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后,于成龙先打开一个提包,一样一样地往出拿着东西:有给他爹买回的好酒,有给二婶和媳妇买回的花布,还有一大堆买给儿子的玩具和食品。然后他又打开另一个提包,里面装的,除了一些书籍外,全是他参军时的衣物和功勋章、荣誉证等,记载了他所有战斗的历程。让全家人看后,交媳妇马玉洁收藏起来。
于成龙看到了,他的回来,使家里欢天喜地,人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他离家九年,心里对亲人的愧疚,在这一刻,也得到了些许的宽慰。
在他刚一进屋的时候,一眼看到一脸沧桑的父亲,含辛茹苦等待他的马玉洁,还有没见过面的儿子惊恐的眼神,和满怀辛酸的二婶,他的心里顿时百感交集,充满了无限的愧疚,真不知去怎样抚慰这些感情创伤的心灵。
睡觉前,马玉洁告诉他,父亲和二婶已在一起生活了。他听后,为两位老人能够走到一起,人生互相搀扶照顾,心里感到高兴。
可是,他更加怀念起逝去的亲人――慈祥善良的母亲和一心为家并深爱他的二叔三叔。他决定,明天去看望他们,述说思念之情,为他们扫墓。
于小民兴奋得不去睡觉,他不是为他爹的回来,他对他突然出现的爹心里还不适应,他兴奋的是他爹给他带回的东西。他从没吃过饼干,也没有见过罐头,他把各种玩具都摆在炕上,边吃边看着。
马玉洁说:“小民,收拾起来睡觉吧,明天你爹还要早起去上坟呢。”
于成龙看着儿子如此贪恋地吃着玩着,他的更感到对儿子亲情的亏欠,他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心里不是滋味。
马玉洁在炕上铺好三双被,各自躺下,吹了灯,等儿子于小民睡去,才捅于成龙过到她的被窝。什么久别胜新婚,干柴烈火,在此都是理所当然。激情平稳下来,马玉洁才开始细心细致抚摸起于成龙的身体来,从头到脚,从前到后,反复地摸索着,像是在寻找身体的某个部位多了什么部件,或是在检验少了什么部件。
于成龙惬意地问妻子:“你在干什么?”
马玉洁俯在他的耳朵上告诉丈夫:“我在爱你。”
第二天早晨,马玉洁早早就做好了饭,看于成龙没有起来,她就准备着今天祭拜的用品去了。
于成龙起来的时候,家里人都坐在饭桌前等他了,连儿子小民也在拄着筷子张望呢。他有些不好意思了,他与马玉洁九年分别,一朝相聚,在情理之中的事,他昨晚睡得很晚。
马玉洁说于成龙是旅途上累着了,她脸红红的。
一家人谁去深究?此地无银,幸福潜藏。
吃完饭,成龙爹说:“我今天和你婶去生产队上工,就不跟你们去上坟了。你和你媳妇孩子一起去吧。”
于成龙知道两位老人可能考虑到一些不便的事,就没有要求。
马玉洁收拾好祭品,装在篮子里,她挎着。于成龙拿着锹。于小民已上了小学一年级,他放寒假在家,穿梭在父母中间,跑前跑后的。他们三人向坟地走去。
这块坟地是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中间,沙丘是辽河流徙冲积的高地,经长年的风淤,每逢涨水时,这些沙丘就像牵着手的群岛,守护着安息在他们怀抱中的亡灵们。
他们找到了亲人们安息的地方。马玉洁把祭品分别摆在于成龙母亲何明珠、二叔于得江、三叔于得河的坟头前。于成龙又在每个坟头上,添了新土,再压上厚厚的冥钱。然后,于成龙跪在每个坟头前烧纸、磕头,呼唤亲人,告诉他们,“成龙回来了,来看你们了。你们安息吧!”
最后,于成龙长跪在母亲的坟前,悲情难抑,他发自心底深情的叫着:“妈――,不孝儿子成龙回来了,来看你了,给你磕头了!”
于成龙跪着不起,历历往事涌上心头,百感交集,他声音哽咽着,把对母亲久别的深深思念之情,一字一顿地向母亲倾诉出来:
呜呼吾母悲,墓厝辽河床,光阴十载过,思念永难忘。
卒年四十一,命归溺水亡,死后遭凌辱,强人丧天良。
命虽一生苦,冰清玉洁香,为人长向善,贫寒志更强。
廿三方嫁人,随夫关外闯,携叔两兄弟,视同一娘养。
同舟共渡难,脱险生儿郎,扎根十三崴,创业路漫长。
初寄人篱下,后住窝铺房,谋食先做工,有本再开荒。
随夫同甘苦,日月披肩上,怀中揣乳儿,秋后收新粮。
忍得几载难,拼来家业壮,为弟娶亲事,长嫂如母娘。
操持家里外,缝连洗涮忙,相夫敬如宾,教子亦慈祥。
辽河常泛滥,心定总平常,邻里常搭救,相濡不相忘。
洪魔噬三叔,嫂心亦悲伤,哀怨天不义,总是善人亡!
吾母品貌端,有口皆传扬,只为侄女怨,家中结仇账。
船上遇强人,魂荡辽河浪,十里辽河滩,一路悲歌唱。
人随日落去,声声欲断肠,扶柩子不孝,至今仇未偿。
相诉语未尽,泪涌湿衣裳,有言墓前祭,缅怀养育娘。
河道的风,寒冷刺骨,在沙丘的坟地里打着旋不走,仿佛是亲人们的灵魂,在倾听着离别九年的游子,怀念的心音……。
于成龙从坟地祭拜亲人回来,心中的悲痛之情还久久不能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