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号的作品完成了,他很得意地在李继面前炫耀地问:“怎么样?威风吧?”李继知道唐号这个臭毛病,干一点事喜欢吹嘘吹嘘。他轻蔑地一笑,说:“打打看。”唐号没得到李继的夸奖,撅着嘴说:“打打看就打打看,你总是打击我情绪。”
抛杆装上了火药包,唐号已为火药包加长了火芯。一声令下,兵士们喊着“嘿!嘿!”的号子快速地拉动绳索,抛杆像一条巨臂将火药包抛出,冒着火花的火芯在水面上空划了一道弧线,火药包落在秦军阵地一侧爆炸。
因落点没有打在秦军阵地上,唐号校正了一下,第二次发射,落点还是打偏了。抛杆也因超长而折断,捆绑的绳索也忪疲。
此时,对岸秦军阵地上,传来一片欢呼声。义军的兵士见状,跳到岸边大骂秦军。秦军兵士挑逗地大叫:“有本事你们过来!”
唐号急得直叫:“这也没有铁丝,光用绳索怎么能捆牢。”李继上前说:“我去给你找铁丝,还找一把老虎钳来。”唐号翻着白眼问:“你到那里去找?”“对呀,你还没告诉我呢。”
李继认真地对唐号说:“把‘飞虎炮’拆了。”“拆了?”唐号拖着长腔两眼都直了反问道。“对,拆了,把它做成木筏,载着飞箭队和手雷队的兵士冲上去。”唐号省悟过来说:“对呀,飞箭队发射飞箭,手雷队能扔手雷,这样我们仍能保持优势。”李继激动地说:“对就是这样。”两人举起右手对击了一下。
姜伯手里拿着个编制的木筏模型来找李继和唐号。姜伯见他俩得意的样子,把模型藏在背后,一本正经地说:“恭喜二王有了破敌之策。”李继和唐号纳闷地问:“你怎么知道有了破敌之策?”“我刚才从二王得意的表情中观之。”李继听了姜伯的话暗叫“姜还是老的辣。”
李继笑着对姜伯说:“你猜猜我想得是何破敌之策?”姜伯看了一眼李继,故作深沉地说:“我要是说对了,天王就下水洗澡,要是猜不中地王下水洗澡。”唐号听了说:“好呀,好呀。”唐号想全军几乎每人都下水洗了澡,唯独你李继还末去洗,难道你还是金刚身不成。
李继大度地说:“只要你姜伯猜准了,别说是下水洗澡,就是下火海我也去。”李继话音刚落,姜伯手举木筏模型,像逗小孩似得说:“看看是不是这个?”李继和唐号雀跃着来争抢,三人嘻笑着扭成一团。
在一掩蔽处,一尊尊‘飞虎炮’摆放了一地。当将士们听了李继讲,把‘飞虎炮’拆了制作木筏时,他们似乎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反对声一片,好些兵士抱着‘飞虎炮’不让拆。
抛杆做木筏巧渡镜面湖(4)
唐号又解释说:“拆了‘飞虎炮’制成木筏,是为了渡水过去打秦军,打过去后,我们还要把它恢复成‘飞虎炮’。”
唐号在‘飞虎炮’校队的地位是很高的,兵士们听他的胜过主帅李继的。听了唐号解释后,大部分兵士表示愿意执行命令。也有少数较真的,非要李继和姜伯也表态,打过去后要重新组装‘飞虎炮’,他们才肯拆装。
‘轰’水中一股浪花腾起,‘叭’水面上空一支飞箭炸响,平静的水面上不时有零星的响声。这可是义军在迷惑秦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掩盖义军在暗处编扎木筏的行动。
天穹上的缝隙处透进了光亮,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对面的秦军感到义军未像往常一样,天一亮就打炮放箭。他们仔细向这边搜索,没有了平日里,水边旁大呼小叫黑压压地一大片人,令他们胆寒的几尊‘飞虎炮’也没影了。
秦军观察了半天,只有静静的水面,毫无半个义军的身影。第二天秦军还是没有见到义军的身影。
漆黑的夜色里,只有对岸秦军阵地上零星的篝火闪着火光,水面上有一群人缓缓地向对岸游去。
这可是唐号训练的一支‘水兵’,只见他们个个口衔短刀,跟在唐号的后面向前游着。在黑夜人到了水里,只觉得周围的水面比人高,很容易迷失方向,唐号在水里暗暗感谢秦军的篝火。
岸上李继率领的木筏队,在等待唐号的信号。如果唐号摸哨成功,李继率木筏队搭载,飞箭队和手雷队兵士夜袭敌营。如果摸哨失败,木筏队将转为抢滩登陆式的强攻。
唐号率队悄悄地摸上岸,他们手握短刀向秦军哨兵靠去。唐号这可是第一次近距离去杀人,他不免心跳加速,手脚哆嗦,当看清篝火旁秦军的面容时,手脚抖动得更厉害,亏了夜色下兵士们看不清他的窘态。
唐号蹲了下来,手向前摆了一下,几个胆大的兵士冲了上去。秦军的两个哨兵,看到赤身裸体浑身湿漉漉的,脸上有黑道道,手握短刀,像是从水里钻出的几个水怪,惊得他俩目瞪口呆,义军趁机上前将其撩倒
李继看到对岸秦军的篝火,明显地比两军相持时少了许多,看来秦军被义军的假撤退所迷惑,而放松了警惕。李继用力地攥了一下拳头,只有敌人的失误,己方才有取胜的机会。
对岸用火把划着一个一个的圆圈,这是约好的摸哨成功的信号。李继命兵士们放下木筏,飞箭队和手雷队的兵士在上,‘飞虎炮’队的兵士在下,因为没有浆,只能有兵士在水中扶着木筏,脚蹬手刨地向前滑去。
大部队上岸后,就见一大片秦军兵士横七竖八地睡在那。唐号过来问李继怎么打,李继想对着这些熟睡的兵士,一通手雷、飞箭轰炸,那也太残忍了吧。
义军兵士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响声惊动了秦军兵士,有的高呼义军来了,有的抄兵器,有的干脆两个胳膊捂着头,撅着屁股作鸵鸟状。
秦军兵士见四周火把通明,密密迭迭的义军兵士,高喊着“义军不杀俘虏,赶快缴械投降!”
秦军见大势已去,纷纷举手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