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节 帝国新国_重生之大清海权_奇书网
返回

重生之大清海权

首页
第一百二十三章节 帝国新国(2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李越定定地看着地图,久久不能回神。过了半天李越的眼光才能注视别的东西,桌案上摆着厚厚一叠书,他随意拿起一本,竟然是《孙子兵法》。

这时就听见外面“噔噔噔”的脚步声传来,五个身穿将袍的中年将军走了进来,看到帐中的左宗棠和李越,连忙跪倒:“臣聂士诚参见皇上”、“臣左宝贵参见皇上”、“臣刘铭传参见皇上”、“奴才镶黄旗凤翔参见皇上”、“奴才正白旗长顺参见皇上”

聂士诚高瘦而结实,皮肤黝黑,长相并不十分出众,如果把这身将服脱了,看上去倒像个农民,唯一给人深刻印象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左宝贵保留着回族将领特有的彪悍,粗壮的身体,满脸的络腮胡子,爆炸式的肌肉仿佛要把身上的衣服撑开一般;刘铭传比起两人就要显得文秀些,灵动的眼睛时而露出狐狸般的光芒。而凤翔和长顺长着满人特有彪形大汉。

“来得挺快嘛。”李越笑着看了看左宗棠,然后对他们道:“都起来吧。”

五人起身站到一边,李越拿着手里的《孙子兵法》对刘铭传道:“这就是你平时看的书?”

“是。”刘铭传恭敬地道。

“古人留下的这些兵书是要看的,但这还不够,朕这里有一本书,你们先看看。”说着方怀让小德子把三本同文馆翻译的《战争论》递给诸将。

《战争论》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间所发生的130多个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部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军事理论著作,书中论述了,作者村战争艺术的独特见解,包括对战争和政策关系的研究、“摩擦”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士气的重要性以及对―般战略的看法等。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

果然,几人才翻了几页,就各自露出痴迷的光芒,简直就像嫖客遇到妓女一样。

看到五人如饥似渴的样子,连左宗棠都好奇起来,李越笑着对他解释道:“此书是德国一位军事大家所作,总结了洋人近几百年来用洋枪洋炮作战的经验,是洋人兵法集大成之所作。最近同文馆才翻译出来的,回头我让小德子送一本到你那里去。”

左宗棠听到李越的更加勾起了兴趣,也不推让:“如此臣就谢皇上赏赐了。”

过了一会,李越看到聂士诚、左宝贵、刘铭传、长顺、凤翔他们仍是一副恨不得把自己埋在书里的样子,不由好笑道:“好了好了,书朕就送给你们了,你们回去再慢慢看。朕和左爱卿今天还要看看你们操练的人马,你们几人头前带路。”

几人这才一脸意犹未尽地抬起头来,听到方怀的话,俱是一脸兴奋地领着我们往外走。不过到了大帐外却为了先去哪一营产生了分歧。而长顺和凤翔更是一脸的骄傲一负老子可是天下第一的模样。不把汉军当一回事。

最后还是李越提议由五人各挑选一队人马来场比试,比试的内容是:射击、格斗和负重越野。

不一会,五队人马就挑选了出来。湘、楚、淮三军本就是大清的精锐,此时挑选出来的更是精锐中的精锐,而满族将士更不把这些个汉军当一回事,的这场比试当真是龙争虎斗,高潮迭起更加的激烈。

第一场一百米射击,五军选出竟然没一个打出八环以下的。看到这成绩,每个月户部报上来的那些天文数字般枪弹耗费倒也值了。而长顺和凤翔更感觉着,你们汉人也不比我们好到哪里去啊

而第二场徒手格斗,五军竟然打成了平局。直看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不过第三场负重越野却出了问题,这个项目是李越加上去的。新军士兵基本是由外国教官操练的,自然没有练过这个内容。甚至当李越提出的时候,几个外国教官还表示了质疑,他们哪知道后世毛主席“运动战”的精髓所在,历史上解放军就是用两条腿跑赢了国民党军队的汽车轮子。

结果就是,这场比试有相当一半人没有跑下来。三场比试,楚军凭着地主之利勉强获胜。

李越大肆嘉奖了聂士诚他们五人,对于第三场比试倒没有苛责,只是嘱咐他们以后不要忘记这方面的练习,“以后这般比试你们可数月进行一次,可以选其优秀者入陆军大学学习。”他相信大清的将士按照《大清陆军操典》上操练,要不了多久大清将在一次重登世界的舞台。

再与几人聊了一些军事上的想法,直到把几人说得欲仙欲死,李越和左宗棠才起身离开。殷殷嘱咐三人好生操练军队,这可是他真正掌握的第一支军事力量。在中国只有掌握了军队才真正掌握了权力,毛主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话实是至理名言。

新军的视察工作情况让李越感到十分欣慰,全面仿照西方陆军的训练模式,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技战术水平,但更让他看中的是军中的士兵开始有了对这个国家的归属感,国家的兴废不再是皇帝一个人的事,同样关乎着他们的荣誉。军人的荣誉至高无上。大清陆军耗费了他太大的心力,那些先进的枪炮,训练耗费的弹药,从各国聘请的教官,哪一样不是用银子堆出来的。在他还没有完全掌握朝廷各方面势力的情况下,趁着对俄国人的大胜之势硬是节衣缩食把才把新军勉强给打造出来了,好在这几年由于李越的生意是越做越大,要不然都把国库剩个一个空,若是不能见到成效,恐怕朝廷上那些反对洋务的官员又有了话说,而以后的改革也将更加困难。每天都有从各地传回来的奏折中看到各地新军训练装况,这让李越非常用的放心。现在国家建设是越铺越大了,很多地方都需要钱。所以对于那些淘汰下来的士兵李越也不好轻易的解散,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也加强的训练,不是说他们不行,也不是他们不好,而是大清养活不了这么多的士兵,李越大笔一挥将这百万来号的人马全都,调到了北方和西北屯田。他相信这些人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在这些地区开枝散叶,使这些地区更加牢固的掌握在朝廷的手中。

在回去的路上,左宗棠一直默默无语,今天看到的实在让他产生了不少想法,虽然还不至于推翻他戎马半生建立起来的那些理念,但确实让他觉得有深深思考的必要。虽然从小接受儒家经典的教育,告诉他上智下愚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但他同样不是个顽固不化的人。随着庚子年洋人打开了大清的国门,他也感觉到经典中的一些东西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

李越看见左宗棠在那里不说话,知道他在想什么:“左卿,你是不是在想朕为何要教那些士卒读书写字和古今历史?”

左宗棠点点头道:“臣愚昧,正要请教皇上。”

李越抬头看着天边的晚霞,用手指道:“我大清现在的状况就如这晚景,虽然看着美丽,却是日落西山,暮气沉沉。尤其是军队,当兵的麻木不仁,不知为何当兵,为将的只想着升官发财,不善武备,故打起仗来,每战必败。所以朕才要让他们明白自己是为何而战,是为了这个国家,为了他们身后的亿兆子民。西方列强早已普及了教育,他们的士兵都能读书认字,可以很快学会火炮、战舰的操作。这个世界只会发展得越来越快,将来还会有更厉害更复杂的武器,像德国就在研制一种在天上飞的汽艇,若是士兵都目不识丁,以后我大清更是要挨打。”

左宗棠闻言神情一震,不可思议地看着眼前的小皇上,这样的见识怎么会是一个十岁的少年能拥有的,难道真是天佑我大清。

虽然大清建立的新式的陆军,但与欧洲和日本来说,是相对弱小的群体,只有少数的边军有过实战经验而大部分则是,刚刚末脱稚气的孩子。相对于那些老牌国家来说要有很长一段的路要走了。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