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倒轻视的笑道:“曹将军不如就由本将军充当这次先锋吧,因为本将觉的他们和南汉犯了同一个错误。”
曹彬仔细盯着潘美,好久才试探的问:“你是说用火攻?”
"正是,水火不相容但也相生相克。”潘美沉吟道,“将军,李煜无非是想倚仗南唐强大的水军优势与大宋决一死战妄图守住江宁城,其实末将也认为南唐水军不可小觑,因为我中原的君主五十年来从未忘记过收复江南,但都因长江天堑和南唐的水军优势而失败。但是现在南唐已经没有了像林仁肇那样的忠义仁勇的将军,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南唐军队早已经被我大宋的铁骑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吓破了胆,已如惊弓之鸟,不堪一击。
“其实李煜应该把南唐精锐水军调集到长江上与我们一战或许还能派上点用场,但他想保存实力,这秦淮河浅浅的流域岂是他们驰骋的地方,他们这是自缚了手脚。李煜他还真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要么将这十万大军守在江宁城,坚壁清野,待我们久攻不下的时候在奋力反击尚可有一救,也不知道谁给他出了个这么个主意让他自取灭亡。”曹彬也思索的说,”好,潘将军,这次战役就由你全权指挥吧,不要小看这次战役,这次战争也是我们今后能否攻破江宁的关键一战,只准成功不许失败!否则你们二人都无法向皇上交代!”曹彬又脸色严肃的说。
“遵令,将军,现在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不成功便成仁!”潘美也庄重的应道。
“京西转运使李符益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
“李爱卿不必拘礼,平身吧。”匡胤呷了一口热茶后打断李符益的话道。
待李符益平身之后,匡胤站起身来说道:“李爱卿,曹将军他们现在已经率军快攻打到江宁了,朕现在给你一个任务,朕命你以江南转运使的身份前往荆湖地区将那里朕储备的八百万担军粮运到江宁城下。”
“臣遵旨。”李符益俯首作答,接着抬起头望着匡胤面露疑色,吞吐的说:“只是........皇上.......臣认为.......”
匡胤望着李符益欲言又止的模样笑道:“李爱卿有话但说无妨,朕自会为你解释。”
“皇上,如今我军已经突破了长江防线,兵临南唐的京师江宁,这是我中原王朝五十多年来第一次渡过长江,臣估计现在以我大宋的兵锋和士气顶多一个月便能拿下江宁,都说江南富裕,臣认为解决大宋南伐将士衣食问题应该不在话下。皇上又何必要力尽艰难万险将粮秣运到江宁城下。再说这八百万担军粮也不是小数目,我大宋虽然已经占领了鄂州,但是并没有控制中下游的沿途州郡,臣认为后事不可预料。”
匡胤听后点点头说道:“爱卿的疑虑和朝中大多数臣子想法一样,光义和几位宰辅大臣也是力劝朕不要徒费周折,说什么只要攻打下江宁,光江宁府库的存粮也够我大宋军队吃他了一年两载的。”匡胤说着走出了大殿,望着整个京师白雪皑皑银妆素裹,吸了一口冷气叹道:“但是欲速则不达,物极必反,想想朕攻蜀国不过用了两月,攻下南汉也只用了三月有余,但是你也知道川蜀降而复叛,朕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才将其平息下去。南汉更是将京师内所有的财富全都焚烧殆尽,几十年积累的财富顷刻间便化为乌有,朕是可惜了好长时间。要知道江南江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乃是锦绣之乡,文冠衣物盛产江南,文化极为繁荣,所以朕不想再让这样的故事在江南大地上重演,朕也不想因为这场战争而短了江南的经脉。朕这样做是为了江南更为了大宋的将来,因为朕相信将来大宋给养和赋税必是依赖于江南。朕想到这才下决心和李煜慢慢打,打他个两三年朕还是有耐心的。”
“皇上所虑深远,悲天悯人之心可撼天地,胸怀如此宽广定能感动神灵保佑大宋一往无敌。皇上实在是高瞻远瞩,臣自愧不如。”李符益佩服的说。
“什么高瞻远瞩,只是在其位谋其政而已,你们要是坐在朕现在的位子上说不定比朕想的还要高远了。”匡胤戏笑道。
谁知李符益听完惶恐的跪拜在地,慌张的说:“皇上,臣是一心忠于大宋,忠于皇上,决无贰心,望皇上明察!”
匡胤这才知道自己随口一说玩笑是开大了,不禁摇摇头,无奈的说道:“爱卿平身,朕也只是随口说说而已,你又何必那么心惊,朕做了皇帝也不能随便和你们开半句玩笑了,君无戏言啊!”待李符益起身之后匡胤威严的言道:“李爱卿,朕已经在荆湖建造好了一千余艘大小粮船,正如你所言将这八百万担军粮运到江宁,路途凶险也许并不会那么一帆风顺。到了那里王明自会接应你,并且会派重兵一路护送,所以朕希望你一定要把这粮食运到曹彬军营,而且越快越好以便安稳军心。朕在京师等着你的好消息,朕不希望也不允许有意外发生。”
“皇上,臣自知此军粮关乎此次战役成败的关键,责任重大,臣现在以项上人头做担保臣哪怕是粉身碎骨也要将这粮食运到江宁,若失利的话臣便自投长江以谢皇上,也请皇上诛臣全族以谢天下。臣有成功的把握也作好了杀身成仁的决心!”李符益也严肃的应道。
匡胤欣慰的点点头,“爱卿能有这番决心,朕现在就放心了许多,安心的去吧,上苍会保佑我们的,朕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
就在李符益起程没有几天匡胤忽然接到了北境奏报,原来北汉刘继元见大宋伐江南以为有机可乘便集结五万军队进攻洪洞。匡胤听完吕余庆的陈述后倒没有像众臣子那样顾虑重重,没有太大的惊讶,一脸平静的语众人:“诸位莫慌,朕早就预料到刘继元可能会有所举动,但他未免也太小瞧了朕,小瞧了大宋,他想趁火打劫,朕这次就要让他引火烧身,付出沉重的代价!”接着正色命令道:“传朕的旨令,令易州刺史贺继忠率军民全力抵抗北汉的入侵,没有朕的旨意不得后撤半步。另外郭进率军三万火速驰援,令西山寨,静阳寨,等地抽调兵力包抄敌人后路,对北汉军队予以痛击。”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匡胤正准备与北汉大战一场时,未等大宋援军赶来北汉很快便全军而退。匡胤正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没过几天雄州刺史孙全兴转送了涿州刺史耶律琮递交的大辽皇帝耶律贤的国书,匡胤这才明白其中的原委,原来耶律贤得知北汉出兵挑衅大宋之后顿时勃然大怒,即派使臣前望太原将刘继元厉声斥责了一番,刘继元无奈之下只得遵从命令从前线撤退。
匡胤将此事的原由告诉了宰辅大臣们,众人也是一脸的惘然,沈义伦皱着眉头说:“皇上,臣记得以往北汉每有所行动契丹都会全力支持出兵襄助,不知道这次为何反其道而行?”
“是啊,朕也不相信他会发此善心,况且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那个契丹皇帝在国书中提到了一点那就是希望重开两国边榷市场,互通贸易。”匡胤说道。
“皇上,与其说北汉想趁火打劫倒不如说契丹也有他的如意算盘,臣认为这可能是契丹的一个阴谋,如果我们不答应的话,他就会和北汉一起悍然出兵侵略我大宋。”吕余庆说道。
“皇上,臣弟认为我们对大辽的经济封锁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此时我们万不可能服软,决不能答应他那无理的要求,大不了与他们再大战一场!趁机收复燕云!“”光义愤言道。
“皇上,臣也认为这个时候我们万万不能答应了他的要求,那样的话他们会认为我们已经陷入了江南战争的泥潭,恐怕他们更加有肆无惮,请皇上慎重考虑!”薛居正望了一下众人犹豫片刻也说道。
匡胤听完众人的陈述,抿了抿嘴唇,抬头望着大殿接着有盯着众人,缓缓的说:“此一时,彼一时。况且大辽已经令北汉退兵,这也是对大宋的一份情意,一个交代。这也显示了他们修好的诚意。说句实话,契丹现在已经得到了幽云十六州在财粮上能够得到很大的补给,朕就是再怎么封锁也不会让他们自生自灭,所以攻打契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朕封锁契丹十几年给他们造成困难的同时大宋北关的边民也是深受其害,毕竟百姓是无辜的,既然如此朕决定重启两国榷场。”
“可是皇上.......”众人几乎同时说道。
“诸位的心思朕明白,但是你们也应该知道那个契丹皇帝给朕的国书中虽处处用了卑微之词,语气诚恳但朕读了却感到一股软中带硬的语气。如果朕断然决绝的话,他既然能令北汉退兵当然也会让北汉再次攻打大宋,那时他大辽是不会袖手旁观的。如今我们与南唐战事正酣,朕不想
外生枝。朕要是和北汉独打,朕有绝对的把握赢,但是一旦契丹搀和进来,朕倒没有了必胜的把握。要知道一旦我们同北汉和契丹开战,李煜就是有投降的心恐怕也会动摇了,很可能会出现我们想象不到的结果。”
“那皇上是打算答应了那契丹皇帝的请求呢?”
匡胤沉默了好久,微闭着双眼道:“不错,为了江南的统一局势朕只能答应他,他向朕提出了条件,朕重开榷场也是有条件的。你们下去之后研究一下朕当然不会让边境各关全部,选十个地点每月开三次榷场,这也满足了边境居民的生活所求。他若不答应的话,朕只能兵戎相见了。”匡胤最后说道。
耶律贤接到匡胤的国书倒爽快的答应了其要求并互派使节。当契丹使节离去时,匡胤率群臣站在城门上面无表情的目送着契丹使节北去的背影,突然望着群臣,沉沉的说道:“诸位爱卿你们一定不要麻痹大意,契丹的狼子野心是要进军中原,我们不但要守住这一片圣土,一定还要记住我大宋迟早要收复幽云故土。现在这一切只不过是表面上的风平浪静,我们与契丹的战争迟早有一天会爆发。记住一句话:居安思危安可保国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