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症状:右肋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基本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代表处方:茵陈蒿汤剂(茵陈蒿9克、山栀子9克、大黄6克)加蒲公英(5克)、大青叶(5克)等解毒凉血的药物。
注意事项:有恶寒发热的表症者、无明显实症者勿用,有寒湿内郁“阴黄”症者,不能用。
肝郁脾虚
典型症状:精神不振,浑身乏力,胁肋胀痛,饮食减少,大便稀薄,舌淡苔白,脉弦。基本治法:疏肝解郁,养血柔肝,健脾和胃。代表处方:逍遥散(柴胡15克、薄荷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煨姜6克)。
注意事项:不是肝郁脾虚者忌服。
肝肾阴虚
典型症状:头晕耳鸣,口燥咽干,胸胁胀痛,腰酸膝软,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弱或虚弦。
基本治法:滋阴补肾,养血柔肝,疏肝理气。
代表处方:一贯煎(生地黄20克、当归9克、枸杞子12克、北沙参9克、麦门冬9克、川楝子克)。
注意事项:痰湿积滞者不宜。
脾肾阳虚
典型症状:食少便稀,胃满胃胀,小腹冰凉,腰膝冷痛,下肢浮肿,舌淡白胖,脉沉无力。
基本治法:温补肾阳,健脾益气。
代表处方:金匮肾气饮(桂枝2克、炙附子2克、熟地黄30克、山茱萸'酒炙'12克、淮山药18克、牡丹皮8克、泽泻6克、茯苓8克)加白术10克。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不宜;阳痿、早泄症状明显者,可将桂枝改为肉桂。
淤血阻络
典型症状:心胸疼痛,肝脾肿大,痛如针刺,舌质暗红或有淤斑,脉涩或弦紧。
基本治法:活血祛淤,行气止痛。
代表处方:血府逐淤汤(当归9克、生地黄9克、赤芍药6克、川芎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柴胡3克、枳壳6克、桔梗克、牛膝10克、甘草3克)。
注意事项:孕妇勿用。
●民间秘方,信还是不信
时下,乙肝的防治得到空前的重视,一些治疗肝病的民间“秘方”随之“横空出世”,让不少患者不知是真是假,不懂如何选择。依据我的经验判断,民间确实有一些看似土里土气不入流但效果不错的疗法,但大多数是骗钱害人的。
如何判断真伪呢?因为“秘方”太多,所以,具体的判断方法不好说,但大致的判断方法还是有的。
带有治疗肝病药理性质的土方,可以一试,但不能盲目信赖,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比如,用蒲黄、片姜黄、红花、栀子、滑石、猪肝等调制成膏外敷肝区,有清热利湿、活血消炎的作用,可以作为治疗慢性乙肝的辅助方法。
治疗方法有比较权威的医学典籍、资料可查的,也可以一试。比如,将栀子磨成粉,用鸡蛋清和面粉调匀敷于肚脐处一法,在清代医学家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中,就有类同这种方法的记载,可以作为治疗黄疸肝炎的辅助疗法。
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上大肆做广告的,几乎是“一吃就好”之类的“秘方”,不值得信任。如果真有那么好的效果,他早就申请专利,然后找投资人合作开发这种药物去了,坐在家里就有大把的银子可赚,何必还这么费事呢?即使个别可信,但效果也被无限夸大了,而且漫天要价,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不信也罢。
对于那些打着神医、名医、教授旗号,声称任何人任何病都可用一个方子治愈的,我劝大家趁早快溜,因为地球人都知道天下没有哪一个处方可以包治百病。
装神弄鬼的,我的建议还是有多远跑多远——既能治病,何必假借鬼神,除非心里有鬼。
现在,有检验“秘方”的“秘方”在手,大家就不用担心万一病急乱投医,一不留神栽跟斗。
●这些药,你一定要慎用
看到这个标题,肯定有朋友问,上面不是说要用保肝药物吗,怎么现在却说要慎用保肝药呢?别激动,先坐下来听我慢慢说。
不少人都知道,肝脏具有解毒功能,我们所服用的药物都要经过肝脏转化才能发挥药效。同时,药物中的有毒物质也得经过肝脏排出体外。当患有肝病时,肝脏的生理功能降低,解毒能力减退。因此,如果用药不慎,既使肝脏难以解除某些药物的毒性,又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不少人肝病久治不愈,就是过于倚重药物,盲目用药所致。
8。左手中医,右手西医(3)
这没什么可吃惊的,药物本身就是双刃剑,在肝有病之时,更是如此。为方便大家辨认,我将市面上常见的、需要肝病患者慎用的药物列了个大致的“黑名单”,大家不妨看看哪些药物“榜上有名”。
西药
抗生素类药物:红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麦迪霉素、林可霉素、利福平、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吡嗪酰胺、磺胺类等。
抗肿瘤类药物:门冬酰胺酶、普卡霉素、放线菌素d、丝力霉素、氨甲蝶呤、颈嘌呤、氮芥类等。
抗寄生虫类药物:硝硫氰胺、氯喹等。
抗抑郁类药物:苯乙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