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水好卖是有道理的。那年纯净水的概念刚从国外引进,国内刚兴起喝它,有的地方还称它为蒸馏水,需求量又多,生产企业又少,竞争企业当然少。加上他们公司的电视广告,天天轰它的“神奇牌纯净水”,当然就好卖。不过,真正对它构成威胁的,有一家叫“天上冰客牌纯净水”,它的广告也投了不少。两者一时间难分雌雄。
牛家辉一屁股踏上三轮车,用脚一蹬,“走了啊”,摇摇晃晃地远去。就像《乔家大院》剧情中的男主角乔致庸每次出远门,都会喊上那一声“走咧”一样。不同的是后者饱满激情,苍穹有力,喊出了情深意浓,而牛家辉只是形于礼节,喊出的却是对现实的无奈。这一车“水货”足足有300多斤,尽管从小没少做过体力活,但突然间,在这大热天,做起一个成年劳力所做的活,还是有些吃不消。此外,第一次“开”车,车技一般,还有不习惯用三轮车的刹车,在车龙头下,要弯腰才能刹住,不像自行车那样在车龙头上,用手一捏即可。
牛家辉业务所辖版图是一个长方形,由一个“口”字形的马路绕成,中间有许多小街小巷,里面的零售摊点特别多,因此,这被称之为“业务核心区”。以王老板的小仓库为中心,从东南西北四个不同的方向走去,公司把它分成四块,分别取名为a、b、c、d区,最远零售网点的距离不到45分钟。业务路线上,没有特殊情况下,原则上顺着跑。即:跑完a区,再跑b区,再跑c区,最后跑d区,再跑a区……如此循环。
10分钟后,好不容易到了a区的第一个零售摊点,光明巷路口的路边摊,一位花甲老太婆,坐在大遮阳伞下,不停地摇着扇子,眼睛注视着路边过往的人群。牛家辉看到她冰柜上有他们公司的产品神奇牌纯净水的海报,刹住车,擦了擦脸上的汗,朝冰柜前走来,挂着笑脸喊了声:“太婆,您好!”老太婆突然停住手中的扇子,站了起来,定了定神,看着牛家辉,有点喜出外望,有股生意终于来了的味道,还没等太婆开口,牛家辉接着又说:“我是‘神奇’(纯净水)厂家的业务员,您的水卖得怎么样了,今天要货吗?”
太婆立马坐了下来,把头一转,脸一变,有些不耐烦的说:“我前天进的一箱都还没卖完,每天让我搬进搬出,搬得累死人,你们公司定的什么狗屁规定,每次最少都要我进一箱,还有上次进的10盒茉莉花茶(软饮料),现在还剩6盒,卖不动,又占位子,你们跟我换成水算了……”
狐狸没逮着,却惹了一身臊。牛家辉一时不知所措,回了回神,赔着笑脸说:“太婆,您别急,您看,要不这样:您说的情况,我跟公司反应一下,您先卖着再说?”心想,公司是不让退货的,反应是也白反应,天气这么热,肯定会卖得了,先脱身再说。
末了,起身刚要走时,太婆又冒了句:“年轻人,你可要把信带到啊!”
这条巷子很窄且有点深,尽头是个菜市场,来往的人多,又杂,自己车技又一般,还担心后面的货被人偷,牛家辉干脆下来推车,时而不时地回头看一下车厢上的货,可推着比骑着更费力,需身子吃力往前倾斜,脚尖狠狠往地面蹬,几乎是在挪步。牛家辉的后背早已浸湿,衣服贴在了背上,头上汗直冒,顺势往下流,汗湿了胸口,脸上也热得通红通红的。
不到100米,就看见一家有冰柜的小商店,牛家辉把头凑过去问那老板娘:要不要进水?
老板娘说:“我昨天刚才进了‘天上冰客’3件,它们累计10箱送1箱,你们又不搞促销。”
牛家辉试图想说服那个老板娘:“我们的神奇和他们不是一个牌子,电视上也有我们的广告在打,难免有人指名要买‘神奇’。你若没有,别人就会到别的商店去买了,这样你不就是流失了一个顾客。”没想到,那个娘们把那个头一转,继续打理货物了。牛家辉只好悻悻而去。
刚推了几米远,又一家小商店。又是一个女的,三四十岁。她说还有几瓶没卖完。牛家辉说,这么热的天,很容易卖断货,以防万一,让她还是进一箱货备着,再说又不愁卖不出去。女老板觉得有道理,进了一箱水。28元,顺手从抽屉里拿了一张百元大钞,朝牛家辉一递,让他找零。牛家辉一想,浑身的家底也不到20元。牛家辉让她给零的,她说给他了,做生意没零的可找给别人了。没有办法,牛家辉灵机一动,顺手把那大钞给了那女老板,说来瓶“神奇”,女老板扣除了那瓶水钱,给他28元零的。牛家辉从左边裤子口袋里,掏出了2元钱,一连放进了肚皮上那个“收电费”的钱袋里,农村老家的电工们都用这种式样的包,装收来的电费。就这样,总算卖了一箱出去了,欣喜之余,心里暗自在骂那女老板:她娘的,我给她的是进货价一块二,她卖给我的是零售价二块。
穿过这条巷子,牛家辉共卖了5件水,30盒茶,也到了10点多钟。牛家辉感觉车子像轻了一截,可身上早已浸透了,又回到马路上,顾不上那么多了,把t恤往肚皮上一层层的卷了起来,露出干瘪的肚皮,透透气,散散热……
又经过了两条街,穿了两个巷子,肚子早就饿得不行了,强撑着把最后的一件水卖完了,只剩下半箱茶了。快下午一点钟了,往回走,赶紧找个地方把温暖给解决了。想吃饱,又要花钱少,转了转,不知吃什么是好,不是超过自己的铁定标准――二块五,就是怕不耐饿,最终还是在路边的摊上,炒了个土豆丝。说起土豆丝,他心里有底,6年了,这东西没少吃,尽管吃腻了,每次吃得反味,但还得吃,特填肚子。还有他相信他的老娘那句“家训”:人在饿的时候,连猪食都会吃的。牛家辉用那盘土豆丝,下了二大碗饭,三碗稀饭,完后还用那“神奇”的空瓶,灌了一瓶粗茶。走时付钱时,老板指着邻桌的一群民工对他说:“你跟他们不是一起的吗?”牛家辉苦笑着说:“我是新来的,请以后多多照顾!”说完,蹬着三轮哼着小调走了。
这人真是一种有灵性的怪物。没吃的时候,肚子饿得心慌慌,吃饱了的时候,开始犯困,想美美地睡它一觉。牛家辉当然也不例外,觉得有点大脑缺氧,头晕,四肢无力。好不容易强撑着,打起精神,七弯八拐地回到了王老板的小仓库。车还没停稳,王老板看见他回来了,像古时春楼里的老鸨看见客人来了一样,故作惊讶地大声叫了起来:“小牛啊,你可终于回来了,光明巷路口的苏太婆打电话来要一箱水,你快送去。”牛家辉还没来得及歇口气,透透汗,装上一箱水摇摇晃晃地走了,心想:死老太婆,刚才送的时候不要,现在人回了就要。
没多长时间牛家辉就回来了。还没等王老板开口,牛家辉自觉的装上一满车水往b区方向巅去了。心想:他一心想着多出些货,若在他那多歇一会,肯定要被他“嚼”(方言:形容人嗦)死,没准他会说,再晚一点,又哪个地方断货了之类的话。宁可被这火辣的太阳烤死,也不愿这狗日的“嚼”死。此外,牛家辉也清楚,是有任务量规定的,每月3万元的保底任务,平均每天1000元,折算成33箱水。可若遇上几个雨天不能跑,每天的任务就更重了。自己刚进公司,今天又是第一天,做不好会被人笑话。
马路上两旁的行人越来越少,偶尔能看见一两个人,可都是打着伞,且走路的步伐,似乎都比以前快了一大截,因为大家都怕被烤死。马路上依然还是车来车往,车的屁股都带着烟囱,呼啸而过,且都不忘给吐出一大口烟。烟里混着一股刺鼻的怪味,在晌午的高温催化下,让人头晕、胸闷,几乎窒息。隔着鞋底感受到地面的滚烫,好不容易进了一个街道的巷子,牛家辉再也扛不住了,找了一个通风的巷子里歇了下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汗干了,衣服也晒干了,牛家辉看了看衣服上的白色痕迹,又摸了摸肚皮,细细的颗粒感,这是汗蒸干后的结晶体。牛家辉怕失水过多后虚脱,赶紧喝了几大口水,又急忙蹬上了三轮。
巷子两边的商铺,门口大都搭起了遮阳帆布。男老板“文明”一点的,穿着背心、大短裤、拖着拖鞋,“不文明的”都光着上身,坦胸露乳。连趴在门前的小狗儿,也不忘把舌头伸得长长的,以便哈长气。还有那些女当家的们,一个比一个疯狂,上身就像裹着一层沙似的,一个比一个薄,连文胸的颜色都看得清清楚楚,更有甚者,还会露点,让牛家辉不可费解的是,有的连腋窝都不“修理”,有伤大雅。唯独只有牛家辉长裤、皮鞋、t恤,将自己裹得实实的,浑身水淋淋的。不知是他的敬业精神感动了这些文明的、不文明的、疯狂的店老板们,还是这个天气帮了他的大忙,没穿两条街,就把一车水卖完了,还不到4点,天又黑得晚,还可跑一趟。
诚然,太阳在烤牛家辉的同时,也烤了普天之下的人们。人热了,口渴得厉害,就得买水喝,这就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也是所谓的商机。牛家辉相信一点:只要人勤奋,还有身体吃后得消,就可以卖得多。遗憾的是,牛家辉口渴了,只能接自来水喝。犹如建房子的农民工,不一定有房子住一样。
去c区的途中,一辆洒水车经过,路上顿时冒起了一阵热气,地面立马复原,找不到一滴水珠。终于在快6点的时候,牛家辉卖完了最后一箱水。回到王老板那存放车,王老板又把牛家辉拖住,牛家辉忍着饥渴,听他把话说完了。大致意思是,让他跟公司反应一下:“天上冰客”投了很多广告,又搞10送1的促销,销得很好,公司要给个对策,要不然他就很难做了;现在正是旺季,一个人跑不过来,还最少要加一个人。还有明天还要来早一些……
就这样,牛家辉凭着自己的毅力,总算把一天坚持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