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早朝。群臣毕集,唯有东方朔不在。
众大臣跪拜齐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吧。”武帝双目扫了一眼,没有发现东方朔。他惊奇地问:“怎么,东方爱卿没来上朝?”
卫青答道:“皇上,东方大人告假,说他身体不适。”
杨得意上前,悄悄地说:“皇上,他昨天晚上可能腿跪肿了,走不动了呢。”
武帝乐了。但他马上又正经地说:“众位爱卿,好好安置匈奴降臣,还要建造朔方城池,各司其职,不可懈怠。”
众大臣:“臣等尊旨。”
武帝说:“都没事了吧。退朝!”
主父偃这时又前行一步:“皇上,臣有一本,要奏明皇上!”
武帝心想,这主父偃最近才思大增,计策多多,好戏连台啊。“噢?趁东方朔还没来,你就奏吧。”
主父偃说:“皇上,纵是东方朔在此,这一本,他也会鼓掌赞同。”
武帝微微颔首:“会这样?那好,快快奏来。”
“皇上!上次为了出击匈奴,皇上曾下令诸侯和富商豪门,捐献钱粮。因为皇上有所赏赐,富商们便纷纷响应。可是诸侯和豪门却无动于衷。我与张汤大人为此深为皇上担忧啊。”
“是啊,朕也为此事担忧。”
“皇上!臣这一策,专为对付诸侯而来。”
“噢?爱卿有何妙计,快说吧!”
主父偃侃侃而谈:“皇上,今日天下诸侯,土地连城,车驾如云,收租纳税,富敌皇上。而皇上下令,他们置若罔闻。……”
“这些朕都知道啦。你快说,如何解决?”
“皇上,诸侯过大,尾大不掉。臣以为,皇上可以把他们的国土分封给其它人,这样就会削弱他们的势力。”
公孙弘却出列反对:“皇上,不可!臣原以为主父偃有什么高招呢,实为拾人牙慧而已。”
武帝说:“是啊,主父偃这计策,朕听了怎么也有些熟啊。”
公孙弘说:“皇上,先帝之时,贾谊、晁错,都曾提过分封诸侯之议。先帝以天下安定为大计,慎而行之。景帝之时,诸侯过强,曾想用晁错之计,不料引起七国作乱,最终晁错被杀,而七国仍然作乱。此乃前车之鉴,不可不引以为戒啊!”
武帝说道:“依丞相之言,诸侯尾大不掉之疾,朕也只好听之任之?”
公孙弘嗫懦地说:“皇上,臣以为,只有待以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