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熙认得那玉饰,是三娘一直贴身戴着的,在玉的背面还刻有三娘的闺名:宛秋。
那么……
如熙又检查手中的钱袋,在袋口内侧的褶皱里找到了一个黑色的“欧阳”。
果然,这袋银钱和那玉饰是三娘放进来的。三娘舍不得女儿离她远行,将这玉佩偷偷的藏在如熙的包袱里,也是希望那玉佩能够代替自己长伴在女儿的身边。
而这些碎银……
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大娘虽然把三房的例银标准提高到与大房一样,但如熙每月都要拿一大半用来购买药材和医书,所以每月剩不到多少钱,这四十多两碎银看着不多,可其实已经是三娘所有的积蓄了。
三娘把手上所余的钱全部悄悄的塞进了如熙的包袱里时肯定想着反正自己也活不长了,留着钱没用,不如让女儿带在身上傍身。
这个衣物包袱里大部分的新衣服是大娘给收拾的,少部分是如熙自己的旧衣,冬衣放在最下层,如果不是如熙觉得冷想加件衣服,还根本发现不了这衣服里面有银子和玉佩的事。
如熙手里抓着钱袋趴在枕头上痛哭,既是为三娘,也是为如熙,更是为了她的真身许愿和许愿的亲生父母。
不论时空怎么转变,父母对孩子的爱永恒不变。
“如熙,收拾好了没?下去吃晚饭吧。”外面刘兰在敲门。
“马上就好,我加件衣服,你先去帮我占个座儿。”如熙抬起头,抹着眼泪。她现在这个样子可不敢开门让别人看到。
“好,你快点,这天冷,饭菜凉得快。”
“行了,一会儿就下去。”
听着门外的脚步声走得远了,如熙赶紧就着房里脸盆里的冷水洗了把脸,梳了头,重新上了脂粉,然后迅速的换上衣服,把床上的碎银重新装回钱袋塞回棉袄里,把包袱包好放到床里。
对着镜子看了半天,觉得不会让人发现她略显红的眼睛才放心的开门下楼。
“你终于下来了,我们都开始吃了,你动作可真慢呐。”
这客栈已经让官家给包下了,不会有外人进来,所以姑娘们放心大胆的在大厅里吃饭,除了从余元县来的姑娘,荣州来的姑娘也在这里一起进餐。
刘兰她们看到如熙下来纷纷向她招手,如熙赶紧走过去坐下。
“昨天还不觉得呢,今天才发现这北方之地还真不是咱们温暖的裕州所能比的,天一黑就觉得冷了。”
刘兰摸了摸如熙的手,冰冷。“哟,你的手真凉,可得注意着点,先喝碗热汤暖和一下吧。”
刘兰说着,就拿起如熙的碗给她盛了一汤热腾腾的肉汤。
“谢谢。”如熙双手捧着碗,一口一口慢慢的喝着。热汤通过食道进入胃里,一股暖流向着四肢百骸散去直达心头,驱散了弥漫在她心头的悲伤,重新回到人世间。
第13章吵架
“喂,你们是从哪个州来的?”坐在旁边桌的荣州的姑娘有人问道。
“我们是裕州来的。”跟对方挨着桌子的裕州姑娘回答。
“原来是裕州的,难怪人少呢,这些年从裕州来采选的姑娘被淘汰的屈指可数。啧啧,裕州那里可真是出美人的地方啊。”
“你们也不差啊,荣州的历史上曾出过贵妃呢,我们裕州算什么,最好的也就是一个普通妃子。”
“那到是,我们荣州在历史上还不止出过一次贵妃呢,据说先帝在世时最宠爱的一个妃子也是咱们荣州的。”
荣州的姑娘们一片笑声,这是她们很引以为豪的一件事。
“裕州的姑娘素质好、淘汰率低又怎样,还不就是做丫头的命,谁知道等过个几年,咱们今天坐在这里的荣州姑娘里是不是又出一个贵妃呢。”
“呵呵呵,说的也是哦。”荣州的姑娘嘻嘻哈哈笑成一团。
“荣州的又怎样,那些贵妃没几个善终的。”裕州的当然不干了,哪能让别人怎么羞辱自己。
“你说什么?!”荣州那边的立刻拍桌横眉。
“怎样,不服气啊,你倒是说说你们的那几个贵妃有哪个是善终的啊。”裕州的也不甘示弱,抓着对方的痛处使劲掐。
“不得善终又怎样,至少还风光过,你们裕州的知道什么是风光嘛?乡巴佬!”
“什么,竟然说我们是乡巴佬?你们荣州的好富裕?年年都吃救济粮的地方还敢说我们是乡巴佬?”
“什么叫年年吃救济粮?不就是几年前遭了一次水灾,我们什么时候还吃过救济粮?”
“谁不知道你们荣州的官仓都是空的,那个把粮食都私自卖了的府台大人现在过得还好吧?”
荣州的姑娘顿时哑了口,那个私卖官粮的府台大人早就在案发当年就给斩了脑袋,尸体埋在哪都不知道。这件事是荣州百姓心中的大痛,他们每年缴纳的官粮就这样喂了那只巨大的硕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