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攻防之间_亚圣_奇书网
返回

亚圣

首页
第三十四章 攻防之间(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陈诚是蓬莱知县之侄,就学于州学。年少得志,心高气傲,每每自诩怀才不遇,又将王洋、甄子凼贬做坐井观天的青蛙,针对“登州十六秀士”而自组了一个“春秋诗社”,也是妥有点名气之人。

这时他凑到黄明晰身边,道:“你就是写了黄子实学的桃花岛主?”

黄明晰点头道:“没错!”

“某在登州组了一个春秋诗社,黄兄可以加入!”陈诚道:“只需呈上大作一份!”

“我不会作诗!”黄明晰诚实地答道。

“什么?”陈诚惊讶大叫,道:“你竟然不会作诗?”

他的声量很大,众人均循声望来。

陈诚叹:“原谅原谅!某听你大名鼎鼎,人皆称奇才,每每让登州十六秀士自惭形秽。却不知你不会作诗,原谅则个。”他瞥了在场的秀士一眼,悲天悯人地摇头。

程老夫子面色不愉,轻哼了一声。

黄明晰却没心没肝地呵呵一笑,拱了拱手当作回应。

陈诚气势极盛,再接再励又问:“据说你在你的书上说,儒生应该不要考科举,要学着做卑贱的工匠和贪婪的行商?”

周边士绅立时议论纷纷。其实黄明晰的三儒学者之类的学说真的引起在场多数人的反感,无他,因为他们不是老夫子这样的纯粹儒生,他们不会考虑什么东西有益于家国,什么有益于百姓,他们只是这个社会的受益者,是上等阶层。任何的改变都会招致本能的抗拒。

对陈诚的夹缠不清,黄明晰有点意外。登州士子对他不满的事,他虽知道却也不放在心上。毕竟自古文人相轻,一门学说出台,必定遭到不同意见的人的轻视和谩骂。然而既然有人反对,也必定有人赞同。或许在河南和江南,这两处宋人的心腹要地。那里商人云集,对于宣扬提高自己地位的学说会十分感兴趣吧。

陈诚成为众人焦点,洋洋得意地道:“登州十六秀士也就那样而已,这样一个不屑一驳的论点,竟然也会被说得哑口无言。东邪兄,孔圣周游列国,不就为了一个官?不作官,又怎能济世救民呢?你啊,别误入歧途。”

宗泽等人察觉到这边的动静,不禁停下交谈,饶有兴趣地等候黄明晰的反应。

王师中和马政都轻笑着摇了摇头。

唯有在场的登州十六秀士怜悯地瞥了那正如公鸡一样的陈诚一眼,心道:与番子斗嘴舌,真不知好歹。

众人皆在看好戏,黄明晰慢悠悠地品茶,尚未回答。刚刚教训弟子要懂得藏拙的老夫子却急了。

“咳!”老夫子不满地在旁边重咳了一下,然后猛打眼色,恨不得亲口反驳。

黄明晰心中好笑,他对陈诚一脸羡慕地道:“陈兄,您真的会作诗?”

陈诚飘飘然,骄傲地道:“不敢。某诗才不算精通,却也有十几年的功力。”

“十几年啊,”黄明晰道:“请问你学了十几年的诗能够让人饱肚子?”

“胡说,诗怎么能让人饱肚子!”陈诚失笑道。蛮子就是蛮子,连诗的妙处也不知,就只知道吃。

黄明晰道:“我自返宋已一年有余,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经世济民之说,建立桃花坞,使得登州近万流民有衣穿有饭吃,孩童能上学堂,老人得到奉养,家家幸福团圆。不知陈兄十几年的学问,活命几人?”他环视周边幸灾乐祸之官吏士绅,冷然道:“做了官,又能活命几人?”

在全场俱寂中,陈诚也哑然无语。这时的登州约有二十万人口,流离失所者多达三四万之多,可说是一片混乱之境,官绅上下对此束手无策。

其后桃花坞崛起,招募了二千余户人家,加上桃花商行,提供了万人的生计。登州的压力才骤然减轻。

事实上,无论黄明晰的名声在士林官绅阶层不算好,但在普通黎民口里却是比得上救苦救难观世音的。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