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庆仁皇帝的灼灼目光也有些不自在,只好先明知故问,“陛下,不知太后召我进宫来有什么事?”
庆仁皇帝笑一下,“朕也不知道呢,大概是太后她老人家听说你回京了,想要看看你这二年有没有变样子也说不定。”
润翠看着陛下眉目轩朗的脸庞只是不信,“陛下这话说得!你可真是越来越不……唉。”努力将后面十分不敬的评语收了回去。
庆仁皇帝知道这借口拙劣,她不能信,但是厚着脸皮也要说出来,反正这层窗户纸不能捅破了。
他已经清清楚楚的从润翠堂兄夏润书的口中得知:润翠的那位神仙夫君本就因为有伤才滞留下界,古鼎关一战后伤情加重,硬撑了段时间,后来实在撑不住了,不得不回仙宫疗伤。
润翠既然对外声称丈夫亡故,而不是出外游历什么的,那就证明这位神仙他不会再回来了,庆仁皇帝对他因为助自己守古鼎关而大耗仙力的事情万分感激,感激之余又心中又升起了隐隐的希望,润翠与其下半世都守寡,孤寂度日,那不如由他来照顾。
这事情急不得,更不能明说,只能徐徐图之,因此费了不少口舌,先去说服太后,让太后出面,以她的名义召润翠进宫来。
太后实在是对润翠没什么好印象,当初儿子把她带出宫就没再带回来,太后暗地里拍手称快,很是高兴了一阵子,谁知道过了这么久,在她都快把润翠忘了的时候,这人又忽然冒出来了。
太后拗不过儿子,捏着鼻子下了道脀旨,润翠进宫后她连见都不愿见,直接按照庆仁皇帝的意思打发去了翠微殿,想要先旁观几日再做计较。
庆仁皇帝不和润翠正面说进宫的事情,只是态度温文的陪她说了会儿话,什么今年京城天气比往年冷,宫中有几株梅树已经开花了,什么夏侍郎为人不错,说话甚是风趣。
喝了杯茶,看看时候不早就起身要走,“润翠,你早点休息吧,明日朕让人给你送些书籍笔墨并一些小玩意来,没事可以解闷的,既然太后召你进宫来了,就安心多住几日。”
润翠无奈,挑不出他的毛病,也不能抗旨硬走,只得道,“那陛下能不能让人去我家里把我的两个小丫头也接进宫来陪陪我,我在这宫中没什么熟识的人,每日无所事事的,实在是太闷了。”
庆仁皇帝立刻答应,“没问题,明早就派人接她们来。”又道,“你在宫中怎会没有熟识之人,你不就和朕很熟吗,你若闷了就来找朕,朕身边伺候的人都心里有数,不会拦你的。”
润翠抚额无语,暗道没事可以去找陛下聊天解闷,这待遇可真高,应该说给婶娘知道,以起警示威慑之用。
72宫中暗涌(三)
“陛下这两日都在做什么?”
太后坐在万笀宫里喝着茶;一边闲闲的问身边侍立的吴总管,她儿子庆仁皇帝已经连着三天没有来万笀宫给她这个做娘的请安了;太后面上不露;心里着实不快。
吴总管是太后身边最得力知心的伺候人;对太后此时的心情十分明白,赔笑道;“没听说陛下哪里有什么大事,大概就是政务繁忙些。太后您要是惦念就传陛□边的小太监来问问便知。”
太后颔首,“也好。”
话传过去不一时;庆仁皇帝身边的曹毅曹总管就亲自挑了个伶俐的小太监派了过来。
小太监得了曹毅的交代;将陛下这几日做的事挑‘重要的’详细说了一遍:每日四更起身;五更上朝,最近还忙于准备招待藩王觐见,边关秦将军回朝述职,午后要听集贤院几位老学士讲学,晚上还要召几位老臣进宫议事……
“怎么如此操劳?!”太后一听,立刻放下了心中的那点不快,“你回去和曹总管说,让他多劝劝陛下,朝政固然重要,但也不要累垮了身体才是,晚上不可熬到太晚。陛下龙体安康才是社稷之福。”
小太监仔仔细细应了,叩头退下。
太后这就不能嫌儿子总不来看自己了,闷气之余决定找些其他消遣,留住了前来万笀宫请安的杜黄两位贵妃,“听说临祁殿那边的映梅园里有几株梅树已经开花了,哀家想去看看,我老太太一人去没什么意思,带上你们一起热闹些。”
两位贵妃连忙含笑应承,“太后说得哪里话,您保养得这么好,谁看见也不能说您是老太太啊!您这主意出得好,我们也正琢磨着要去赏梅呢,只是这两日皇上不让人随意去那边,太后能带我们去,我们就能跟着沾个光了。”
太后奇怪,“陛下不让人去那边?却是为什么?”
杜黄两位贵妃对望一眼,“臣妾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大概陛下自己要去,怕人多杂乱吧。”
太后皱眉,十分不解,“那也不至于,他没事难道自己去赏梅?不带上你们自己一个有什么意思?况且他要去赏梅,之前肯定有太监们过去准备,不相干的早就清走了,也打扰不到他啊,何必不让人去?到底什么原因?”
杜贵妃干笑,“皇上的意思,臣妾们也不敢妄自猜测。
太后料得其中必然有些缘故,站起身来,“咱们这就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也不摆太后的凤鸾仪仗,只带了几个太监宫女,乘坐步撵过去。
到了映梅园外果然有人看守,见到太后作势就要进去禀报,被太后身边的大宫女拦住,“太后千岁就是随意来看看,你乱跑什么!”
那内侍吓得不敢动,太后带着两位贵妃举步入园。
走到了开花的那几树梅花近前一看,顿时火气上涌,早上小太监嘴里忙得脚不沾地,几乎没时间吃饭睡觉的儿子正满脸笑容的陪着个女子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