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衷谥啦位巴肥乔妹抛w蛲硇〔魏螅蛩岢鑫侍馐贾瘴椿裣晗钢甘荆倚扪还唬偶钡煤埽植桓以傥世鲜Γ什坏貌晃世涎cち跖浚穑骸霸谌瓯u媸保吞婺阕偶保徊钜坏愕憔兔靼琢耍峁执砉!彼嫖遥骸拜牖厥祝侨巳丛诘苹鹄簧捍Α!币饧淳驮谘矍傲恕u底牛μ搅耍孟衽牧宋乙淮笈模揖徒辛艘幌拢次剩骸跋衷谀阍谀睦铮肯衷诨褂惺裁矗俊贝穑骸懊挥惺裁础!笔u唬骸熬褪钦飧觯【褪钦飧觯蔽椅剩骸熬褪钦飧雎穑俊笔ξ剩骸罢飧鍪鞘裁矗俊蔽宜担骸罢飧鑫以缬新铮痹丛缜耙也位巴罚窃谀盐遥敲椿巴芬喑闪饲妹抛=裨缈迹揪筒辉俨位巴妨耍约喝峡闪恕f鹗甲约翰2恢涝诓徊位巴肥保欠裼制鹜睿峁购茫挛绱蜃惹案茫逑校挛缤妨教米詈茫钋寰弧t谧畎簿彩保跃跛坪跬范ド峡说绲疲峁伦豢矗10薜疲仪岸罘4取:罄垂饨系坪跞税诠庵校钊纫嗌17耍嫔险龇4龋矸15幌灾鞘奔负跷拊幽睢?br/>
师云:绝对不能存希望心,企求心,此即大妄想。
张又云:晚上堕于昏沉中。
师云:昏沉时这个在哪里?
张答:在昏沉中。
师云:真非真。
张委员:另有一惊人之事:即大便时间缩短到八分钟,自以为大收获。现在我有两个问题:(一)本来清净,但我以为清净与杂想妄念似乎可以并存。坐好时,有一点杂念似乎并不影响清净。(二)在大家行香时,我仍坐着,老师在说话,我都听到,亦不损坏清净,为何在做功夫时,一定要先做破坏工作,要扫除杂念?二者既不相冲突,因杂念在清净中只似浮云,则我以为不清扫,似乎亦无关系。
师云:这问题非常好,非常切要,中心有所主即能看住雑中心无所主时是妄想。在定境上照到杂念,自己仍能做主,倘系妄想,则不能做主。因你略有定力,妄念变成杂念,可以照着,如风来水面雁过长空,故二者混在一起,此恐受永嘉《证道歌》:“不去妄想不求真”之影响,而杂想妄念不分,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倘汝猛力行之,大有前途。大家在定中杂念如游丝不断。此诚为“多少游丝羁不住,卷帘人在画图中”。此须下功夫才可除去。前途还须努力。
韩居士:杂念甚少,来亦不拒,坐时很好、很定,佛号一点都没有了,觉得非常舒服。坐时,略有惦记,来也好,不来也好。参“夜半正明,天晓不露”得二句,似由用功夫来。曰:“微风细雨,过了天晴。”
师云:可存档案,不可作答案。
韩又云:对古德公案余想改一改:“达摩西来一字,无。”“长沂一字分。”
师云:昨夜不取相。好。以后如此保任而行。从此以后才好念佛。
刘女士:今天完全在做功夫。早上听师说:“不借借。”乃试以此为凭借,结果有奇异之境来,即用不着除妄念,自然清明,如梦如幻,但卧禅时晴空万里。今日此境来时,觉甚高兴,但一高兴,反而没有了。上午闻师说禅宗不离禅定,然咳嗽甚至肝肠寸断,胸痛非常,难道无法制之哉!在咳至不甚忍受时,等它咳,大咳来时,整个空掉,为前所未有者。于是一股热力自胸部冲上脸部,下达两手,脊椎骨未发热,热力多从心上来,身上之热气,为从来未有者,非常得意,连坐两堂。下午坐时作观,注意丹田部分,结果肚痛厉害,乃又卧下,一切空掉,十五分钟后,好了。
师云:好危险。应该是空,不可着有,女人不可守观丹田,否则甚至血崩也。以后慎之戒之。切记切记!
萧先生:坐坐睡着了,今日下山一次,甚觉安祥,自在,想系静坐之功。腿子稍好,绝对任其自然,无奈何时即不勉强。有一点是:人生以平常为尚,不求奇,不求高,一心平常,一切平常矣。治学,做人,一切平常,绝不能高推圣境。
师云:好。
杨管老:从前一人坐,现为集体打坐,觉得气氛当然两样。坐时今天有两次特别好。我向不作打油诗,今天坐至最清净时,此诗突然而来。心境极安然,现可常常找到它,有把握了。而且今天耳根特别好,我是我,它是它,分得很清楚。从前不会用耳,今天突然会用。
师云:此乃观世音入道之门,“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但特别注意,“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明了这个,此是多大之收获。
(十点二十分放参)
第七天………习禅录影
第七日──农历正月初八
(早饭后行香)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今日向诸位提供一堂大法,宣说西方极乐净土世界。
(一)佛法中最高深者为《华严经》,此经再三宣讲西方净土。顾名思义,不但欲垢秽不存,即净亦不立,空无所净。西方,乃人世间假定之名,或在银河系,或在虚无飘渺处,但绝对有之。阿弥陀佛主持,意即无量寿光,宇宙间一切现象物质均有变化,唯有光遍满一切处,时间无始无终。故要求诸位下山后,随时随地应记得在此居士林之宁静,不论在朝在野,均能如此,方可把本修行。下讲《阿弥陀经》……。
(二)心花开则见佛,见到此自在天真佛,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明白这个,即是净土,恢复本地风光。
(三)知空,微波不兴,不知有亦不可;有,即是举心动念,全波是水,全水是波,就是这个。“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倘仅知空洞悠闲,不敢起用,则是小乘罗汉。
(四)念佛须专精一念,须知空有来去之力学原理,有如离心力向心力然,互相消长,自然如此。故念佛至一念专精,专精至如搓绳然,紧张至极点,则豁然而断绝,连念头亦提不起,则寂灭现前,是即佛境界,故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
(五)下山后,世事纷扰又来,乃无可避免者。中下之人,不见可欲,则心不乱,诸君则不致如此,然则必须发大心,依普贤菩萨愿,济世度人。
(时,师领导行香,念佛数分钟,香板响处,众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