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孟昶携花蕊正要去御花园赏芙蓉,不料一太监来报说枢密使王昭远大人求见。
“朕不是说过不在后宫谒见外臣吗?”孟昶不满的皱着眉头说。
“可是王大人说有要事禀报皇上,特请皇上准其一见。”太监道。
“好,那就待朕和爱妃赏景完之后再召见他吧。”
“皇上,王大人说是为宋朝的事来求见皇上的。”那太监又道。
孟昶早已经把宋朝的事忘在脑后,这话倒提醒了孟昶,孟昶思忖了片刻仍旧道:“让他先候着,待朕回来后在议。”
花蕊伺候着孟昶穿锦带黄袍,孟昶开口道:“爱妃啊,朕登基至此已有三十余载,海内升平,百姓安居乐业,自从得到了你,朕便厌烦了那些庸杂的政事,前几天丞相突然奏报说宋军要入侵我蜀国,估计王昭远也是为此事而来。”
“啊。”花蕊内心一惊,双手一哆嗦不由自主的将通犀玉带掉落在地上,待孟昶俯身拾起玉带,花蕊才醒过神来,忙为孟昶系上,孟昶抚摸着花蕊娇美的面孔,轻声安慰道:“爱妃,对不起啊,朕吓着你了,不过爱妃请放心,大宋不会轻易攻打蜀国的,因为我们蜀国不会那么轻易被攻打下来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何况蜀国还有几十万精兵悍将,足以抵挡赵匡胤的无敌神兵。”
“臣妾相信陛下,陛下就是臣妾的天,臣妾的地。”
“不错,爱妃,或许朕不是一个好皇帝,但是朕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为爱妃遮风挡雨,不会让爱妃受到任何伤害。”
孟昶用过晚膳之后召见了王昭远,“臣王昭远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爱卿平身吧。”孟昶望着王昭远消瘦的面孔,关切的说:“爱卿啊,这些年你为朕东奔西跑的,安定蜀国的江山社稷,真是辛苦爱卿了。”
王昭远激动的说:“有劳皇上挂念,皇上,为皇上分忧解难是臣的本分,何谈辛苦,臣定会为蜀国死而后已,以报皇上知遇之恩。”
“王爱卿既然是为宋朝的事而来,宋军可有什么动向,爱卿可有什么新的消息?”孟昶问道。
“臣佩服皇上的英明果断,臣已经按照宋大人的建议将军队部署下去,皇上,我们吓着也要秣马厉兵,积极备战,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拒敌于千里之外。皇上,臣还有一计特来奏闻陛下。”
“爱卿有何计策不妨向朕道来。”
“皇上,众周所知,北汉与宋乃是宿敌,宋国每有军事行动,北汉必然会出兵扰其边境,所以赵匡胤不得不派重兵扼守北捶,以防止北汉和契丹联合入侵乘虚而入。所以臣建议我们不妨和遣使和北汉缔结盟约结为有好之邦,如有一方受到大宋的入侵,另一方应无条件驰援,出兵牵制住宋军的兵力,使其不能全力进攻."
孟昶听后沉吟少许便深以为然的点点头,“也罢,这也不失为一良策。不过远水总是解不了近渴,但是多个外援也好。朕相信有你王爱卿在即使没有北汉的援助他赵匡胤也决不敢轻易犯我大蜀,我蜀国飞湍瀑流,崖万壑,倘若宋军来犯也只是侧身西望叹息而去。”
“陛下所言甚是,陛下登基三十余载,中原已历经五朝都对我大蜀无可奈何,陛下,如果大蜀出兵中原,定能直捣汴京,让赵匡胤前来朝贺陛下。”
孟昶摇摇头道:“爱卿啊,朕知道你的忠心和报国热情,但是朕现在只要能守住这蜀国的大好河山也算是无负于先帝和列祖列宗了,光复中原的事以后爱卿就不要再提了。王爱卿,朕知道你是个英武神略的将才,是大蜀的栋梁,有你王爱卿在,朕何以忧虑他赵匡胤前来进犯大蜀。朕明日便将国书递交给你,爱卿可选一可靠之人前往北汉游说与我朝缔结盟约,共防大宋的入侵。”
王昭远听后内心不禁一阵失望,只得违心的恭维道:“臣遵旨,陛下真乃是旷世明君,臣定不会有负皇恩。”
“昭远啊,朕今天既然召见了你,明天的早朝就免了吧,你就代朕转告一下吧。”
“臣遵旨。”
“哈哈哈.......”王昭远回到府邸不禁开怀大笑,对早已等候的李进道:”李进啊,不,应该是李尚书,烽火戏李浩这出戏演的不错,但愿以后事情的发展能如我们所愿。”
李进也阴森的笑道:“大人,李浩乃是一苟且偷生的书生,养尊处优惯了,乍闻战报怎么能不慌张,那宋光浦乃一忠臣,激愤敢言,如今我们正好利用了这两个人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即使李浩发觉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大人,这可是他亲自奏述皇上的,因为这可是大大的欺君之罪啊!”
“是啊,现在本使真的希望大宋能够入侵我蜀国,到那个时候可好似本使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爱妃啊,你才情敏捷,今日朕便交给你一项任务,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孟昶回到宫中故意冲着花蕊卖关子。
花蕊微微一笑,抬头问:“陛下有何要事要交给臣妾啊?”
“爱妃啊,朕要你代朕修一份国书。”
“国书?”花蕊一脸疑惑。
“对,王昭远建议朕联合北汉抗击大宋,如果宋军来犯的话,我们两国便可南北夹击宋国,这样一来朕便可以高枕无忧啦。”
花蕊听后沉吟道:“陛下,臣妾听太后说我们蜀国有很多臣属将士都是从太原迁徙过来的,太后不也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侄女吗,庄宗起身太原,这样说来我们与北汉也算是有点渊源啊。”
“恩,爱妃分析的透彻,爱妃不妨就将我们的故国之思,骨肉相连之情融入其中。”
花蕊低头沉思不大一会便拿起笔唰唰的写了起来。
几日后王昭远召来军校赵彦韬,和悦的说:“彦韬啊,你跟随本使也有三年了吧?”
“是的,大人。大人,小的感谢大人的栽培。”彦韬谨慎的说。
“本使也是一直想提拔你,但是因你尚未立尺寸之功,怕众臣子阻挠和反对,所以就委屈你了,这次你只要能替本使办好一件事,这蜀国的步军统领便非你莫属了。”
“真的?”彦韬激动的说道,“大人,末将定当全力以赴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王昭远拿起放在茶桌上早已封闭好的信札,郑重的说:"你拿着此信前往北汉,这是皇上的亲笔文书,说服北汉皇帝与我们蜀国缔结盟约,共同抵抗宋国的进犯。”
彦韬望着昭远严肃的表情当即表态:“请大人放心,末将愿立下军令状,誓死完成任务。”
“一路上你要好生保管此信,这可是皇上的亲笔文书,也是缔结盟约的凭证万勿丢失。”
“大人尽管放心,信在人在,信失人亡。”
“好,你就回去准备一番吧,启程之日本使专门为你践行,祝你一路顺风,马到成功。”
赵匡胤正在专注的批阅奏折,太监王继恩推门而入上前奏报道:“陛下,凤州团练使张晖求见。”
“哦,让他先候着吧。”匡胤漫不经心的回答,突然又猛然抬头问:“你刚才说谁?”
“陛下,是凤州团练使张晖。”王继恩又重复了一遍。
“张晖?”匡胤一下子站起身来,“是他?快,快快宣见!”匡胤激动的说,“还有马上派人把光义和赵普召到宫内!”
王继恩退出之后,匡胤又高声叫道:“来人啊!”
一太监小跑入殿内,“你前去通知御膳房给朕准备好一桌丰盛的晚餐三个时辰后送到这儿。”
匡胤来到窗前,双眼炯炯有神的望着窗外,眼角竟有点湿润,兴奋的自语道:“谢天谢地啊,朕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凤州团练使张晖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快快平身。”匡胤急忙扶起张晖,望着张晖瘦黑的模样,深情的说:“爱卿一路辛苦了。”
“为皇上效力臣肝脑涂地在所不惜,死无所怨。”
不大一会光义和赵普同时走进殿内,这一夜御书房灯火未熄,四个身影在烛光下来回晃动,时而聚时而散,三个人聚精会神的聆听着张晖的讲述,在地图上点点画画,不时的插问几句。
同样的夜晚蜀国的孟昶在做什么呢?
已是深秋时节成都绵延四十里的芙蓉花开了,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加上晓雾缭绕,晶莹的露珠洒落在荷叶上宛如仙子莹莹的泪水,各种鸟儿盘旋其中,好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把整个成都府点缀的绚烂多彩。花蕊整日在芙蓉渠里流连忘返,乐不思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