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阅读_宫廷医术秘典_奇书网
返回

宫廷医术秘典

首页
第12部分阅读(2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解表祛风,安神,调和阴阳,降逆化痰。

'验证'笔者运用《新中医》1985年第3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小儿支气管哮喘”一法,治愈小女6年之久哮喘病,特向《新中医》及作者王秉歧先生致以谢意。小女现年10岁,2岁始患哮喘,汗多易感冒,夜间易惊,痰多、纳差、消瘦。曾服射干麻黄汤加补肾药百多剂无效。持续性哮喘2年,每天需用西药止喘。自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陈、夏、参、茂40剂后,半年未复发。初期须结合西药止喘,稍后可停西药。人也胖了,感冒也少了。特此供诸同行参考。

'备注'小儿哮喘一证,其病理机制多由乳食不节,内伤脾胃,脾虚湿滞,湿聚成痰;或由热病伤阴,阴损及阳,外卫失护,感胃时作,内外合邪,疾气相结,阻塞气道,上逆为喘。

3.鹅梨汤治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

'方剂'鹅管石(煅研)、杏仁、茯苓各6…10克,灸麻黄3克,栝萎仁6…12克,梨皮10~15克,陈皮、半夏、苏子、射干各6…9克,姜汁3…5克。每天1剂,水煎,分4次服。

'加减'偏寒加桂枝、细辛,偏热加石膏、鱼腥草、青黛,肺虚加黄芪、党参、五味子,脾虚加党参、山药、白术,肾虚加补骨脂、淫羊藿、胡桃肉,咳嗽剧烈加紫菀、款冬花、诃子,哮喘严重加白果、地龙、椒目,痰多加葶苈子、猪牙皂、胆南星。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咳嗽,哮喘。

'验证'杨、x,男,3岁半,1988年10月3日初诊。患者反复咳嗽,哮喘已l年多,近20天来因受风寒咳嗽又作。今见咳嗽,哮鸣,喉间痰壅,汗多,纳食差,腹胀,神疲,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缓。听诊两肺布满哮鸣音和痰鸣音。诊断:哮喘性支气管炎。拟鹅梨汤加党参12克,白术5克,五味子4克。药进4剂,咳嗽、哮喘遂减,肺部听诊也好转。上方加黄芪10克。连服12剂,诸证悉除。

4.生姜、大枣等治小儿支气管炎

'方剂'麻黄、紫苏子、杏仁、桑白皮、橘红、茯苓各3克,甘草1。5克,生姜l片,大枣1枚。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4…6次服完。2岁以下者麻黄用量减半。一般可连续服用3…4剂。

'加减'热象明显,去生姜加黄苓、板蓝根(或大青叶)各3克,呼吸急促,咳嗽不爽者加桔梗、白前各3克;喉间痰声鸣响,加竹沥9克。

'验证'用上药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巧例(均在3岁左右),其中,治愈12例;好转2例;无效l例。

5.白芥子面粉治小儿支气管炎

'方剂'白芥子30克,面粉90克。

'制用法'先将白芥子研为极细末,与面粉混合均匀备用。用时,将上药用水调成饼,饼的大小视背部面积大小而定。每晚睡觉前敷背部。晨起去掉。一般连用2…3次即可见效。

'验证'用本方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者125例,用药2…3次痊愈者110例,4…5次治愈者15例。

6.鱼腥草等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方剂'鱼腥草、生石膏、白茅根各15克,麻黄、杏仁、川黄连、胆南星各3克,瓜篓、法半夏、川贝母、前胡各6克。

'加减'若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2克(后下);若高热者,加羚羊角粉1克,2次冲服。

'验证'用本方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者181例,经用药2…5剂后,均获治愈。

九、婴幼儿哮痰证

症状是每当气候变化时,初起是咬嗽,接着气喘如牛,上气不接下气,天气好时又恢复正常。要止住哮喘的方法有很多种,但要根本治好了,就要改变过敏性的体质,平时多吃海带、裙带菜或蔬菜类等。

1.理痰汤治疗婴幼儿哮痰证

'方剂'生芡实10克,清半夏4克,黑芝麻3克,柏子仁、生杭芍、陈皮各2克,茯苓4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l剂,分三次服。

'功效'治幼儿哮痰症良效。

'验证'邵xx,男,7个月,1986年3月8日就诊。患儿于诊前3个月中,两次哮喘发作(喘息性支气管炎)。此次发病已12天,初用止咳剂治疗3天,咳嗽、哮吼好转,但痰雍喉间加重,历时9天不缓解,以活动及哭喊后为甚。病后乳食减、多汗,睡不宁。检查:神疲面苍白,,舌淡、苔白厚,肺部听诊痰鸣音满肺野,腹软,肝脾未触及,脉滑数无力,x线胸透正常,诊为哮痰。处方:芡实7。5克,法半夏、茯苓各4克,黑芝麻、柏子仁、白芍、陈皮各3克,水煎服,每天1剂,每天服3次。服药2次,痰壅好转,治疗4天痰显著减少,肺部湿啰音极少,经治6日,痰消症去,肺部听诊正常,临床治愈。

2.昙花茶治婴幼儿哮痰证

'方剂'昙花冰糖或蜂蜜。

'制用法'昙花煮开水,加冰糖或蜂蜜当饮料喝,不要两个月,就可正常。

'验证'此方经多人使用,非常具有神效。

3.大蒜治婴幼儿哮喘。

'方剂'大蒜500克,蛋黄4个,钙粉20克。

'制用法'五百克的大蒜切细,放人平底锅,加少许水,边煮边搅动,待两小时后呈泥状,再加入四个蛋黄,用弱火煮,再加人钙粉二十克,捏成丸,每天吃一颗。

'验证'此法多次验证效果良好。

'备注'大蒜能增进食欲,使新陈代谢转好,血行畅通,同时,能时肠的有益细菌发生作用,造出维生素b1,与改善过敏性体质有关,所以能产生良好效果。

十、厌食症

小儿厌食,属中医“纳呆”、“恶食”范畴。是指因消化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慢性消化性疾病。一般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成年人亦有之。

1.五香姜醋鱼治厌食症

'方剂'藿香、砂仁、草果仁、橘皮、五味子各等份,研成细末,过筛后备用。

'制用法'取鲜鲤鱼1条,放油锅内煎、炸数分钟,加人碎生姜5克、五香粉3克,翻动后加人米醋一小杯,放人菜盘内令病人嗅之,使病人口流唾液,然后令病人作菜食用。

'功效'治厌食有良效。

'验证'绍x,女,49岁。厌食3个月,于1982年3月12日来院门诊。自诉食欲不振,食量少,时而呃逆,暖气,倦怠乏力,头晕失眠,精神恍惚,记忆力减退,心慌。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缓。用五香姜醋鱼,连服五天,食欲明显好转,每餐可食2碗饭,连服5天后痊愈。

'备注'方中藿香、砂仁、草果仁芳香化湿醒脾,橘皮行气健脾和胃,五味子益气生津敛阴,生姜健胃助消化,米醋敛肝胃,鲤鱼味道鲜美,可促进食欲。诸药合用,使脾气升,胃气降,补而不滞,温不伤阴,五味俱全,患者乐服,实为治疗厌食症之妙方。

2.健脾开胃散治疗小儿厌食症

'方剂'饭锅巴、面锅巴各150克,淮山药巧克,莲子、薏苡仁、白术各10克,山植、麦芽,神曲各9克,砂仁6克,甘草3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5天为1疗程。

'功效'健脾醒胃,消食导滞。

'验证'李x,男,5岁,1991年2月诊。患儿因春节期间过食瓜果肥腻之品,逐渐出现厌食、身体消瘦,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未见好转。体征:面色萎黄,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尿多便溏,舌淡、苔薄腻。此乃饮食不节,食滞中焦,寒温不当,脾困湿阻。方用健脾开胃散,进5剂,患儿饮食倍增,精神好转。效不更方,再进5剂,饮食如常,面色红润。

3.栀杏膏治小儿厌食

'方剂'杏仁(去皮)、栀子、小红枣(前3味、女子用7粒,男子用8粒),黍米1撮。

'制用法'先将黍米,红枣放人碗中,加适量水,上锅蒸20分钟取出,待凉后,将枣核去掉,再加入前2味药粉,一起捣如烂泥状,平摊于一块黑布上,备用。将膏药贴敷于脐腹部,用胶布固定,敷24小时后去掉,以腹部出现青色为适宜,连敷2贴。

'功效'健脾醒胃,消炎化积。

'验证'治疗40例,1例因胶布过敏而停用。余均治愈。

'备注'引自1988年《河北中医》(2)。成人亦可用之。

4.消化膏治小儿厌食

'方剂'炒神曲、炒麦芽、焦山植各10克,炒莱菔子,陈皮、炒鸡内金各6克,延胡索5克。

'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时取10…15克药粉,加人淀粉少许,用白开水调成软膏状,敷贴肚脐上,外用纱布固定。晚敷晨取,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功效'消食化积,理气导滞。

'验证'一般连敷1…2疗程即可见效或痊愈。

'备注'笔者经验方。

5.吴茱萸椒矾散治小儿厌食

'方剂'吴茱萸、白胡椒、白矾各等份。

'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上药粉20克,用陈醋调和成软膏状,敷于两足心涌泉穴上,外用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温中散寒,清热燥湿。

'验证'屡用效佳。

'备注'引自《外治汇要》。

6.怀山药等治小儿厌食

'方剂'怀山药、扁豆、茯苓、炒谷芽、炒麦芽各12克,枳壳、鸡内金、炙甘草各6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分2…3次口服,每日1剂。5天为1个疗程。

'验证'用本方治疗小儿厌食症患者95例,其中,治愈者90例;好转者5例。

7.皂荚治厌食

'方剂'皂荚100克。

'制用法'取干燥皮厚、质硬光滑、深褐色的无虫蛀之皂荚,刷尽泥灰,切断,放人铁锅内,先武火,后文火煅存性,剥开荚口,以内无生心为度,研细为末瓶装备用。用时,每次1克,以红糖适量拌匀吞服。每日2次。

'验证'用本方治疗小儿厌食症患者120例,其中,治愈者118例;好转者2例。

8.鸡内金、芡实等治厌食症

'方剂'怀山药、薏苡仁各250克,鸡内金、芡实、扁豆蔻150克,稻米6000克。

'制用法'将上药分次下锅,用文火炒成淡黄色,混合后研为极细末,装人瓶内备用。同时,取药末1汤匙,用滚开水冲服,每日早、晚各1次。10天为1个疗程。

'验证'用本方治疗小儿厌食症患者193例,其中,治愈者185例;显效者8例。治愈的185例中,1个疗程治愈者67例;2个疗程治愈者53例;3个疗程治愈者50例;4个疗程治愈者15例。

十一、婴儿黄疽

本病属中医的“胎疸”范畴,病因多属肝胆湿热,蕴郁于里,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疲遏,周身俱黄;或由于湿邪内阻,脾阳不振,胆液为湿所阻,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而发黄。

1.斐氏方治疗婴儿黄疸

'方剂一'阳黄方组成属湿热蕴结肝胆,失其通降,外溢发黄。治以清化湿热、疏利肝胆。处方:生麦芽、金钱草各9克,茵陈15克,穿肠草6克,通草、生黄柏各3克。夜寐不安加莲子芯、钩藤;呃逆加竹茹、丁香;腹胀加大腹皮;黄疸重者加青黛、血竭、广水牛角。

'方剂二'阴黄方组成属素体脾虚,湿邪内困,肝胆疏泄失常,外溢发黄。治以健脾化湿、调畅气机、疏肝利胆。处方:茯苓、生麦?芽、金钱草各9克,白术、穿肠草各6克,茵陈12克,通草、黄柏各3克。腹泻加肉豆蔻、赤石脂;腹胀加橘核、大腹皮;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肿硬加柴胡、丹参、海藻、昆布。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l剂,分三次服。

'疗效'上两方是北京儿童医院斐学义老中医的经验方。笔者用治疗婴儿黄疸150例,治愈100例、好转41例。治后总胆红素恢复正常者134例、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者109例。

'验证'皮x,女,3月龄,1985年l月12日初诊。患儿出生后2个月皮肤、巩膜出现黄染,尿黄染尿布,大便干燥、色泽浅黄。检查:皮肤、巩膜黄染,色泽鲜明;烦躁不安,舌微红、苔薄”白,指纹紫。血检:总胆红素7。44毫克%、直接胆红素4。66毫克%、谷丙转氨酶4o单位、麝浊2单位、γ…谷氨酞转肤酶50单位、hbsag阴性。辨证为湿热蕴结肝胆,外溢发黄。治以清化湿热,利胆退黄。处方:生麦芽、金钱草各9克,茵陈15克,穿肠草6克,通草、黄柏各3克。上方加减治疗5周后,皮肤、巩膜黄染消退,大便转黄,尿色转清,查总胆红素0。5毫克、直接胆红素0。3毫克、谷丙转氨酶<100单位、麝浊2单位,病告痊愈。

十二、小儿疝气

病气一般常见的有腹股沟斜疝、脐疝、直疝等多种病症。现在临床上多泛指体腔内容物向外突出的一种病症。临床上较为常见。

1.疝气汤治小儿疝气

'方剂'乌梅肉、橘核仁、石榴皮、枳壳、川楝子、小茴香、向日葵杆内白心各10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

'加减'无湿热者去向日葵杆内白心,寒盛者肉桂加至6克,气虚者酌加参芪之类。

'制用法'上药为1剂量,水煎。3岁以下小儿煎l次分3次服;3岁以上每剂煎2次,每天服2…3次。3剂为l疗程。

'功效'治小儿疝气。

'验证'马xx,男,3岁,1975年4月就诊。患疝气l年多,时轻时重,多方求治无效,为免手术求治于余。投上方6剂内服,并用上药研末以陈醋外敷患处,纱布固定,痊愈,至今未复发。

2.麝香膏治小儿疝气

'方剂'麝香l克,阿魏9克,芒硝6克,普通膏药24克。

'制用法'将膏药放在小铜勺中溶化,然后将阿魏,芒硝放入烊化拌和,匀摊在3寸见方的薄布上,最后将察香匀撒在药膏上面。备用。将此膏贴敷患处。

'功效'治疝止痛。

'验证'疗效甚佳,一般5…8天即愈。

'备注'引自1965年《中国杂志》(12)。

3.三辣膏治小儿疝气

'方剂'生姜、葱白、大蒜各等份。

'制用法'上药共捣烂如泥状,备用。贴敷气海穴,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并用麸夫炒热、布包、隔药熨之。

'功效'散寒止痛。

'验证'试治数例,均效。

'备注'民间方。

4.外敷方治小儿疝气

'方剂'生香附、木瓜、苏叶、橘红各10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取汁,备用。用毛巾趁热浸湿药汁后,外敷肿物处,每日1次,每次15…30分钟,治愈为止。

'功效'理气、散寒、止痛。

'验证'屡用效佳。

'备注'引自《外治汇要》。

5.茴香散治小儿疝气

'方剂'小茴香、川楝子、橘核、荔枝核、延胡索、吴茱英萸等份,米醋、面粉适量。

'制用法'将前6味药共研细末,瓶备用。用时取药末适狱,加人面粉少许和匀,以米醋调如膏状,贴敷脐中,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l次。

'功效'散寒、理气、止痛。

'验证'治疗30例,均愈。

'备注'引自《外治汇要》。

6.填脐丁香散治小儿疝气

'方剂'母丁香适量。

'制用法'上药研细末,过100目筛,密封备用。取药粉填人脐中(令满),外以敷料盖上,胶布固定。2天换药l次。一般4…6次好可见效。

'功效'理气止痛。

'验证'治疗32例,痊愈23例,有效7例,无效2例。

'备注'引自1986年《陕西中医》(9)。在治疗期间要积极防治易引起腹压增高的各种因素(如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同时适当减少活动,注意卧床休息。

十三、小儿脱肛

脱肛又称直肠脱垂。本病多见于小儿,但年老体弱者亦多发生。盖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骶曲未长成,加之肾气不固或脾虚中气下陷,或便秘努挣,或久泻痢,脾虚气陷所致。

1.乌龟头治疗小儿脱肛

'方剂'乌龟头。

'制用法'将乌龟头放在瓦上,用温火焙干,注意不要烧焦,研成细末。每天服2个,早、晚各1个,白开水冲服,一般6…8个可愈。

'疗效'用此方治疗小儿脱肛18例,方法简便、经济、效果好。

'验证'笔者受《新中医》1979年第5期刊登张文海同志“用乌龟头治疗小儿脱肛”一文启发,近年来亦曾用乌龟头或鳖头粉外敷治疗小儿脱肛27例,疗效满愈。

2.苦叶苗根膏治小儿脱肛

'方剂'新鲜苦叶苗根60…80克。

'制用法'上药洗净,置锅内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200毫升左右,去渣,继续熬水收膏,随即摊于白布上。贴患儿囟门。视患儿年龄,布块可剪成直径为5…7厘米的圆形。贴前剪去患儿囱门处;长发洗净污垢。

'功效'清热解毒,外用固脱。

'验证'一般贴1…2天可见效,最长3…5天固脱。固脱后不可揭去药膏布,待其自行脱落(约需1个月左右)以巩固疗效。

'备注'引自1976年《赤脚医生杂志》(10)。

3.脱肛外治方

'方剂'蝇牛100个(去外壳焙干),龙骨10克,冰片3克。

'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先将药粉均匀撒在纱布上。再用右手托带药纱布,对准肛门脱出肿块,慢而有力地将肿块推人肛门,待肿块复位后,适当休息,多食蔬菜及软食,保持大便稀软,以巩固疗效。

'功效'消炎固脱。

'验证'效果很好。一5岁患儿脱肛两年,用药2次即愈。

'备注'引自1991年《吉林中医药》(3)。

4.升鳖膏治小儿脱肛

'方剂'鳖头1个(焙干),升麻5克,枳壳10克,五倍子5克。

'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过筛后以米醋调匀成软膏状,备用。每取铜钱大的药膏敷于脐窝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2天换药2次,10次为1疗程。

'功效'升提固脱。

'验证'屡用有效。

'备注'引自《外治汇要》。

十四、小儿遗尿症

遗尿俗称“尿床”。是指3周岁以上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较常见。轻者每夜或隔数夜1次,重者每夜尿床2…3次。有些严重病人,可延至10余年,甚则成年仍有尿床。多因先天不足,下焦虚寒,闭藏失职;或脾肺气虚,上虚不能制约于下;或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司等因所致。

1.遗尿方治小儿遗尿症

'方剂'党参、冤丝子各12克,蚕茧10只,补骨脂、金樱子、覆盆子各9克,炙甘草4。5克,桑蝶蛸、黄芪各15克。

'加减'睡眠深加生麻黄9克或石菖蒲9克,炙远志4。5克;兼阴虚加当归9克,五味子4。5克;舌质淡有阳虚加肉桂3…4。5克。

'制用法'上药制成浓缩煎剂加糖浆适量,每次服20毫升。具益气补肾固涩之功效。

'疗效'治44例,痊愈24例,显效7例,好转5例,无效8例。

'验证'李xx,男,11岁,1984年9月l日诊。患儿自幼遗尿至今,经中西医治疗效不佳。近日夜尿次数增多,每夜2…3次,不易唤醒;纳差,面色苍白,身倦怯寒,腰酸足软,小便清长,舌淡,脉沉无力。证属下焦虚冷(肾气虚)。仿遗尿方加减:党参、麻黄、益智仁、冤丝子、金樱子各10克,桑蝶蛸、黄芪各15克,远志、鸡内金各6克。5剂,水煎服。每2天1剂,同时用丁香、肉桂各6克共研?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