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成只好无奈道:“那好,你起来吧!”
冯亮又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才满面喜色的爬起来道:“多谢尊上。”
韩成道:“等把这个发动机弄完,你就去找王泉吧,越快越好,我们这里可是太缺人才了。”
冯亮恭敬道:“是。”
三人走出门,孙大爷佩服到:“没想到,一向目中无人的冯亮,尊上几句话就将他制服了,正是厉害。”
韩成笑道:“他也是个可造之材。”
孙大爷点点头道:“尊上,说的是。”
忽然,韩成拍拍头道:“对了,差点把正事给耽误了,我来找您老有重要的事商量。”
孙大爷道:“尊上,什么事?”
韩成道:“现在我们银子有了,劳烦您去买些战马回来。”
孙大爷道:“好,明天我就动身,估计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回来了。”
韩成又问道:“白军师,咱们的士兵骑马怎么样?”
白晋笑道:“尊上,就放心吧,咱们北方人哪个不是骑马射箭的好身。”
韩成这才点点头道:“这就好。”
回到住处,他不由的焦急起来,榆州土地仍处于突荒,从江浙调回来的粮食,虽然能暂时缓解灾区的困难,但是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民以食为天,百姓们有了粮食才会安居乐业,经济才会繁荣,百姓手中有了多余的银两,国家才会富强,韩成心底在做难舍的决定,是公开独立军的番号,独立于朝廷之外,还是依然借用知府衙门的招牌,若是独立于朝廷之外,肯定会遭到朝廷的围剿,或许还会遭到更大的灾难,若是借用知府衙门的招牌,这就等于在维护清朝的统治,减缓清朝的覆灭,百姓的民心、民意将会更贴向于朝廷。
要想得到民众就要得到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打着知府衙门的旗号,能维持到几时,韩成不知道,到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韩成也不知道,纸迟早是包不住火的。
韩成在屋里踱着步子,眉头紧皱,忽然“义和团”三个字在脑海中冒了出来,“义和团”的兴起与衰落,韩成不得不想那个统治中国几十年的慈禧太后,这个老女人善于心计,贪恋权利,玩弄权柄那是一等一的高手,利用“义和团”又剿灭“义和团”,“义和团”的覆灭,这个老女人得负一大半的责任,虽说义和团是民众组织,缺乏主导性和意识性,但他毕竟也是爱国运动。
突然,韩成有股冲动,他想和这个视权如命的老女人斗上一斗。
公开揭竿而起,势必造成榆州百姓的恐慌,朝廷的围剿,现在力量还很小,只有养精蓄锐,虽然朝廷会迟早知道的,但等他们知道的时候,估计已经晚了。
他推开门出去,深吸口气,望望山上的枯树,心里阵阵悲哀,地上的土地裂的成块成块的,别说是庄稼了,就是小草也没几根。
忽然韩凌跑过来,拉住胳膊道:“干爹,你也教我识字,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