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英帝国侵占埃及战争_超级帝国的兴衰_奇书网
返回

超级帝国的兴衰

首页
七、大英帝国侵占埃及战争(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这一非洲最古老的文明国家在16世纪时被奥斯曼帝国占领,成为帝国的一个省。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日益衰落,埃及的麦木鲁克军团驱逐了

奥斯曼帝国的埃及总督,于公元1769年宣布独立。公元1798年,拿破仑率领法军攻入埃及,将其占领。公元1801年,英国联合奥斯曼帝国一起

向驻埃及法军发起进攻,将法军击败,奥斯曼帝国恢复了对埃及的名义的统治。英国实质上掌握着埃及的命脉。公元1805年,阿尔巴尼亚籍军

官穆罕默德阿里发动军事政变,赶走了奥斯曼帝国在埃及的另一位总督。接着在与企图复辟的麦木鲁克军团的战斗中,穆罕默德阿里又占

了上风,成了埃及的实际统治者。公元1807年,英国军队侵入埃及,被穆罕默德阿里领导的埃军打败,英国势力退出埃及。

穆罕默德阿里很重视学习欧洲的先进技术来使埃及变得强盛,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埃及逐渐变成了非洲的一个强国。埃及在奥斯曼帝国境

内所向无敌,先后占领了阿拉伯半岛、苏丹、克里特岛、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面对奥斯曼军队的节节败退,苏丹马哈茂德又一次求助

于英国人。英国联合俄、普、奥等国对埃及施加压力的同时,派出海军将英国、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运往埃军主力部队所在地叙利亚,

埃及军队被击溃,残部逃回埃及。

公元1840年11月,当英国开始对大清帝国进行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他们在埃及也取得了胜利。埃及被迫签订《英埃协定》:埃及承认奥斯曼帝

国的宗主权,军队由13万人裁减到18000人,关闭造船厂,接受1838年英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的条约。从此,埃及走向半殖民地。

《英埃协定》签订后,英国商品大量涌入埃及,使得埃及的民族工业遭受重创,大量工厂倒闭。公元1856年,英国取得了修建亚历山大至开罗

的铁路特权,通过修建这条铁路,以及在沿途架设电报线,英国逐渐控制了埃及的铁路和电信业。公元1856年,法国取得了开凿苏伊士运河的

权利,苏伊士运河的开凿,使得埃及欠上了一笔巨额外债。公元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埃及的财政状况极度恶化,不得不于公元1875年将

其所拥有的苏伊士运河44%的股票全部低价卖给了英国,这样英国取得了对运河的控制权。至公元1876年,埃及已累计欠外债达9000多万英镑

,埃及政府宣布财政破产。英、法两国趁机掌管了埃及的财政大权,对埃及实行“双重监督”,英国管理埃及的收入,法国管理支出,英、法

两国控制了埃及的经济命脉。公元1878年8月,努巴尔帕夏出任埃及首相,他任命英国人瑞佛斯威尔逊为财政大臣,法国人德布里尼叶为

公共工程大臣,埃及人称其为“欧洲内阁”。英、法两国实际控制了埃及,埃及总督成了他们的傀儡。

英、法帝国主义对埃及的压榨引起了埃及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公元1879年1月,由陆军中校阿拉比发起,代表埃及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知

识分子和爱国军官的组织“祖国党”成立。2月,由于不满政府裁减军官和拖欠军饷,广大下级军官和士兵共约5000多人在财政部门前举行示

威,要求“欧洲内阁”下台。埃及总督伊斯梅尔早就对“欧洲内阁”限制他权力的做法不满,便借机解除了努巴尔的首相职务。4月2日,宗教

领袖、军官、议员等联合提出一项民族法案,要求建立完全由埃及人组成的内阁,解散“欧洲内阁”。4月7日,伊斯梅尔任命祖国党领导人之

一谢里夫为首相,组建完全由埃及人组成的政府。5月27日,谢里夫向议会提出了新的宪法草案,受到埃及人的普遍欢迎。伊斯梅尔的行动激怒

了英、法政府,它们联合向奥斯曼帝国苏丹提议废黜伊斯梅尔。公元1879年6月26日,苏丹宣布废黜伊斯梅尔,任命伊斯梅尔的长子陶菲克为埃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