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一颗将星的诞生_帝国双雄2009_奇书网
返回

帝国双雄2009

首页
第九章:一颗将星的诞生(2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武帝连连点头,公孙敖你的看法呢?”

公孙敖道:“陛下,臣以为此番作战,与以往不同,一为正面作战,二为全部使用骑兵,三是越过长城作战,我们的军队对这样的作战方式未有经验可以借鉴。分兵有分兵的好处,既然都没有经验,就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只蓝子里,这样既使是损失也是局部的。”

武帝最后看向卫青,那目光满含着期待。“卫青,你说说看。”

“在诸位将军面前,臣是晚辈,从未有过实战经验,臣也不善嘴上谈兵。在这里我只想表个态度:陛下指向哪里,臣就打向哪里,万死不辞!”一直注意倾听的卫青,表现得十分低调。

武帝先是沉默不语,既而笑道:“第一次领衔出征,示弱也在所难免!”

武帝重回御座,表情异常严阵以待肃。“不过朕要警告你们,此次朕之所以全线出击,打的正是声势之战,但朕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汉室七十年来,在对匈奴作战上,从来蹉跎于士气之上,谈到匈奴历来都是如何如何善战,如何如何了得,怯之如虎,畏战心理严重。朕此战就是要向世人宣告,我大汉有勇气,有实力对匈奴作战!

军事上的成败当然重要,但,――向天下百姓诏示朝廷的态度更为重要!”

皇帝的话语掷地有声,此时的韩安国面色难看,作为朝廷主和派的代表,他是一直极力反对与匈奴正面冲突。他自然知道武帝此番话正是说给他听的。

韩安国连忙叩伏于地:“陛下,微臣愚顿,未能领会圣意,死罪!”

此时武帝的脸上闪过一丝不耐烦的神情:“御史大夫的新位置,朕已经替你想好了,匈奴屡屡寇掠,渔阳尤甚,朕任命你为材官将军,屯渔阳,也是为我全线出击的诸军做好后勤补给。”

众将军闻听都面呈惊讶。

韩安国叩首道:“臣感激陛下隆恩。”

军臣单于得知汉军此次出击,兵分四路北上,于是他沿汉军推进的路线,重新布置人马,将主力集中在雁门。

雁门方向。

李广将军率部从雁门北上,每战必胜,汉军一时杀得性起,紧紧追击逃跑的匈奴人。

李广命令全军一往直前,向北追击,不要贪图蝇头小利。李广身披汉朝大将惯用的降红革,腰间配剑,挥舞手中的长矛冲在队伍的最前面。

汉军人马急速向北推进。

李广的二儿子校尉李椒拨马赶上前来,“父亲,这一路上好清静,我沿途看来,觉得此处最宜伏兵。”细心的李椒似乎感到哪里不对。

李广拍拍儿子的肩头,笑道:“年轻后生就是沉不住气。……怕什么,雁门这儿的路我最熟。此次出兵,定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父亲,你这么说,孩儿心里就有底了。”李椒的那点疑虑被对父亲的信任抛在了脑后。

这时有派出去的斥堠回报,说前面发现有一小队人马。

“有多少人?”李广急问。

“回禀将军,约有千余人吧。”

“传令下去,加快速度待擒了儿等再宿营!”李广大一挥手中长矛,策马向队伍的最前面驰去。

汉军的大队人马转过山角,果见有一队匈奴兵马列阵以待。

李广大声命令道:“冲过去,冲乱他们的阵形!”

言罢一马当先,向匈奴阵中掠去。李椒和众将紧随其后,一时喊杀声起,马蹄飞腾,沙尘遮日。

匈奴兵胡乱抵挡一阵,一齐撤退。李广自持骁勇,仍紧追不舍。

待追出两三里,李椒抢上前来道:“父亲,我看这里有蹊跷,别是匈奴人在使用诱兵之计。”

李广闻听这才勒住马头,只见四周的山丘寂静得让人不寒而栗。但见那些匈奴兵马撤退之中,全无慌乱之态,进退有据。

李广喝令停止追击,但为时已晚。

“呜……”四周山丘传来匈奴人的号角声。早已埋伏好的匈奴兵马从三面包抄上来,数量足多出汉军二倍有余。

望着从四面八方向这里逼近的匈奴兵,李广这才醒悟,“不好,中了军臣单于的诈败之计,我们被包围了。传令下去,全体将士不要惊慌,变四门四斗阵,用弓箭压住阵脚。”

“是”李椒领令策马而下。

两方面的军队越逼越近,最后象潮水一样激在了一起……

喊杀声、矛戈击打声,马蹄声,钲鼓声混成一片,尘沙飞扬,弥漫战场。

汉军虽奋勇突围,但最终因寡不敌众,四门四斗阵很快被冲乱了,汉军损失惨重!

已杀红了眼的李广又一连刺杀了数名匈奴头目,他打马来到儿子身边,大喊道:“你速带军撤退,我来殿后。”

“父亲……”

他见李椒犹豫不前,又大喝道:“休得嗦,执行军令!”

李椒不敢不从,带大军突围撤退。

李广手执名震天下的“射月”巨弓,带精兵断后。可是寡不敌众,不消一会儿,将士们便死伤殆尽。

在左冲右突中,李广腿上也被匈奴兵一箭射中,鲜血顺着箭杆流出,李广双眼圆瞪,奋力将箭拨出。却不提防身后有个匈奴壮汉,忽地双腿跳立马上,看准李广右背,飞扑上来,李广听得风声,回身一击,虽然击中了他,但那股猛力,竟把他也撞下马来。他刚想坐起,已有数十支兵刃指在了他身上。……

“快去报告,我们活捉了汉朝的飞将军!”匈奴人见活捉了汉朝大将李广,真是喜出望外。

而此时此刻,卫青的军团正在沙漠中急驰。这一次卫青出兵上谷,心中充满了豪情。这是他第一次带兵出征,是他企盼已久才得来的机会,他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打一个胜仗回来。他这一路进攻相当顺利,到目前为止,只遇到一些零星的抵抗,并没有遭遇到匈奴的主力。

但在进军的路上,坏消息却一个个传来,先是出击代郡的公孙敖与匈奴军队遭遇,死伤七千余人,几至全军覆没。从雁门出击的李广部也遭到伏击,至今主将李广下落不明。

卫青没有想到一开始局面就这么糟。“那么轻车将军那一路人马的情况怎么样?”他不无忧虑地问道。

“禀报将军,轻车将军公孙贺行至云中,不见一敌,驻扎了几日后,闻得两路人马皆兵败,已不敢再进,准备收兵。”被派出的斥堠禀告道。

卫青闻听沉默不语。

副将苏建不无疑虑道:“将军,为何我方抵抗如此微弱?”

卫青自嘲道:“大概是与李广将军的威名相比,我卫青只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吧。”

“将军,如此看来我们是孤军深入敌后,处境相当危险,还是速速退兵吧。”副将李息劝道。

卫青挥手制止有些浮燥的将领们。“现在看来,匈奴的主力应当集中在代郡、雁门一线……”显然此刻在他心中正酝酿着一个大胆的计划。

“马上告诉我,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

苏建闻言忙展开图舆查看,指着图上标有“龙城”字样的位置道:“将军,目前我军已深入沙漠腹地,前方就是匈奴的要塞龙城。”

这时恰有前锋军校策马而来,“禀将军,从抓到的几个匈奴散兵口中得知当下龙城守军不过二千人。”

卫青闻听兴奋道:“果真不出我之所料,如今我部正可乘虚而入。传令下去加快前进速度,直捣龙城!”

校尉张次公担心道:“可是将军,我们离龙城还有百里之遥呢!”

卫青看了看将领们,信心十足道:“此次,我们打的就是匈奴的纵深,我就是要让匈奴人知道汉军不仅敢于深入他的腹地,还可以攻占他们的要塞,击败他们!”

此时的匈奴要塞龙城在夜色的掩护下,一片静谧。

“汉朝人!”守城的匈奴兵士惊慌失措地奔进军帐。“千长,汉朝人打来了!”

“汉朝人?!汉朝人怎么会到我们龙城来?”正在抱着匈奴女人睡觉的千长被吵醒,很是恼火,神志还未完全清醒。

“千长,你听。”军士指向帐外。

只听城外面传来排山倒海般的臣大声浪,火光已映红了半个天际。

在一片“杀声”震天声中,熊熊大火映红了整个龙城。……

汉军越战越勇,又是以多攻少,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获匈奴首虏七百余人。

攻克龙城!

匈奴人将一只网吊在两匹马的中间,把李广放在里面,带回去准备向军臣单于献功、请赏。

一路上,李广只听那些胡儿唱着凯歌,好不得意。遂偷眼一瞧,近身有个胡儿骑着一匹上等的好马,于是心中有了计议。

“真是不敢相信,我们抓到了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一个匈奴亲兵难掩喜色。

左大都尉不屑地哼道:“翅膀折了,还飞个鸟?”

匈奴兵们哈哈大笑。

“你们听着,给我看好了,我到后队看看去。”只见那左大都尉说完策马向后驰去。

此时的在网中的李广纹丝不动,假装已经昏死过去。

“你们来看,他一动不动,是不是死了?”一个匈奴兵有些惊慌。

另一个匈奴兵士上前试李广的鼻吸,“还有气……没事,心跳有力着呢”

“我们可得小心着点,他可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把他交给大单于去请赏,我们都可以升官发财了。”

“你紧张什么?照他现在的情形,插翅也难逃了。我们就等着到大单于那里去献功请赏吧。”

他们一路谈笑,渐渐放松了警惕性。

李广凭着经验判断是时候了。他偷偷睁开眼睛,从吊网上一跃而起,飞身跃上旁边的那一匹骏马,拦腰抱住马背上的匈奴兵。别的匈奴兵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一时惊呆了,说是迟,那是快,李广顺势夺下匈奴兵的弓箭,将他推下马去,拨转马头,拚命向回跑,其他的匈奴兵这才反应过来,在后面穷追不舍。

疾驰的马蹄在沙漠中扬起一道滚滚烟尘。

李广弯弓搭箭,只听“嗖嗖”几声,跑在前面的那几个匈奴兵应声落马。转眼追击了几十里,匈奴人害怕有汉军袭来,只好眼睁睁看着李广越跑越远,消失在地平线上。

他们只得相互咒骂着,拨转马头,返回去了。

得到前方战报的汉武帝大发雷霆,一时间大殿之上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本来已在金华殿内准备好的接风酒宴,此时也被悄无声息地撤了下去。

武帝在大殿之上来回踱着步子,那沉重的脚步声,仿佛重锤一般敲击着每个人的心,大臣们连大气也不敢出。

“朕对这次出兵抱很大希望!抱很大希望的!马邑之围以后,我们卧薪藏胆,苦心经营,为的就是这一天!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却得来这样一个结果。公孙贺出兵云中一无所得;公孙敖出代郡为匈奴所败七千;李广出燕门,也为匈奴所败,损兵折将,险遭生擒;我四万精锐骑兵损兵折将,只剩下两万三千。真是岂有此理,一群无用的东西!”

武帝越讲越气,遂将御案上的书简摔落了一地。

“传旨,将李广、公孙敖及违反军令的各级军吏,全部送交都司空署。将溃败逃跑的士兵,全部投入大牢之中,听侯处理。”

众大臣知道皇帝正在气头上,谏也无用只得领旨退下。

夜深了,谯楼鼓鸣,空旷而清幽。

武帝在宣室中独坐。他仍在思虑着此次出击匈奴兵败的原因,不过现在他的怒气已经平息下来。

“来人呐!”武帝向殿外唤道。

“臣在。”一直在外守侯的中常侍连忙躬身进来。

武帝沉默了片刻道:“叫人来,朕要重新拟旨。”

武帝此次亲驾到军中对出征归来的将军们论功赏罚,是别有深意的。

校场上军列整齐,临听皇帝训话。只听皇帝那宏亮的声音在校场上回响。

“匈奴单于没有信义,由来已久,多次侵犯我朝边境,朕调兵遣将进行还击。将军李广善自冒进,陷入敌人包围圈,损兵折将;将军公孙敖用人不当,手下校尉不听指挥弃军逃回,下级军吏纷纷效法,也遭到惨败。

朕以为:军队不勤不教,过错归于将帅。教令宣明而不尽力,罪责在于兵士。现在两个将军已经下狱,将进行处理。而朝廷还要追究士兵的责任,二者并行,不合于仁圣之心,朕怜悯众庶身陷囹圄,想给你们雪耻改过的机会,所以对雁门、代郡两路不循军法的兵士,一律赦罪,不予追究。”

受罚的众士卒立时跪倒一片,皆叩头谢恩。叩谢皇帝陛下不斩之恩,日后再上战场,定效死力,以报圣恩!

武帝点点头,即而转向败军之将李广与公孙敖,“骁骑将军李广、骠骑将军公孙敖损兵折将,大败而回,本应治罪斩首,但朕念其有客观因素,故免去死罪,贬为庶人。”

吊着绷带的李广同公孙敖一齐伏地而叩,“罪臣叩谢皇帝陛下不斩之恩!”

最后,武帝将目光转向卫青,此时皇帝那冷如寒霜的脸上终于挂上一丝笑意。“四路人马,两路大败,一路无功而返,只有将军一人大获全胜,如其不然,我大汉岂不威风扫地?朕又如何向天下百姓交待?将军为朝廷立了大功,所以朕一定要重赏有功将士。

车骑将军卫青,初战告捷,斩获匈奴俘级七百余,封关内侯,封邑三百。其手下官兵皆有封赏。”

卫青伏地叩首,“微臣叩谢皇帝陛下隆恩!”

“轻车将军公孙贺虽无战果,但未有损失人马,封南窈侯。”

但求无过的公孙贺,却听也有封赏,禁不住喜出望外,连忙叩首道:“臣叩谢吾皇万岁、万万岁!”

卫青望了一眼垂头丧气的公孙敖不禁心中难过,他们是生死相交荣辱共进的好朋友,谁知他第一仗就出师不利,便损兵折将。

武帝走下御座,一一走过这队打了败仗的将士。

“此次反击失败的教训,促使朕反思,今后要着重整顿军风军纪,治理军队。自高皇帝创业以来,我们的军队已经有几十年没有遇到过强大的敌人,打过大仗了。将士们都被养得懒馓了,胆小了,这样一支没有战斗力的军队,如何能与匈奴这样强悍的匈奴骑兵部队相较量?所以出击的失败也是必然的结果!卫青――”

“臣在”卫青连忙行礼道。

“整顿军队之事,朕就交给你了。从现在起,期门军、野战军悉数都交由你来统辖训练。记住,一定要给朕训练出一支具有坚强战斗力的军队来,千万不要再让朕失望了!”武帝语气急为恳切。

卫青大受感动,伏地叩首道:“请陛下放心,臣纵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一定完成陛下交付的重托!”

武帝点点头,拍了拍卫青的肩头,“卫青,朕没有看走眼。朕当初任命你为主将时,朝廷之中还多有非议,说朕有私心,现在朕能掩上他们的嘴巴了。”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