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李重进葬身火海,尘埃落定内患终_大宋王朝之太祖皇帝_奇书网
返回

大宋王朝之太祖皇帝

首页
第七回李重进葬身火海,尘埃落定内患终(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李重进半年来过着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的生活.见宋廷久无动静,一颗悬着的心便彻底放下了.心想:幸亏听了思悔所言,李筠的四万军队转眼间便灰飞湮灭,我要起兵无异于拿鸡蛋碰石头,我和赵匡胤彼此相安无事也好,我就暂且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讨伐檄文传至扬州时,重进正大宴宾客庆祝中秋佳节.重进看罢檄文方才如梦出醒,气的垂胸顿足,大呼:"思悔误我!"命令将思悔押入大牢,思悔并无惶遽之色,面色平静.事到如今也只能急令向美,湛敬仓促率军北上.但为时已晚,由于各郡县都未建城池,未修战备,根本不是宋军的对手.匡胤三路大军势如破竹,锐不可挡.向美在中途与宋军遭遇,未来得及应战,便被石守信一箭射中心脏,命归黄泉.湛敬狼狈逃回扬州城.三路大军陆续抵达扬州城下,扬州此时便像一座孤岛悬于海外,孤立无援.大军并没有立即攻城,执行匡胤给前线发来的围而不攻的策略.

几日后匡胤的行船到达扬州,众将列队恭迎匡胤的御跸.

与此同时一封劝降信早已经摆在李重进面前,重进看完信也未与任何人讲便悄然投入火中,他明白如果他投降,他肯定能苟活于世,说不定还会有锦衣玉食.但是内心深处又有一个声音在告戒他,他必须死!活着,将会受尽屈辱和天下人的嘲笑.此时他异常的冷静和清醒,三天三夜他未眨一下眼,彻夜沉浸在空幻之中,想想太祖和世宗皇帝的恩德.初晓,他做了一个决定,是的,他必须死,虽然不像李筠死那么烈,虽然死的窝囊,但决不能受辱而活.不能玷污了先帝高贵的血脉和高傲的性格.

匡胤见重进久无回信,便下令攻城.宋军全身甲胄,强弩尽发,箭簇如矢,守城的士卒,抵挡一阵子便逃的杳无身影.四道城门,三道已破,只有最后一门重进的宿卫亲军在顽强抵抗.

重进好象对外面的鼓角齐鸣喊声震天浑然不觉,召集众将,都巡府已经被重重干柴所包围,重进拿着一把火,想了好一大会,把火扔了进去,顷刻间浓烟四起,神色凝重,哀伤的转身语众将:“我本周室旧臣,赵匡胤篡逆,理应立即发兵解救大周危难,如此,虽死犹荣。但我却存侥幸心理,有此下场,罪有应得。你们跟随我十几年,快径自逃生去吧。”说罢摆摆了手。

一将士请求杀陈思悔以此来激励三军将士,与赵匡胤决一死战。重进无奈的苦笑道:“事已至此,杀之何益!”说完便握紧拳头,眼露凶光,来到夫人和两个小妾面前。

夫人早已经明白其用意,不待重进开口便道:“我乃皇室贵胄,能和夫君同死,我亦足也!”说着回头望望两个懵懂的孩子,“夫君,求你饶过两个孩子,将来他们即使沦为百姓,也要让他们活下去。”夫人眼含泪水动情的说道。见重进木然的点头,便默然走入火中。两个小妾见状便跪地求饶,乞求宽恕。重进心想:“你们荣华富贵已享,对这世间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你们不死,只能靠容色取悦于人,再说我李重进的女人岂能再容别人占有?”于是一手拎起一人投入了火中,又一声凄厉的尖叫在扬州城上空久久回荡。

重进来到一对儿女面前,他们尚都不到十岁,望着他们稚嫩的面孔的恐惧的神色,双手紧紧搂住他们,泪眼盈盈。

一将士开口道:“大人,孩子是无辜的,末将愿把他们抚养成人,以报答将军恩德”。

“将军,虎毒尚不食子,大人总不能从此绝后吧,不然大人何以去九泉之下面见列祖列宗?”那将士见重进咬了咬牙,不做任何回答,怕动起杀心,不顾礼节急切的说道。

重进的拳头终于垂了下来,“拜托了,将军我来生在报您的恩德,快自逃生去吧。”那将士惟恐重进再度变卦,也顾不得答话忙抱起他们消失在人群之中。

重进站起身来出神的望着燃烧的大火,突然奋身一跃,跳入火中。

“将军,等等我,我来陪你一起上路。”但见又一身影闪入火中,原来是张崇诂。其余众人哭了好一会方才各自散去。

湛敬在城门抵挡了一阵子便手持宝剑满脸鲜血来到狱中,陈思悔知死期已到。望着杀气腾腾的湛敬,只说了一句:“将军朝宴暮欢款待我大半年,只有一死以谢将军。”湛敬一剑刺中思悔的心脏,顷时便吐血而亡。

湛敬擦了擦宝剑又自刎于狱中。

匡胤攻到都巡府时,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已然化为乌有。只剩下滚滚浓烟,匡胤望着升腾的烟雾,暗忖:朕又成全了一忠臣!

“皇上,有人看见一人骑着马带走了一对儿女,很可能是重进的儿女,要不要派人去追?”

“谁让你赶尽杀绝的?让他们走吧。”匡胤心中烦闷,没好气的说道。

匡胤在半路上遇到翟守,守急忙拜谒,道:“陛下,臣因重进怀疑,躲入深山避死,今日才得以复见陛下。”

“朕也以为从此与卿在无缘相见,相隔两重天了,卿快快有起。”

匡胤见守仍跪倒在地,不肯起身,但见守又叩首道:“陛下,臣有一事相求,还望陛下成全,否则臣将愧对天地,内心永无宁静!”

爱卿言重了,爱卿有何事相求?匡胤疑惑的问道。

“陛下,臣事重进已有数年,今重进已死,不忍其暴骨扬灰,还乞陛下特别开恩,准臣为其收拾灰烬埋葬于运河江畔。”

匡胤点了点头,“好,朕就依你所奏,另外给朕建的气派一点,所需费用由朝廷悉数拨给。”

“当了婊子又立牌坊,我还没有见过这样的卑鄙小人。“赵普望着守远去的身影,小声哝哝道。

匡胤听了并不言语,呆呆的伫立着。内心惆怅不已,是啊,他不明白,像李重进这样的人,居然还有一批像向美,湛敬,张崇诂那样的死士相随。他的亲兵侍卫除了翟守全都不见了踪影,宁肯躲入寻常巷道,也不肯为新朝效力。谁说乱世人心易变?朕一定会让他们出来为我大宋效力的,我大宋定会奖赏每一个能征善战,保家卫国的士兵,善待每一位读书人!

匡胤又下令陈思悔的尸体运回京师厚葬,好生安抚家人。“思悔的功劳并不在尔等之下,只身一人深入虎狼之口,拖住重进达半年之久,免我大宋腹背受敌,一个读书之人胜你千百将士!”匡胤看着一些志得意满的将士,面露骄傲之色,狠狠的泼了一盆冷水。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果然是繁华胜地,名不虚传啊。匡胤闲暇之余和众人转了一下扬州城不禁称赞道。

匡胤在扬州逗留数日便要返回京师,匡胤虽然留恋扬州美景,但新年将至,选了个良辰吉日便起身回京.临行前,匡胤见南唐皇帝李景并没有派援军襄助,其实匡胤也并不需要南唐的声援.只是介于大国颜面和南唐的言而无信,便想警告一下这个不听话的李景.于是令诸军习战舰于扬州江畔,仅一江之隔的南唐都城金陵都能闻其声,李景大惊,他确实也被世宗皇帝的铁骑吓破了胆,急忙遣使前往扬州犒师,谢罪.

恰在此时江都,宜兴刺史杜著,薛良因被贬怀恨在心.二人商议一番以为匡胤必乘宋军得胜之余威一举而灭南唐.二人遂一拍即合率部将前来投靠,并献<<平南策>>,表示愿为灭南唐甘当向导,效犬马之劳.匡胤本无攻唐计划,只是吓唬一下南唐而已,想不到招来这两个无耻之徒.问及原因,仅因被贬便投敌卖国,匡胤恶其不忠,发薛良为庐州牙校,斩杜著于扬州,首级令南唐使节带回,以安李景惶恐之心.留其妹夫兵部左侍郎潘美为扬州监军,并重重嘱托利用扬州多水优势训练水军,潘美自然明白深意,表示决不负圣意栽培.

匡胤的行船沿着运河缓缓北上,匡胤听着潺潺的水声,出神地望着烟波浩淼的水面,傍晚的运河被晚霞的一缕阳光斜映着,岸边的杨柳褪去了往日的花枝招展,风情万种,倒映在水面上.虽是隆冬季节,萧索但并不单调,湖面上泛起的点点涟漪,就像水中跳跃的音符,为运河增添了一份动态之美.整个场景看上去是那么的静谧,详和,和谐,匡胤置身其中,不禁吟唱道: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为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赵普听完后,便笑着走上前,恭维道:"陛下,好诗!好诗!陛下才情敏捷,此诗出自皇上之口必将传之后世!

恰逢众臣子也都在场,很多人不禁哑然失笑,匡胤也气不过,放声大笑,赵普惊愕片晌,茫然不知头绪.

兵部侍郎窦仪笑着走上前,揶揄道:"赵大人,此诗乃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并非当今圣上之作.此诗那么出名,赵大人不会没有耳闻吗"

匡胤笑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一手掐腰,"赵普,朕可不敢冒盗古人之诗啊!否则这可是大不敬之罪啊!"众人在也忍不住,放肆的大笑起来.

赵普此时羞的满脸通红,恨不得从地缝里钻下去.

深夜,匡胤睡醒一觉,便感觉夜漫长长,难以无眠,只有潺潺的水声在哗哗做响,.便披衣走出舱内,刚一出舱,便觉寒气袭人,匡胤冷不叮的打了个哆嗦.借着朦胧的月光见船头有个人影在晃动.

匡胤走上前,厉声呵斥道:"大胆,深夜何人在此逗留"

那人吓的猛一回头,匡胤这才看清是谁,原来是窦仪,窦仪见是匡胤,内心大惊,知道惊了圣驾,一时慌张,不知如何做答,支吾道:"陛.......下,臣深夜......惊扰........皇上,.......臣请皇上治臣之罪."

匡胤走上前,语气舒缓,笑道:"爱卿何罪之有倒是朕吓着了爱卿.

匡胤看着窦仪一会,试探的询问:"窦爱卿,朕看你满脸愁容,似有满腹心事,可否告之于朕"

窦仪看着匡胤,欲言又止.

"窦爱卿,如果你有要事不妨直接告诉朕,不管是关乎国家社稷,还是朕之私事,所言轻重,朕都恕你无罪,决不追究."匡胤知窦仪一向直言敢谏,今见其举止容色,知其有事,便柔和的说道.

窦仪吐了一口热气,吸了一口冷气,定了定神,突然伏地叩首,"臣为陛下忧之!"

"所忧何事"匡胤扶起窦仪,疑惑的问道.

"皇上,上次征讨李筠时,陛下提起隋炀帝,今日又吟皮日休之诗,似乎为隋炀帝鸣不平,不可否认隋炀帝是位有作为而且大有作为的暴君,其一生都在奔波,用皇上的话说是在赎罪.修东都洛阳,开运河,征高丽,使西域,下江南,但隋朝毕竟因他好大喜功,不恤民力而亡."窦仪说到这,突然听了下来.

匡胤两眼直视窦仪,示意他继续说下去,窦仪像鼓足了极大的勇气,脱口而道:皇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臣恐陛下效仿炀帝之故事.窦仪说出心底的话时倒无惧色,反倒轻松起来,一副坦然从容的样子.

匡胤听完后,面有愠色,但并未动怒,大喊一声:来人

见无人应答,方才醒悟,全船之人已经酣然入睡,于是径自拉着窦仪的手来到甲板上席地而坐.

既然爱卿把朕比作隋炀帝,总得给朕一个理由吧

"陛下,臣没有把陛下比作隋炀帝,臣只是担心皇上会炀帝的老路."窦仪纠正道.

好,好,那朕就听听你的肺腑之言.

"皇上,历代的改朝换代,无不充满了血雨腥风,残杀不止,秧及百姓,祸及社稷.然而陛下自陈桥兵变,大宋取代大周并没有发生内乱和外敌入侵,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大周的太祖和世宗两代皇帝呕心沥血积累的财富,民力和兵力."窦仪滔滔不绝的娓娓道来,也不管匡胤做何感想,但话已出口,就没法收回,窦仪就是一个耿直,率性的人.

窦仪停顿了一下,又道:"皇上代周之后,不杀降官,没有滥杀无辜,又善待太后和幼主,天下很快趋于安定,此盛德自汉唐以下而未有!"说到此,露出由衷的欣喜和赞赏之情.

匡胤叹了口气,仰望着浩渺的夜空,望着满天星斗,幽幽的感慨:"朕为将多年,深知杀戮是征服不了人心的,朕没有通过弑君而得帝位,也不是从昏暴荒淫的君主中夺得天下,朕虽是从恭帝手中得到这天下,实际上是从大周前两代英主明君的手中夺得的江山,压力并不比那些弑君,兄弟相残取得天下的人轻多少,内心的苦楚和压力只能由朕一人慢慢承受,品尝这枯涩寂寞的滋味."

皇上,臣能理解皇上的心境,微臣今年四十有六,却已经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在百姓的眼里,我们这些官吏可是十足的"变色龙",身处乱世,朝廷更迭频繁,像微臣这样处境之尴尬,大有人在,我们也无可奈何.在这个征伐不休战乱割据的年代,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感到很困惑迷茫.生命,对我们来说是份沉重的负担!窦仪像对着多年的知己,倾诉着内心深处的感想.

你我君臣二人,可谓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啊,匡胤站起身来,看着潺潺的流水,铿锵的说道:爱卿也不必困惑,活着,本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上天在赋予我们生命的同时,也赋予了每个生命的责任,你我君臣的使命那就是再创一太平盛世!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