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陷阱―给于丹挑错 99分_欲铸金刚_奇书网
返回

欲铸金刚

首页
文化陷阱―给于丹挑错 99分(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书越读越薄,伟人越看越凡。

初听于丹的演讲,被她没多一个字的演讲语言所折服。可随着听数的增加,我发现她的问题不仅仅是境界,还有在知识和逻辑上的局限。我一介武夫不得不说两句。

于丹对“无古今”是这样说的:“我们今天来看古代的多少文人墨客,他们的一句诗,半阙词,难道不能让我们怦然心动吗?这就是无古今。也就是说,古人的这些切肤之感,天地之叹,都进入到了我们的生命。”

她的这段臆测圣境,是从文学感性出发,而相当曲解。

庄子是以生命大道为追求目的的。它的一切思维都离不开心灵本身。“无古今”的境界就是让我们把自己的内心去掉过去了的事,不执着现在的物质和身心。使心灵空旷起来。

往事如烟,留烟干吗今事如梦,执着它干吗所以心灵明白并能做得到的人,绝对不装过去的往事和痴迷现在的真实。

境界豁达的庄子,怎么会去理解和思考文人的感性东西呢?再说,文人墨客的感性世界同哲人的理性世界根本就不可能有“怦然心动”的同志感触,又怎么能无古今而相通呢?

“无古今”是让我们活得真实,活出理想。让生命在真理、真相里前进,而不是在往事和停滞中消耗。

还有,于丹讲到“外化而内不化”时说:“庄子外化内不化。就是外面要随和,与时俱进,内心要有所坚持。”

哪“内”到底有什么不能化呢?也就是我们到底该坚持什么呢?于丹没有说清。

要知道真正清静悟道的人,是内外统一的,没有矛盾和虚假。坚持就是观念,就是固执,就是作为,就有所偏择。它是生命的对立,人我、心物的脱离。这种分离的结果,在心灵世界里迟早会出现倾轧、毁灭。

如果我们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内。“内不化”是一种毒药。

我们可以随波逐流,但绝对不可以顽固不化。因为外化最多给我们生灭的痛苦,却不会让我们陷进魔境而疯狂。

庄子的“外化而内不化”实质就是内不起心,外不执物,随外生灭而内心如如不动。“内不动”就是“内不化”。真正的内就是“无内”,就是去“我”,就是没有坚持的坚持,内心随时随地同本性相应,同真实相符。生活中始终保持那份本真。

差之毫厘,缪之千里。

此外,于丹在解读“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时,是这样说的:“人眼中要有事心中就有事,它会看到三界窄,三界是什么?前生,此际,来世。”

这是一句很普通的对联,窄和宽是空间上的对仗。可于丹却把三界理解成时间上的三世。我们姑且不论三界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因为它是佛教名词。旦就纯逻辑和文学思维来看,从后面的“一床宽”就完全能推断出前面所说的三界是空间的广大。

我本不想在评论他人的过失中来占据我的思维,但从我对于丹形象的改变过程中,证明了几个事实:一是不能跪着看名人、伟人,二是知识同境界不是一回事。

于丹靠博学和发达的思考能力,在意识里无穷无尽的发挥着想象,来臆测古人,然后靠优美的文字讲述,诱惑人心。这确实是现代文化的通病。我们很难认识和超越这种文化性地欺骗与压迫。它使许多人陷进文字和意境的漩涡,而失去了本真的自在,失去了自然人的信念。

我要为打破文学的浮躁华丽,而带给人的神秘和心灵的破坏作点呼吁,也想为现代多元文化的发展注入不同色调。站在俯视的角度看古今,看三界,看自己,看名人……用一颗朴实而真诚的心表达我的所有,心的所有。

2008年3月13日《小说阅读网》审核发表。\');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