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夜未眠,看着在他腿上睡得香甜的纳诺,百感交集,五味俱全。
第二天起床后,常敬斋到屋外去洗漱,纳诺在他身后,告诉他下楼要用力重重地走,走得轻了,会被认为是盗贼。这野人山寨里禁忌繁多,一切大小便、洗脸水、漱口水,不可随意乱泼,皆有方向。就连客人带的刀,也不能在墙上随意乱挂,而是刀刃须向外,若刀刃向内,会被视为刺客。
洗漱完后,常敬斋要纳诺陪他去见那个被囚禁的英国牧师,他要把那本英文的《圣经》还给他。
他们来到囚禁英国牧师的茅棚,见茅棚外围了一群妇女,正在那儿齐声笑乐。常敬斋不知何故,便问纳诺。纳诺告诉常敬斋,被抓来祭谷的人,平日里都会得到丰足的饮食,一直要把他们喂得白白胖胖为止,并要让妇女去与他们取乐,要让被囚的人笑。待被囚人的笑声笑得足够大的时候,有杀手会在其身后乘其不备,挥刀杀之,如杀后面带笑容,就得将他的头割下来,挂在田头,那样,来年的稻子就会有一个好的收成。
常敬斋想,这习俗也太野蛮太残忍了。
那个英国牧师显然是受了惊吓,情绪显得低落,看着围着他大笑不已的一群上身赤裸的妇女,感到了巨大的恐惧。因为他不笑,所以妇女们就笑得更卖劲。过于洪亮的笑声,让牧师恐惧得全身颤抖不止。
常敬斋在纳诺的引导下,见到了恐惧万分的牧师。他将《圣经》递到他一个劲地哆嗦着的手上。这时他看见牧师眼里有一丝感激之光。常敬斋用英语告诫牧师千万不能笑,事实上,常敬斋的告诫显得多余,在这样一种境遇里,谁笑得出来?
在这蛮夷之地,有人会说英语,这让牧师看到了一线生机,他用急切的语气对常敬斋说:“你要想办法救我呀,我是个传播基督福音的牧师。”
常敬斋听了牧师的话,本想告诉他,这野人山上没有基督,在他们心中,到处都是狰狞的鬼。但为了不再惊吓了牧师,常敬斋没把这话讲出来。但牧师的求救还是让他感到了为难。
纳诺没想到常敬斋会跟这黄发鬼讲一样的话,这让她心里对常敬斋生出了佩服。纳诺说:“你告诉那黄发鬼,让他把我们藏有绿色石头的地方还给我们。”
常敬斋告诉纳诺,说他不是占了他们地方的人。
“他不过是一个牧师。”常敬斋说。
“牧师?”纳诺问道,“牧师是干什么的呀?”
“他们是帮上帝传播福音的。”常敬斋想尽量通俗地向她解释。
“上帝?”纳诺又问道,“上帝又是干什么的呢?”
上帝是干什么的呢?常敬斋搔了搔头皮,感到这是一个过于棘手的问题。上帝到底是干什么的呢?这个问题,过去常敬斋从未想过。
“上帝……上帝是管鬼的。”常敬斋抓耳挠腮一阵后说。
纳诺像是弄明白了似的点了点头。她说:“你还说他是什么牧师,直接告诉我他是西洋来的鬼师不就行了。”
她的话让常敬斋哭笑不得。
常敬斋没有选择离开野人山寨,他认为自己有义务拯救这个处于危难之中的牧师。他的心中总是时不时就会呈现出那个牧师充满了期望的脸,耳边总会回响着牧师向他求救的话。夜里,常敬斋甚至梦到了牧师血淋淋的带着笑容的头颅,被悬挂在金黄的稻田之上,直吓得他浑身全是冷汗。
要拯救牧师,首先必须说服纳诺,然后再让纳诺去说服她做山官的父亲。但要如何说服纳诺,常敬斋还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来。
常敬斋留下来,让纳诺欣喜万分。纳诺以为常敬斋留下来,是要跟她一起寻找埋有绿色石头的地方。于是,纳诺在山寨里挑选出了一批身体强壮的青年男女,带着常敬斋,去寻找“绿色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