世南。平日里来走走过场的三位大员,今日似商量一般同时落地,太宗皇帝脸阴了下来,问道,“三位卿家所奏何事,虞爱卿先奏。”
户部尚书虞世南站了起来,朝太宗皇帝一鞠,道:“臣昨日接魏大人一纸书信,深觉此人可为我朝重用,臣斗胆保举此人!”
太宗皇帝一听,乐了,心道没事,问道:“说来听听!”
“臣遵旨!”虞世南拿出一纸,照本宣科道:“隋不仁,遂太祖皇帝称帝讨之。……太宗皇帝开国以来励精图治,四海生平。然,万民仍处水生火热之中,黄河水患,两省病虐……可谓不得不查,不得不补。若再轻徭三年,薄赋三成,可解陇右,江南数道燃眉之急。待休养生息,整治……”
“好!”待到听完,太宗拍着龙椅叫了一声,问道,“此人现在何处?”
“臣有罪。臣不知!”虞世南看了看太宗的脸色吓得跪了下来,道,“魏、魏大人知道!”
“朕恕你无罪!”太宗摆了摆手,心情大好,又问道,“王爱卿奏来!”
兵部尚书王珪站了起来,又是掏出一纸,递给太宗道,“陛下,微臣不识字。给军师看过了,听军师说这人天纵奇才,定要叫微臣来保举他。否则军师就要高老回乡!臣没办法……”
“有这等事,你那军师年方二十。怎的要告老了?”太宗眉头一皱,打断了王珪,给小太监试了个眼色。
“皇上圣明!”王珪把纸举过头顶,见小太监下台来,递了上去。
太宗看着纸上的字,似曾相视,不由多看了几眼。可越看越心惊,此等雄图伟略。不说别的,若早几年辅佐在杨隋身边,那李唐得天下至少要推迟十年。急道:“此人现在何处?”
“臣拿的也是魏大人给的。陛下要去问他的!”王珪在朝堂上大大咧咧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