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宸还是回到了秦家。不仅是因为国柱的劝说,也不仅是因为尹由之明目张胆的利用,还因为秦家来客人了。
严氏的弟弟严徇,带着他爹严韬的信接严氏母子来了。
信的内容秦宸终究是没弄清楚。或者是严韬的娘久病,或者是严徇的娘久病。反正不管是严家的谁病了,想念严氏是一定的,接走严氏母子也是确定无疑的。过了端午,严氏母子就要开路,这也是秦老太太肯定了的。
所以秦宸回家了,带着国隆。
赵家的二哥国隆长得是一等一的漂亮,人也能干,就是有时候脑子转不过弯来。比如说尹由之明明是七公主,元十二明明是秦家小姑奶奶生的十二皇子。可他就是不明白,为什么秦五爷却揣着明白装糊涂,宁愿冒着诛九族的危险,也不肯揭开这个谁都知道的谜底。
秦宸自然不会明白的说:老子是在平等自由的氛围里长大的现代人,掐死我也不会对着腐朽愚昧自以为是的统治阶级下跪。(当然掐不死另当别论。)
其实秦宸只是在自欺欺人。他总以为只要不揭破尹由之的秘密,尹由之就不会直截了当的对着自己下命令。七公主可以命令指使卢国公府的五公子,尹庄主却没资格指挥有神仙做保镖的秦五爷。
对这件事尹庄主却是另有打算。她虽然年轻,虽然高傲,可是有的事情还是拎得清的。破坏力强大的神仙、修真她是会好好的端算,不会招惹的。至于他们周边的人物,她也会好好利用的。
尹由之有自己的心思,赵国基也不例外。尹庄是个舒服的地方,他在这个舒服的地方一直在观察着这个不舒服的世界。
尹由之却没在意赵国基的窥测。说到底她还是有阶级障碍的。虽然知道赵国基有强大的实力,可她还是下意识的把他当做秦宸的手下。手下的手下算个什么东西?!说到底,站在高处的总有个错觉,以为自己脚下的会永远匍匐在自己的脚下。或者她怀疑试探过,只是赵家兄弟实在是太让人放心了。
至于那些窥测,这太好解释了。她的手下,侍者那个不是在观察着她的一举一动?
作为个上位者,身上没有万儿八千的目光,出门都不好意思打起自己的仪仗。
尹由之没有在意赵国基的目光,赵国基却注意到她的窘迫。
七公主的宅邸里多了些文人。出身于国子监的年轻学士,是今上指派给七公主的谋士,都是年少才高的饱学之士。
他们像所有有学问的人一样清高。其实不是每个人生下来都清高的,只是被人天天灌输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高也得高了。更何况他们是被皇家看重的文人。比学子高傲的是少年学子。比少年学子还要高傲的就是少年得志的学子。
本来高傲一些也无伤大雅。可惜老话说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其实谁都想做第一的。不过练武的有个好处,失败一次就意味着死亡亦或是残疾。武无第二,赢了这个人差不多就是一生一世了。
可文无第一就不一样了。写文章而已,只要不犯政治错误,不把皇帝老子惹的喷血,不是倒霉的少卯正,谁又能把谁骂残?
虽然只懂得四书五经,可是一句“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就能吵半个月。想靠他们改革税法,厘清兵制实在是为难死个人。
起先尹由之还想把自己的左膀右臂介绍给这些饱学之士。可惜那一老一少在那儿一站,实在是灰暗了些。
自打叶景青被称呼为“老苍头”,赵国柱被叫做“小公公”。尹由之对这些人就没在指望过什么。可是有的事情是不得不做的,好在她也有些准备,好在她不光知道先人的事迹,对后人也有些了解。
虽然如此赵国基对她的未来也不抱多大的希望。他总觉得女人感情过于丰富,她们做不到只爱政治(争执),不能永远的保持理性,所以就算不会失败,可疏漏总是难免。
更何况尹由之面对的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的长辈们心太大了,铺的摊子太开了,惹下的敌人太多了,给她留下的难题简直是层出不穷。赵国基虽然勤奋,可是他还没勤奋到把路人的口袋背到自己的肩上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