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静静的立于殿中,心中估摸着姬的意图,看来皇上是想借惩治李东来为自己树威疏怨,这却不是他愿意看到之事,于是开口说道:“启禀皇上,臣听说李御史因为臣的缘故被革职查办,心中着实有些惶恐。李御史向来处事光明磊落,臣对他也是敬佩的紧。臣自小听说过三人成虎的故事,何况这些天臣也在反思,两年来臣的有些作为过于激进了一些,要有错也是臣错在先,朝中需要李御史这样的直臣,还望皇上明察。”
姬叱道:“直臣,我看不如叫糊涂臣!”
明天心中微叹,却没有再言语,这殿中便陷入一种鬼魅般的安静,于是众位大臣的心情更加的忐忑起来。
四王爷有意打破这安静,他上前一步,对姬说道:“皇上,臣有话要说。”
姬诧异道:“皇叔有话请讲。”在他的心目中,四王爷和明天关系匪浅,四王爷这几年来韬光养晦,倒是很少在朝会上主动说话,他此番出来,必然也是为明天说辞。
四王爷笑道:“其实臣是看没人肯出来说话,明大人万里奔波从南疆而归,这场面未免有些冷清。”
姬知道他这位皇叔表面粗狂,却是粗中有细,此番说话必有他意。
四王爷缓缓说来:“臣其实是和明大人久别重逢心里慰藉有感而发,臣的小女当年便是明大人身后的尾巴,小女本来乖巧的很,这几年顽劣之名享誉京城,臣实然有些惶恐。”
他虽然是这般说法,众人却能明显的看见四王爷这面上得意之色,青莲郡主之名在京城之中如日中天,更多的是因为她颇有侠女心肠,到处打抱不平,虽然有些行为有损于皇室威严,但素来也得皇室前辈喜爱。
果然听得姬笑道:“皇叔过谦了,朕对灵丫头倒是极为欣赏和疼爱,便连太后她老人家也是这般认为。”
四王爷摇了摇头:“小女变成这样是有缘故的,她以前有一个老师名叫曾参,为人贤德兼且才高八斗,小女在他的熏陶之下本有望成为淑女典范。小女以前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便是这曾参家乡的一种参果,因此臣便叫人在家中种满这参果,可是味道却完全不同。曾参认为这是水土原因,他说植物尚且如此,何况是人乎。事实上他早知道结果如此,却并不出言阻止臣的作为,他便是这般言传身教让小女成长。可惜啊。。。”
四王爷却是故意长叹一声,将众人的兴致高高吊起,这才继续说道:“好人总是多灾,在他的家乡有一个叫曾参的同名同姓人在外乡杀了人,很快,大家都知道这个地方有个叫曾参的杀人犯。第一个去向曾参母亲告知的人是他家的邻居,他没有看到杀人凶手,只是从一个目击者那里得知凶手是一个名叫曾参的本地人,曾参的母亲不相信,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品德高尚,与人无争;没过多久,第二个人跑去告诉他母亲,他母亲依旧不相信,马上又有第三个人去告诉他母亲说曾参杀了人,这下她母亲终于相信了,因为受不了这个刺激而自杀,而曾参知道母亲自杀的消息后也选择了自杀。”
姬看着自顾长吁短叹的四王爷道:“皇叔是想说明什么呢?”
四王爷淡淡回道:“臣只是觉得很可惜,好好的两条人命就没了,臣的女儿也没能成为淑女。”
姬的眼睛便在四王爷和明天身上来回瞻顾,末了才露出笑意,又吩咐道:“故事不错,给皇叔端杯参茶来润润口吧。”
四王爷施礼笑道:“臣谢皇上赏赐。”
众臣便开始左顾右盼,却是各怀心思。
杨寿之在朝门外大声喊道:“启禀皇上,臣已将李大人带到。”
“那就带进来吧。。。”姬淡淡说道:“李大人可真是有面子,让朕和各位大臣好等。”
李东来形色憔悴的跪倒在地:“罪臣罪该万死。”
姬微微颌首,笑道:“你确实是该万死,不过有四皇叔和明大人为你说情,我看你还没那么容易死,以后也别动不动的就把死字挂在嘴上了。”
李东来头磕在地面,大声回道:“是,罪臣该死。”他这句话是顺口而出,待说完才知道又带了个死字,却是违了圣喻,脸上不由得红一阵白一阵的煞是难堪。
众臣却是想笑而不敢笑,一个个憋得慌。
姬悠悠道:“起来吧,李大人,朕有话和你说。”
李东来道:“臣谢过皇上。”随即站了起来,这才发现明天就站在身边,他的脸色随即愣住,心里自是翻涌不止。
他在这暗自寻思,又听得姬说道:“李大人,三日前你上奏,朕将你革职拿办。朕知道你心中颇有不服,现在正主来了,你就代表联名的百官来和明大人论论吧。你若能说倒明大人,朕的奖赏可是不会含糊的,若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你就回家抱孩子去吧。”
姬不待李东来有所表示,又对着明天说:“明卿,朕对你也是一样。”
看到这二人相互对望,姬懒洋洋的道:“那么就开始吧!”
“遵命!”、“遵命!”
李东来看着明天,心中复杂的紧。他自认是一个直臣,这次的上奏确实是遵从自己为人臣子与君分忧的意愿。对于明天,他谈不上厌恶,反而有些欣赏和感激。明天扶弱君于乱世,平叛军定局势,使得中华帝国在这个乱世之秋更加强大,这份功绩足以让他在中华帝国的史载上留下重重一笔。只是身为御史,看过了历史上无数的先例,能臣和乱臣仅仅一字之差,加上皇帝陛下对明天宠爱有加,这样的能臣实在难说是好是坏。
李东来定了定神:“明大人,得罪了。”
明天回应道:“李大人客气了,还请李大人不吝指教。”
李东来便不卑不亢的说道:“老夫以为,为人臣子,当直言谏诤,当事君尽忠,明大人以为如何?”他这番话既表明了自己的为官之道,又昭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皇上,端的是高明了得。
明天目不转睛的看着李东来,微微点头:“李大人所言极是。”
李东来不甘示弱的直面明天:“明大人年纪轻轻便劳苦功高,老夫素来敬佩。但功过不能相抵,明大人在南疆两年,却是矜功恃宠,置国家王法于不顾;扰乱朝纲,陷君王于不义;又营私植党,包庇罪犯,有教无类,让圣人蒙羞;开言论之自由,乱天下之风气;践踏贵族,扶持贱民,动国之根本!”他疾言怒色,声音也随之高亢,严厉的话语回荡在大殿之中。
明天却不为所动,他面色如旧的询问道:“学生愚钝,还望李大人一一指明。”
李东来道:“好,请问明大人,南蛮王并没有直接参与叛乱,罪不至死,你已经攻下南疆都城,却为了行事方便树立威望借叛乱之罪将南蛮王问斩,又将南蛮王的私产据为己有;越南行省总督毛文龙是我朝有名的才子,就连先帝爷也是称赞不已,只因和你政见不合,便被你发配为一县之督;孟朝良大学士是皇上派遣协助治理南疆的官员,却被你架空职权,终日只能饮酒消愁。你在南疆为所欲为,所有的官员敢怒不敢言,只能依照你的命令从事,你这是挟天子令滥用职权,明大人,你对得住皇上对你的信任吗?”
还是这些老调重弹的词,明天不置可否,只是微笑着望着李东来:“学生行事的确过于鲁莽,还请李大人见谅。”
李东来仿佛用力的一拳却击打在团团棉花上有一种吐血的感觉,他精心准备了半天的说辞被明天轻描淡写的一句鲁莽给搪塞过去,望着眼前这位始终面带微笑的年轻显贵,他却有点看不懂明天为何这般的不在意。
李东来冷冷说道:“看来明大人是不看重老夫说的这些事项了。”心里有些恼怒的看了看明天,只见明天不为意动,他只有继续说道:“文人魏生津辱骂皇上,指责朝政,是大不赦之罪,却被你委以重任,又纠结一班草莽之徒,成天寻欢作乐;远南府乱民造反,你不但不予以及时镇压,反而听之任之,造成远南府上至总督下至吏目共七十三名官员被暴徒殴打致死,而你却仅将寇首杨安俊一人伏法,简直是败我中华官员之形象,坏我中华帝国之法制!”
明天黯然,却是为李东来所说的这个寇首而发,他眼前似乎又出现那么一个疾恶如仇、粗鲁爽直的汉子,一个行刑前还在和他豪情对饮的汉子。他肃然道:“这个的确是学生的疏忽。”
李东来不免有些得意,他款款道来,明天却始终三言两语,虽然让他很是奇怪,能如此轻易的逼得明天承认自己鲁莽和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