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内走访的北关派出所民警蒋团柱,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你是小蒋警察吗?”
“是。请问你是哪位?”蒋团柱看一下这个陌生的号码说。
“你忘了吗?上次我有病,还是你把我送到市立医院的,要不是送得及时,说不定我这条老命早没了。”一位老人的声音,话里带着感激。
蒋团柱循着老人的话语在记忆中搜索了一番,于是顺达加油站的老王头便冒了出来。老王头六十多岁,老伴去逝得早,子女都不在身边,一个人过日子,那天晚上蒋团柱走访一起盗窃案线索,走到老王头门前发现门没有关,本打算提醒他一下,晚上要关好门窗,以防小偷。没有想到喊了几声没有人搭理,蒋团柱进屋后才发现,老王头睡在床上,病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更别说拨打120。蒋团柱急忙把老人送到医院救治。到了医院以后才知道,老人是脑血管出了毛病,突然出血造成的。
“是王大叔,你有事吗?”蒋团柱笑了笑说。
“你们要找的那个男人,我见过他。”老人说。
蒋团柱当然知道老人所说的那个男人。“1220”案发后北关派出所就召开了紧急会议,通报了案情,传达了指挥部要求,所长陆荣剑作了工作部署。
蒋团柱警校毕业后就分到了这个派出所,这一干就是八年。蒋团柱从小就向往警察的职业,立志将来做一名警察,高考那一年,尽管他的分数考到本科分数,但他却毅然填报人民警察学校。真正地做了警察后才知道做警察的辛苦,少了一分神秘感,多了一份做警察的责任和使命感。派出所的工作即繁琐又忙碌,虽然不像刑警那样破大案抓逃犯,但刑警破案往往离不开派出所,派出所是一线单位,和群众贴得最近,没有群众的支持,侦破工作往往成为无源之水。只有走近群众,关心群众,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他们才愿给你讲真话。蒋团柱深知其理,有时间就泡在自己管片的辖区里,走家串户,和辖区的老百姓打成一片,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他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小蒋”。
所里散了会以后,蒋团柱就带着协查通报到辖区张贴和分发,尤其是歌厅、桑拿洗浴、美容店、加油站等特种行业,他一个不漏地逐一进行查访。他的心血没有白费,很快就接到了电话。
“你在加油站等我,我马上到!”蒋团柱说。
他在加油站见到正在忙碌的老王头,把照片又掏出来让老王再仔细看一下。
“我不用看了,我都看了二十遍了,不会错的,这个小伙子过去经常到我们加油站来加油,是一个出租司机。”老王头把蒋团柱拉到屋里,悄悄地说。
“他叫什么名子?”
老王摇摇头说:“不知道,司机来加油我们很少问人家的名字。”
“车号你还记得吗?”
老王想了想说:“前面记不清了,尾数是个4,是个夏利车。”
蒋团柱立即把这一信息向指挥部作了汇报。
指挥部迅速安排了重点线索查证组核查该线索,首先排查嫌疑出租车。
重点线索查证组经过对二十多辆嫌疑人车辆逐一甄别,最后锁定一个叫秦亮的出租车司机。
刘强得知信息后,与蒋团柱等民警到了秦亮家找到他,刘强一眼就看出了,秦亮不是他们要找的男子。
“你车子借给别人开过没有?”刘强出示了警官证。
“我有一段时间生病了,把车租给别人开过。”秦亮被突如其来的警察吓得有些惊慌,看着一脸严肃的警察也不敢多问什么。
“租过哪些人?”刘强一边说一边记录着。
“就两个人,一个姓杨的,一个姓朱的。”秦亮想了想说。
刘强把照片递给秦亮后,说:“你看一看是不是这个人?”
秦亮揉了一下眼睛,认真看了一会,说:“像,像姓朱的那个司机,但我也不敢肯定。”
刘强收回了照片,望着秦亮说:“怎样才能找到他呢?”
“我也是开出租车时认识他的,他家我没有去过,”秦亮皱了皱眉头说,“不过,我家里有他的身份证复印件。”
秦亮说完钻到屋里拿出一张复印件递给了刘强。
身份证显示:朱大鹏,男,1971年7月20日出生,宿州市桥区栏杆镇柏山村人。
复印件上的照片模糊,无法进行比对,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赶到车管所,调出朱大鹏的驾驶档案照片。
离开秦亮家时,刘强告诉他此事要保密,不准向任何人透露此信息,否则要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