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力场其实也是无形无质的,只要是其所及的范围,意识就可以遁而游走,流畅自如,通透无比,毫无阻碍。这也是为什么精神意识对它不起作用的原由,这些上午都试过好久了。
至于精神力的本源存在是什么?更是搞不清楚,仅有的感觉,它应该是思维意识的载体。只要在精神力场的范围内,意识就可以延伸过去,没有速度,没有距离的限制。李华直觉,意识灵魂具有力量,就是因为精神力在起作用,思维意识才是灵魂的本源,才是真正的本我。
刚才还跟克里斯讨论怎么训练控制力,李华自己也从中得到启发,既然控制难,就先放下,试一试看能不能干扰这个力场。不过设想了半天,还是不行,无处着力啊。看来有时候当主角也不万能的,想想当年,齐天大圣这样的强人,也要历尽百难,方能修得正果,自已现在这样无比弱的凡人,没有天赋,没有神仙做师傅,前途多险阻啊,李华郁闷不已地想道。
李华意识中气愤不过,奶奶地,既然死水一潭,那就让它爆发吧。想到就做,一瞬间收束心神,仿佛真地可以让思维全部收回来,万千杂念都可以往一个点集中,由繁化简,万念归一。当然这都是心灵上的感觉,但当所有念头达到一个极点,突然像有一瞬间的停顿,万念俱灭,连那归一的那一个极点也消失了。也就是说,李华的意识完全消失了。如果一个人的“本我”就是指意识的话,那这一刻,李华已诡异地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一具鲜活的肉身。
然后一个奇妙的波动,就如宇宙初开,万物皆生,有无数的信息在脑中一闪而逝,却似抓不住,没有留下痕迹。自我的意识千回百转,杂乱的思维重临脑中,似乎刚才的自己,只是失神了一下而已。好像没什么变化,又像是多了很多信息,但凝神回忆思索一下,却依然是本我还是本我,只不过意识充实饱满了很多,这是意识的新生么?李华自己也不确定。
这一个过程,纯粹是灵光一现的念头,连主观意识上都还没有做出推理和判断,潜意识却在一个短短的瞬间,就让意识经过了一个极点的再生。让李华错谔不已,这像是顿悟么?而且没想到自己的潜意识当中,还有这么冲动的一面啊,原本还以为自己的理智足够清醒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却在那一刻完全地意识失控了。还好结果是好的,要是那一瞬间的寂灭,没有醒过来,也许自己已经不存在了。冲动是魔鬼啊!
虽然似乎是顿悟,有些收获,心头喜悦,但想到意识竟然还会失控,这心情又淡了很多。看来修炼之道还是诡异莫名啊,以后还得加倍小心了,得给自己提个醒,要万分深刻记住:“冲动就是魔鬼。”因为传说中,十有八九的走火入魔,都是因为抑制不住心头那一点冲动。
感应到门的位置,径直从二重的门口出来,也不练了,放松一下。外头已经是天色将黑,傍晚时分了。操场上活力充沛的身影,都已各自回家。各家厨房烧火的青烟随风四散,笼罩整个村庄,显得格外宁静。
感受着轻风中,传来村庄特有那种淡淡的味道,仿佛整个人都融入到这片小天地之中。也许是触动了心中的某根心弦,李华眼神中透出淡淡的喜悦,脸上却越是淡然。可能是由于精神力和意识心神的增强,对周围事物看得越发透彻,直接透过表象,看到更本质的东西。隐约之间感觉到,似乎自己正处在某种妙境之前。
放开心神,化如天地之灵,灵动如珠,意识如水银泄地般,透入空中,隐隐笼罩着整个村庄,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直如把这片小天地,完全纳入心间,掌控此间天地。
第一次发现,心神意识竟然超出了精神力场的范围,当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李华心头一喜,随之又有一点担忧。之前李华自己凭空所构建的修行之道,所谓的理论指导,基本都是来源于起点众多优秀小说家们倾力推导和描述的仙侠奇幻世界,当然还根源于现实世界中发达的科学技术原理,应该是类似于道家元神之道的,现在才突然认识到其间的差异。
道家元神,幻化万千,种种神通奇妙无方。最基本的特点,元神是可以化形出来的,境界越高,显现得越清晰,而元神随意识而动,变化万千。本我的意识本性是完全融合在元神中的,意之所至,瞬间而及。
而李华自悟的修炼方法,练出来的却是独立的一个精神力场,与意识分离。心神意识就像是完全单纯的意识体,真正的无形也无质,也不属于能量的形体,而且并没有类似元神的种种神通。从这些特点看,心神意识更像是本源的一种印记,包含的仅仅只是最根本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反而是精神力场,具有类似元神的种种神通,如超感官的感应,精神力攻击等等这些。只不过李华现在这个精神力场不受意识控制,而且还弱得很,做不出种种变化。
可能真的是意识增强了很多,意识融入这片小天地中,但又可以同时做出思考推测,把心中的疑问慢慢想个明白。而且隐然的明悟中知道,修炼是可以自悟其道,就像是最初的大能力者,师法天地,自悟神通,相信只要积累的程度到了,自然能了悟更高的层次。
按照前人的经验或者修炼之道,只不过是先明了了方向,走捷径而已,但这不是没有代价的。自悟修炼可能奇慢无比,但基础打得圆满扎实,修炼中的种种都能够领悟透彻,只要有足够时间,自悟修炼才是大道。
因此李华觉得,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积累打实基础,修炼的种种可能都要慢慢体悟,让心境保持通明,没有疑问和滞碍,等到悟到了更高的层次,自然明了更广阔的天地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