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轻轻划过,一过就是六年。六年的时间,足以使一个小婴儿成为活蹦乱跳的小捣蛋。
“人之初性本善,形相近,性相远……”
“否也,人之初性本恶。”
“哦?缘何?”
“学善难,与人相学可为善;学恶易,无学可自通。”
“婴儿不分为善恶,小子单纯识是非,人皆言之,性本善也!”
“人生下来六识未开,哭矣,是谓前世忏悔罪业;人懂事时,无人教育便为坏,子欲曰,‘子不教,父之过’,由此得知,学善需人教,学恶勿人教。性本恶也。”
…………
山门院落中,两老人,一孩童。
两老人,一道士,一僧人。孩童不过五六岁,却是在一旁静静的观视着老人之间的博弈。道士年约五旬,一身道观衣饰,两嘴角间白须直垂,右手持子,左手俯于石桌上,眼虽然望对面僧人,实则与小童争辩。僧人穿一布衣,头上戒疤清晰可见,僧人年约六旬,此时望向童子,满怀欣慰。
“道兄,可行?”
僧人下一棋子,说道。
道士苦笑一句:“师兄这徒弟,却是灵辩。”言辞之下,倒是充满无奈。
小孩童一笑,说了一句:“本是性本恶,却不是为善。祖师却是无言。”
道士轻抚自己的胡须,对着小童说:“倒是你师傅教得好。”
小孩童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然后起身,冲着僧人努努嘴:“切,本小子自幼聪慧,哪里用得着他教!”刚一说完,却是大笑着跑离开了院落。
僧人与道士相视一笑,僧人却是没有责怪小孩童的意思。见到小孩童离去,僧人望了望道士,挥挥手,石桌上的棋盘与棋子一并消失不见,然后对着道士问了一句:“道兄,可行?”
道士没有答话,望了望孩童离去的方向,微不可见的叹了一口气。僧人却是自问自答:“六界?六界!六界之内,无人可挽救这一场灾难。”
“或许是吧!不过,这一次我不会插手。上天既然让他出现,那便代表着,灭世的灾难不是现在。救世主不是他。”
“你用心等待的救世主?可笑,已经几千年了,你有什么结果?一个未知的传说,既然让你和他,一起等待了几千年!”
“一切,都是轮回!救世主,救世主!”
道士喃喃的说了一句,再也不回头,也不在答话。僧人笑笑,没有再去争辩。只是望着小孩子离开的方向,微不可见的叹了一口气:这一次,你还能得到你拥有的吗?
…………
小孩子离开院落,便去了前院,闹闹烦烦的一阵子,便觉得无聊。前院虽然弟子众多,但是一个个都潜心修道,哪里会去理会这个小孩子?小孩子无聊之下,便离开了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