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梅玉道:“以臣之见,吾朝近年来皇上天威则天下,四野太平,并无征战,因此朝中大将都缺乏实战经验,而开国功臣之后代们也渐粘公子之气,不可委以重任,只有两人以臣之见,可担此重任”
李隆基有点新奇:“哦?以你说,那两人可以担此重任啊?”
林梅玉还没来的及说,周围已经有好几个大臣回答:“难道是薛氏兄弟”
林梅玉附和道:“皇上,臣也是这个意思”
李隆基沉思半天说:“不错,薛氏兄弟一向手握重兵,镇守边疆,且老成慎重,原可让他两位爱卿替朕出战,只是薛氏所镇守的南诏一带,南有骠国,左有突厥,突厥久有窥视我大唐之心,薛氏兄弟切不可离”。
众无语,做为兵部尚书的林梅玉更是发愁。
而在比武场上,那个断刀的武士呆了半晌,突然举起半截断刀一刀切入自己的腹中,向下一拉,肚子切开,内脏流了一地,而人还在那直直地站着。
大家被这人的怪异举动吓了一跳,而他死而不倒的模样更是让别人看的心寒,而日本人那边却无动于衷,不上来收尸,却在观察着这边人的表情。
郭子仪听见后面有人说:“这是心理战术,死人身上有机关”
他回头一看,却见后面是密密麻麻的御林军,也不知道究竟是谁说的,他知道又是一位武林高人,只不过他们这些人喜欢神出鬼没罢了,所以他也没去细细探究。
李震湘也呆了,没想到不过砸断了对方的长刀,对方却自杀了,他感到很愧疚,而且中国有个说法是,尸体不倒,说明死者阴魂不散,虽然他不怎么相信,可是看着这个血淋淋的尸体站在面前,还是觉得心中发毛。
日本人又一位刀客跳上台来,他不管台上的同类,而是直奔李震湘而来,看来他们的计谋得逞了,李震湘被前面的事所震惊,不敢用锤去砸对方兵刃,而一味的和日本武士游斗,大家一看,坏了,李震湘中计了,李震湘的长处是力大锤重,和对方比身法,必败无疑,果然,转了几个圈,李震湘因为锤重的原因,已经没有日本武士那么快捷,被日本武士从后一刀,刺到了右臂,右手锤当啷一声响,掉在了台上,总算李震湘武功了得,关键时刻,划步错身,左手锤向后一招翻身下砸,把日本人一锤砸的血肉模糊。
日本人简直是禽兽,后面的人根本就不管前面战死的同胞,下一位一上台,又是直奔李震湘,竭力向李震湘进攻,一心想把他击毙。
李震湘右臂受伤,无力再战,眼看就要支持不住,而这边除了杨国忠和郭子仪之外,已没人能比李震湘武功更高,杨国忠偷眼一看郭子仪,却见他,面色绯红,面露微笑,似乎半睡半醒的样字,杨国忠暗暗叹口气,在这与外邦争名的时候,他还这样,他觉得郭子仪已经没了科举比武时的英雄气概。可是他却不知道,郭子仪现在酒力慢慢的发作,已经有点飘忽了。
杨国忠一上场,对面的日本武士见对方来了帮手,一转身跳下台走了,上来一个高大的日本人,几乎比杨国忠高两个头,更何况那一身肥肉,怕不有三百斤重。
御林军和中国武士哈哈大笑,就你那一身肥肉,还武士呢。
郭子仪虽然醉了,可是头脑还清楚,他觉得隐隐有点不对劲,可是就是说不出究竟是那不对劲。
还是他身后的衮州道士诸葛英一语道破:“这是日本的相扑手,日本人用的中国上泗对下泗的战术,刚才比武的都是日本二,三流的武士,试探以后,用计谋刺伤一部分中国高手,然后有他们一流的武士上来,想一举夺取比武的胜利,他们后面几个相扑手,和那几个身穿和服的武士才是他们真正的高手。”
郭子仪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三十多岁的道士,背负长剑,颇具仙风道骨的气质,因为郭子仪对以前科举比武的情景不了解,所以他不认识这位叫诸葛英的道士。
但是现在诸葛英这一番话,却是郭子仪对他有了很深的影响,觉得此人非同一般,一眼就看出了日本人的阴谋。
也是因为这一番话,使郭子仪以后打天下多了一个智囊,他为郭子仪以后扫荡四海,踏平天下,立出了汗马功劳。
果然,杨国忠没几下就被那相扑手一把抓住举了起来,台下大惊,那可是皇上的舅子,今年的武状元啊,如果他被摔死,那好似了得,皇上把手举起来,就要下令,杨贵妃手抓布帘,看起来紧张到了极点。
其实日本人很聪明,他们懂中华语言,这边的形式,他们看的一清二楚,他们看杨国忠的服饰就知道他并非平常武士可比,所以那个相扑手把杨国忠抡了几圈,一松手,把杨国忠扔到了这边的人海里,杨国忠羞愧的无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