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阅读_铁血抗日_奇书网
返回

铁血抗日

首页
第21部分阅读(2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蒋介石一直被他认为;国民党真正的心腹大患是红軍。本来通过五次围剿,红軍已被他消灭得差不多了。从鼎盛时期的30多萬,到长征结束时仅剩二萬多人。可就在这关健时刻,国民党内蒋介石的死对头广西的将领们趁机组织了什么“全国抗日救国军”。参预此事的两位广西将领是李宗仁和白崇禧,他们和当时的广东将领陈济棠合兵一体。理亏的蒋总司令根本不能理直气壮地驳斥三个将领的抗日主张。在起兵之前,三位将军致电蒋介石,要求他对日宣战。但蒋介石没有改变其战略中预定的先后次序,他回答他们说:“你们不能因一时的冲动,而拿国家的命运去冒险。”

事实上三位将军所宣称的抗日壮举便非完全出至爱国,其中陈济棠就曾经从日本人手里购买过武器弹药。而且桂糸中还有不少日本顾问,不管怎么说,反正几位“救国者”在收到蒋介石拒绝的答复时,就统率他们的部队进入到了和广西接界的湖南省。此时,蒋介石表面上,还抱着一种妥协修好的态度,命令他在湖南的部队后退,避免由于冲突而加剧中国的内战。暗地里通过收买分化,总算有惊无险暂时化解了危机,事后,陈济棠逃往香港,广西将领们则因蒋介石宽容的政策而受惠。作为表面上承认蒋介石的权威的回报,李宗仁被任命为“广西绥靖公署主任”,而白崇禧则被任命为国民党军事会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的面子保住了,蒋介石的面子也保住了。

蒋介石刚腾出手来,准备对红軍发动大规模围剿时,不料遭到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的少帅明确表示反对。其实,时任河南、湖北和安徽的“剿共”副总司令的少帅比谁都更郁闷。他有他的难言之隐。与日本有杀父之仇的少帅,不但对日本人恨之入骨。而且他自己也为把大片国土丢给日本而深感自责。而与他打仗的共产党非常聪明地采取了打拉结合,向他和他的部下宣传,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停止内战,中国民族团结以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少帅和他的助手们心动了,因为相对于日本侵略者来说,共产党毕竟是中国人,而且其中许多人还是同乡。但少帅和他的助手们发现,接受和反对共产党的建议都是很难的。所以在1934年底,张学良仍然效忠于蒋介石,他仍然执行委员长的命令,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他自己的意愿。

直到1935年冬天,当时,少帅正在南京参加国民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东北军和红军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因东北军内部反内战情绪也越来越严重,经过二萬五千里长征的红軍,虽是疲惫之师,人员装备远不及东北军,但作为正义之师的红軍所剩的全是精英,还是大败东北军。东北军伤亡惨重,整整损失了两个师,如果这就是“剿共”的代价,按这个速度,过不了多久,张学良就没有什么人马去打日本人了。此时张学良更心里十分清楚;失去地盘的他,一旦再失去军队,就会成为冯玉祥第二。特别是赤塔大战后,何峰借兵南下,屡次电请他和蒋介石出兵。无奈蒋介石不但自己不肯出兵,反数次严令他;继续全力“剿共”不许分兵。使东北军错失收复国土家圆的最佳时机。还让张学良背上了“保存实力,不愿抗日。”的骂名,也让少帅对蒋的无条件服从开始动摇,对于剿共,张学良开始猜疑结拜大哥蒋介石的真实意图是不是如共产党所说;借刀杀人。

此时共产党再次传话说,他们希望结束内战,联合抗日。正是这个建议,促使张学良开始同毛泽东的代表进行谈判。

而蒋介石在看了部下送来:关于红军长征后迅速发展壮大和重现生机的报告之后,蒋介石决定斩草除根,亲自来到张学良在西安的司令部,去实施已经计划好的第六次”剿共”战役。

西安,蒋介石头一次看到张学良不愿意服从命令。张学良向他解释说,他知道共产党现正在准备与国民党合作,并在实行一项全国抗日的政策,而且愿意听从蒋介石的统一指挥。他主张和苏联结盟,并建立全国抗日联合阵线。

蒋介石“非常痛心”。作为他的一个部下,而且一贯忠于他的张学良怎么能建议他和共产党联合呢?他大发雷霆,大骂张学良被赤化,被共产党洗脑。并宣布张学良已经失去他的信任,接着就怒冲冲返回他在洛阳的司令部。尽管在这段时间里,蒋介石也暗中加紧对日本的秘密备战,但他并没有改变其既定的战略次序。实际上,离开西安后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下令逮捕上海救亡运动的七位著名的领导人,关闭十四家很有名气的杂志社,罪名是;宣传抗日。

同时让手下利用庆祝他的五十岁大寿。公开征集的祝寿资金,准备购买美式飞机,等剿共完成后再与日作战。筹款成果相当不错,筹措到了足够用来支付购买100架美式飞机的费用。在南京,20萬国人聚集在明宫飞机场观看飞行表演,他们在一幅巨大的蒋介石的画像面前点火致敬,按中国的礼节三鞠躬。对蒋介石来说,这是一个好日子。

然而到11月底,蒋介石收到的各方面的消息,全都是糟糕的。在苏軍面前吃了亏日本人,似乎想从中国找回,屡次三番制造事端,让他心烦不已,更要命的是;他派出其最精锐的嫡系部队著名的第一军,在胡宗南的率领下,搜寻并企图消灭甘肃红军。开始送来的消息说胡宗南取得了胜利,共产党溃逃了。但料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第一军反受到包围。红军发起了猛烈进攻,消灭并解除了第一军两个步兵旅和一个骑兵团的武装,缴获了几千挺机枪和步枪,作为额外的代价,一个政府军整团的兵力投降了红军。

这些事件发生在1936年11月21日,四天后,德日签订了###产国际协定。战争还会遥远吗?

这些消息并没有使蒋介石改变初衷,走上民族联合的道路,反而更加强了他全面地、一次性地解决共产党的决心。就好象与少帅10月份并没发生任何不愉快的事情一样。1936年12月7日,蒋介石亲自飞往西安督战。他此行有明确的目标:通过他个人的愿望和权威对张学良全面施加压力,迫使他参加第六次“剿共”战役。

首先他派出大约一千多名蓝衣社“特务团”成员,其中有部分是何峰警卫营培养出来的特种兵,由他的侄子蒋孝先将军率领。这支部队组织良好,战斗力超强。特务团从秘密指挥部出发,便很快投入行动,蒋孝先逮捕了西安所有共产党的嫌疑分子。

蒋介石则抛开所有其他目标,召集全体将领,在10日召开参谋长会议上,最后落实第六次“剿共”计划。蒋介石向大家宣布,如果张学良拒绝执行命令,不参加“剿共”战役,他将被解除职务;他的部队也要被解除武装。

但是,不愿束手待毙的张学良和杨虎城抢先一步动手。12月12日发动了改变中国历史的西安兵谏,史称“西安事变”。

第十九章、西安事变﹙2﹚

西安事变,是蒋介石一身中最耻辱的插曲,当他被少帅的警卫队队长,二十六岁的孙鸣九上尉捉到的时候,蒋介石因愤怒,他全身颤抖,大声喊叫:“把我打死,一了百了吧,”孙鸣九回答说:“我们不会伤害你,我们只是想请你领导全国抗日。”

蒋介石很快被孙鸣九“护送”到陕西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的办公室。过了不久,少帅十分不安地走进来,在蒋介石面前立正站好,他毕恭毕敬地称蒋为“委员长”。对此,蒋介石给以回击:“既然你叫我委员长,你就是我的部下。如果你还把我当作你的上司,就马上把我护送到洛阳去,否则你就是个叛徒。如果我是在一个叛徒手里,你就马上杀我好了。除此之外,我没有什么再说的,”

在以后的几天里,蒋介石一声不吭,甚至于要绝食。不久,就有消息说杨将军的部队打死打伤四十多个委员长的警卫,同时随行国民党政府的十七名高级官员和将领被关押起来。少帅交给蒋介石八点要求,但愤怒的蒋拒绝答应。于是张学良等人把这八点要求电告南京,上面还附带有许多被扣押的国民党军官和官员个人签名。他们提出的要求如下:

1、改组南京政府,允许各党派共同承担抗日救国的责任。

2、立即停止内战,采取武装抗日的政策。

3、释放上海的爱国运动领袖。

4、赦免所有###。

5、保证人民###的自由。

6、保护人民建立爱国团体的权利和政治自由。

7、实现孙中山博士的遗愿。

8、立即召开全国救亡会议。

八点要求中有七点恰好和中国共产党全国救亡”的主张相关,而这个主张是1936年12月1日中国共产党和苏联提出来的。这也是少帅在西安事变期间和共产党进行了商议的结果。后来苏联政府、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红军马上发电声明他们的支持八点主张。

蒋介石被扣押的消息大大震动了中国,中国人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南京国民政府更是乱成一团。不少有实力的野心勃勃之辈更是蠢蠢欲动。

身在蒙古的何峰,第二天也被苏空軍及时护送回南京,在何峰下榻的宾馆,门庭若市。除了各路记者和军阀们探口气的说客外,最引人注目的是苏、美、英三国大使的先后登门拜访。没有人知道他们对何峰讲了些什么。反正何峰当晚“旧疾复发”,突然间脑壳一阵剧痛,象孙悟空被唐僧念了紧箍咒一样,让他痛不欲生。

何峰的旧疾来得快,也去得快。仅闭门谢客一天,第二天,何峰又生龙活虎地出现在众人面前,何峰举行了大型记者招待会,他对“西安事变”事件,首次正式向媒体发表了自己的公开声明;“他和他的追随者支持并忠于蒋介石,声称委员长是中国唯一合法之領袖。呼吁这次扣蒋事件的制造者张、杨二人尽快释放领袖。同时也表示对张、杨二人其抗日救亡的爱国心是可以理解的,也支持张学良等人提出这八点要求,并表示愿意亲往西安劝说蒋、张、杨三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在委员长统一领导下的全国联合抗日,一致对外。”

何峰的公开声明令很多人感到意外,这次扣蒋事件的制造者张、杨二人,曾经坚信对蒋介石消极抗日不满的何峰和那些因蒋介石一统天下的野心,而受害的军阀们会联合起来做他们的后盾,指责蒋介石。但事情恰恰相反,何峰发表公开声明后,冯将军的追随者,甚至包括桂系军阀,相继公开声明支持并忠于蒋介石,并要求张、杨二人尽快释放蒋介石。这使两位将军明白了他们的困难处境。不得不向南京国民政府来电,欢迎何峰到西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在南京,中央政府任命孔祥熙为代理行政院长,任命冯将军领导国家军事委员会,何峰为和谈特使,同时由何应钦调动军队,准备和谈不成,随时动武。

12月12日,孔祥熙和委员长夫人乘快车从上海抵达南京。拜访了最先站出来公开声明;支持并忠于蒋介石的何峰。

这位长得漂亮,很有魅力,既老练圆滑,又有外交手腕的委员长夫人和孔祥熙向何峰表示了深深的谢意。

何峰也客气了一番后道;“院长,大嫂,中华民族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全国联合抗日乃大势所趋,但大哥的性格二位十分清楚,不会轻易签城下之约。希望二住先到西安劝劝大哥,我随后再做大哥和张、杨二人的工作……”

委员长夫人和孔祥熙连连点头称是。

12月20日,孔祥熙和委员长夫人上午10时乘飞机抵达西安,面见了蒋介石。

22日上午10时何峰乘飞机抵达西安,少帅和杨将軍到机迎接,见到何峰,少帅有气无力、甚至有些惭愧地叫了一声“二哥!幸苦了。”何峰见少帅看上去很疲倦,忧心忡忡,一边的杨将軍则明显的很紧张。

何峰友好地与两个人握手,好象没有发生任何事一样。

随后在少帅的陪同下何峰拜见委员长。因为孔和宋二人将事变期间南京所发生的一切早已告诉了他,蒋介石见到何峰后甚为感动,叫了一声“贤弟”,与何峰相拥失声大泣。哭够了的蒋介石抬头发现见一旁的少帅,火气马上上来了冲少帅大声吼道:“你给我走,我没有你这样的兄弟。”

“贤弟,你先回避一下,等我先慢慢劝劝大哥。”何峰见蒋介石很冲动,因愤怒,他全身颤抖,马上上前劝道。

少帅很是尴尬点了点头,悻悻无言地离开了。

蒋介石的激噪的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了。但何峰一提到全国联合抗日,蒋马上变了脸,他怒冲冲大声喊叫道;“不,我不会屈服于任何卑鄙小人,我不会在胁迫下接受任何条件,军事解决为唯一之途。要么他们杀了我。”

何峰等蒋的怨气发泄够了,才开口劝道;“大哥,即使军事上打击成功,即便西安被占,少帅他们尚可退至接壤共区,惟国家将陷于分裂,内战四起,加上小日本虎视眈眈,大家都会成为民族罪人,而且不论是谁,而且一旦开战,谁又能够在战火中百分之百确保全大哥的生命安全……”

由于何峰的特殊身份,蒋介石在何峰的劝说下,蒋介石渐渐通情达理。当天下午,他召见了张学良说;“他已同意张学良他们提出的方案。”

25日,共产党的周代表在宋子文陪同下也面见了蒋介石。

心情好了许多的蒋称;在剿共的所有岁月里,他一直记怀共产党的领袖们,他们许多人曾是自己部下。既然他能对桂系施以仁怀,那他对他们亦一定能慷慨对待。他已委托张少帅来改编红军,若红军对其效忠,他们将享受如胡宗南军队一样之待遇。

12月26日,在何峰和少帅的劝说下,杨和共产党二方商议后,也最终同意释放蒋介石。

12月28日蒋介石当天召见张、杨,说;“尽管他们做法系叛变行为,但他原谅他们。他信誓旦旦所允诺之一切均会履行。”随后蒋与何峰一起动身前往机场,尽管何峰极力劝说少帅在西安管好部队,防止日本人入侵,但少帅为表诚意,有愧疚感的他仍固执地要陪蒋返回南京,三人乘波音飞机离开西安,4时30分抵洛阳。引起中国和世界瞩目的西安事变终于和平解决。

也跟历史上一样,到南京后蒋介石食言了,少帅被软禁。再也没有回到他的部队中了。没多久,群龙无首、发生了内乱的东北軍也被报复心极重的蒋介石趁机解散和收编。当时中国实力仅次于中央軍集团的东北軍集团从此消失了,蒋介石实力陡增。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华人小说吧

二十一章、淞沪会战爆发

本章引用不少历史资料,特设为公众版。

8月13日。

亲自兼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的蒋介石,想在自己的地盘上威风一把,捞点政治资本。决心以先发制人的手段,奇袭扫荡上海日本之潜势力,彻底消除国府“后院”之潜在威胁。

由于日军事先从汉奸那儿获得了中国军队将先发制人的手段。而在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兵力足足有六千人,还有上万青壮日侨氏,再加上有日本海军第3舰队的舰艇部队和空军配合作战,致使动手的张治中将军,未能将上海之敌“一

扫”而光,反而陷入了痛苦的拉锯战,淞沪会战爆发,日军用军舰迅速的上海增兵。

骑虎难下的蒋介石索性孤注一掷,也集结了几乎全为中央精锐部队的二十萬陆、海、空軍,与日本军队在淞沪地区进行大决战。

蒋介石深知此战关糸国家和自己的命运。亲自带领第1预备军司令长官李宗仁、大本营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等高级将领经常出现在上海前线指挥督战。此举大大鼓舞了前线将士士气。官兵们誓同侵略军血战到底。许多部队在日军重炮、飞机的轰炸,坦克的冲击下,誓死寸土不让。许多阵地被敌人的炮火摧毁殆尽,他们就将战死的战友尸体垒成工事,与日军血战。连用武士道精神训练出来的日本皇军,不惜在危急时刻剖腹成仁。但当他们见了中国军从这惊人的守土血战精神,也无不为之惊恐失色。

日军在上海战场伤亡惨重,裹足不前。日本内阁首相近卫文恼羞成怒地发表声明,指责中国侮日抗日之势愈加高

涨,日本不得不再次向华中增加兵力,以对中国军队断然给予一大打击,声称;只有彻底打击了华中中国军队的精锐主力,并使之丧失战斗意志,才能迫使中国放弃抗日政策等等。

日军统帅部认为由于中国军队主力在华中,如不予华中以重兵打击,则难望达到近卫文声明所提出的目的。

日军统帅部决定将主战场由华北转到华中。日军再次大规模向上海增兵。

1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将张治中部改编为第9集团军,从16日拂晓开始发起反击,同时命令空军协同地面作战。空军当天就轰炸了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和第3舰队,炸伤第3舰队旗舰“出云”号。第4驱逐机大队击落袭击杭州笕桥机场的日机3架,击伤1架。17日,日军统帅部下令组建上海派遣军,任命松井石根为司令官,立即从国内增派第3、第11师团到上海。17、18日,中日空军发生激战,中国空军在京沪杭上空共击落日机40余架。19日,中国海军鱼雷快艇在上海外滩再次击伤“出云”号。

张治中的第9集团军从16日起,向日军发起多次围攻。第87师攻占日本海军俱乐部,第88师冲入日本坟山阵地。19日,从西安调来的第36师投入战斗,于20日攻入汇山码头,严重威胁日本海军陆战队。22日,日上海派遣军先头部队开始在杨树浦附近登陆。第9集团军侧翼受到威胁,反击作战遂告中止。

当天日军第3师第一梯队在张华浜附近登陆时;遭到张治中部警察总队顽强抵抗。第3师主力登陆后,警察总队不支,撤至南泗塘河西岸据守。张治中组织第87、第36师增援,挫败日军进攻,双方于23日隔河对峙。日军第11师团第一梯队23日在川沙口和石洞口地段登陆,由于第15集团军部队未到指定位置,日军迅即攻占狮子林炮台、月浦和罗店,然后分别向浏河、宝山进攻。下午陈诚所部先后赶到,第18军协同第54军实施反击;当晚收复罗店,次日收复宝山、狮子林和月浦。23日,双方于狮子林、月浦、新镇、罗店至浏河口一线形成对峙。

此时,日军总兵力增至十万人以上,重炮三百多门,坦克战车二百多辆,飞机三百余架,大小舰只七十余艘,以陆海空军在上海与中国军队进行立体决战。

由于中国海军与日海军不在一个档次。不到一周几乎全军覆没,得不到补充的空军飞机也很快损失殆尽。中国很快丧失了制空权。我们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而敌人则来去自由,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在什么地方打就在什么地方打。中国陆军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眼睁睁挨打挨炸而无可奈何,

蒋介石见势不妙,才想起名将何峰,一日数电催促何峰率川云两省军队参加淞沪会战。早有准备的何峰马上通过空运和转汽车、火车亲率500名反坦克火箭手火速赶赴上海,云南省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主力洪春的107师,和武元甲部携带新式武器作为第二批也乘火车和汽车日夜兼程赶赴淞沪战场。川军杨森部也同时起程。

8月25日,何峰亲率500名反坦克火箭手火速赶到上海,与蒋介石见面后,马上深入前线视察。

何峰见战场上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太落后了,面对飞机、重炮、军舰、坦克,从陆地到海上和天空,全方位立体作战,中国军队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情形与苏日大战一样,不过劣势一方换成了中国军队。而且更惨,我们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连中国炮兵普遍口径小,射程威力均不如鬼子,对敌据点和阵地轰击时,即遭日军重炮还击,甚至常常不等架设完毕,日军炮火就前来压制,弄得中国炮兵只好在自己的土地上东躲西藏,狼狈不堪。好不容易放出去的炸弹,不是没命中目标,就是根本不顶事,因为威力太小,而敌工事又多坚固。再说坦克,中国士兵大多数人,几乎从来没见过,在战场上乍一看到这种"轰隆隆"的陆地怪物,不由心里发毛,不怕死的上去可以用手榴弹与之同归于尽,而多数还没冲到跟前即被枪法普遍精准的日军射倒,面对日军坦克,中国军队虽义愤填膺,却束手无策。

何峰马上下令;500名反坦克火箭手分散到前线各主要阵地投入战斗。

此时日军为连接和扩大两个师的登陆场,从狮子林和吴淞两面夹击宝山。

守备宝山的是第18军姚子青营。

一阵阵震耳欲聋的炮声疯狂地向姚子青营所在阵地倾泻着炮弹,十分密集,炮声急促尖锐,沙石和泥土四处飞溅,硝烟弥漫,烈焰飞腾,几乎把这方圆半里的宝山削掉了一层。

好一会儿,炮火延伸至身后二线阵地。终于停了,左臂负伤的姚子青抖落埋在身上的大堆泥土,

一个通迅员跑过来颤抖着声音来报:“营长,陈连长和一连的50多个兄弟全部阵亡了!”

“什么?陈连长阵亡?”姚子青大吼。那陈连长可是他生死之交心。

双眼冒着怒火的姚子青没等他回答,起身窜了出去,猫着腰左穿右插地跑到阵地前沿,身后的通迅员来不及阻拦,跟在他屁股后面叫:“营长!你伤在身,不能上去啊!”姚子青一言不发伏在一处尚算完好,有一人多高的战壕边,提起面前一副望远镜稍稍探出头,观望山坡下的日军阵地,此时日军步、坦克联合300多鬼子向宝山这边的阵地?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