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行》的一点说法(二)_王的血脉_奇书网
返回

王的血脉

首页
关于《五行》的一点说法(二)(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五材说中没列入气的原因

气(风)也是人日常生活不可暂离的东西,为什么在五材说中没有它的位置呢?首先是由于大气(风)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东西,同时也是完全天然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因而百姓日用而不知,用不着考虑空气的缺乏。其次,是由于大气(风)是不可控制和造作的,不能像木、火、土、金、水那样成为人类开发,制作和控制的对象,故此没列入五材之中。

气是宇宙体系中的自然元素作为一种宇宙体系,在五材中占重要地位的金属就必须让位于作为自然元素的气(风),否则就不能成立。气(风)不仅指空气,还代表了气态物质,如此火、风、水、土代表了无形态,气态、液态、固态四种物相,木则代表同时具备四相的生命。如果将金作为矿石,那么它也只能代表与土属性相同的固态,不能改变缺乏气态存在的问题。

中国古代的气学理论

将气(风)作为万物的始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并不陌生,王充在《论衡》中说:“天地气合,万物生。”《正蒙太和篇》指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事实上,气作为宇宙的本原比火、水、土、木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当然,此时的气已从空气进一步引伸为元气了。

气本原论在中国哲学传统中一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将宇宙的本原,万物的始基归为一气,由此一气派生出宇宙万物,万物又复归于一气,这比以直接的水,火等元素为始基在理论上更进了一步。

金释为气后的五行关系

不仅作为万物始基的金应释为气(风),在解释五行的内在结构和相互关系时更应如此。古印度文化中的土、水、火、风四大元素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而中国的五行学说则由于将生命(木)纳入自然系统之中而形成了相生相克的内在联系和动态结构,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

相生

五行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系统,其中没有人为的因素,因此作为人造物的金属在其中没有自己的位置,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水又生木,循环相生。从相生方面讲,土生金,金生水,土生金似可释为从沙土中淘出金子或土之中出产矿石,但沙里淘金是人工活动,不是自然现象,土中出产矿石也要通过人工开采才能实现或完成,显然不符合五行乃万物始基的基本思想。

而更有甚者,如此解释无论如何也无法说明金生水是怎么一回事,黄金,矿石是不会生水的,如果说通过炉火冶炼可使金属化成液态,其中又是借助人工活动,而且这种高温液态的金水只能烧化树木,绝对不会生木的。如果说金属可以吸附水气而生出露珠,可谓金生水的正解,但如此得到的些许之水恐怕难以起到浇灌树木的作用。

因此,如果将金释为金属或矿石,五行相生的理论便无法自圆其说。而若将金释为气(风),问题便迎刃而解。土生金,即从大地蒸发出水蒸气和其他气体;金生水,即从大地蒸发出来的水蒸气等上升到高空,形成云雾,云遇冷又变成雨降临大地,雨水浇灌树木,即水生木。如此则完全合乎情理。

相克

从五行相克(胜)方面而言,其顺序是金、木、土、水、火、火又克金,循环相胜。其中火克金,金克木,火克金,似可解释为炉火冶炼金属,将金属化为液态,但这又是人工活动,自然的火不会自己去冶炼金属的。金克木,似乎最易解释。即用金属制成的刀斧等工具去砍伐树木,然而这还是人工活动,金属之物绝不会自己跑去砍树的。若将金释为气(风),火克金即意为火可以驱散寒风雾气,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气流(风)的状况。

金克木即意为大气的改变(如污染)足以改变甚至摧毁树木或整个生态,二世纪生物大灭绝就是很好的例证。这都是自然的施为,并无外在人为的因素,而且在情理上也说得通。

脏腑理论的金

中兽医理论以五行配五脏,认为肺属金,肾属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其中将肺与金联系起来。若将金释为金属,就很难解释,因为无法想象肺与金属或矿石有什么联系。而将金释为气就非常自然了,肺主气,司呼吸,吸入大自然之清气,将代谢废气排除体外。这表明中兽医学在运用五行时,已然领悟到金应该代表气(风)而不是金属。

五行中木的属性

根据“木曰曲直”特性,中兽医学文献常把五行中的“木”解释为树木,这是五材说的本意。然而在现代五行论中,木已经被抽象为泛指一切生命或具有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等性质的事物。

木代表生命

在元素说与八卦论中都缺少“木”,元素说是论述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显然没有木的位置;八卦论始终讲的是自然物相,也不需要生命系统的加入。而五行学说讲的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形态,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其中有代表物质无形态的火,固态的土,气态的金和液态的水,当然还应包含物质存在的另一形态,也是最高级的生命形态,于是就用木来代表。

五行构成的生态系统

从木、火、土、金、水相生的次第来看,其循环生灭代表了生命演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自然界的平衡关系。从其相生方面而言,草木干枯燃烧而生火,燃烧后留下灰烬而成土,从土中蒸发出气体,水蒸气上升至高空,遇冷复化为云雨,下降至地面而成水,水浇灌树木而使之生长。这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系统,是生命(木)与自然相协调而形成的生态系统。

生命源于自然、最终又回归自然

五行系统也是生命不断通过自我否定而达到不断自我肯定的循环发展系统。木(生命)分解为火、土、金、水四种元素是否定自己和死亡的过程,而通过这种否定和分解又改造了自己生存的外部环境,使自己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提高的条件和可能。木所分解的火、土、金、水又变成新的自我生存发展的必要元素,这些元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形成新的生命,《中兽医医药杂志》jtcvm2004年第5期学术讨论。

因此这一过程也是生命(木)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的过程。木散而为火、土、金、水、四者聚而为木,生命与非生命都通过自我否定而达到自我肯定,通过死亡而达到新生。生命以非生命为中介和手段,以自身为目的,非生命则以生命为中介和手段,也是以自身为目的,二者通过相互利用而达到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完美而和谐的自然宇宙系统。

五行的普通系统论思想

五行学说蕴涵了丰富的普通系统论思想,认为任何一个(类)事物的内部,无一例外地包含着具有木、火、土、金、水5种功能属性的成分或因素,这五个方面按照一定的规律相互联系,形成这一事物的整体功能结构.物质世界的层次是无限的,任何层次都可以划分为5种不同属性的元素,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具有属于木、火、土、金、水的5个方面,它们之间具有相生相克的固定关系,以维系其相对稳定的整体结构;而作为事物的整体,又会以五行中的某一形态,参与更大体系的构成。《黄帝内经》肯定这一规律具有普遍意义,“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因此,五行说主张从结构关系的总体及其与外界环境的联系上去研究事物,反对孤立地考察事物的构成元素和个别过程,按照这种方法研究事物,可以解明事物的整体特性。

五行的结构系统,通过与反馈机制相似的生克制化关系而保持动态平衡。这种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平衡只属于系统整体而不属于系统的局部。正因为系统具有反馈调节机制,能够使自身保持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所以在一定限度内,不同的外界因素作用到系统时,却产生同一结果,这种现象使系统的行为表现出合于目的的特性。

近代机械论由于把原因和结果绝对地对立起来,不懂得因果的相互性和反馈,坚执一个原因必定产生一个相应的结果,因而在这种现象面前束手无策。健康的本质是机体内部,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而平衡的破坏即为疾病。因而,中兽医学把探察患病机体失去平衡的机理与原因,寻找使机体恢复整体平衡的药物与方法,作为研究的方向和主要任务。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