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足球界的境况心知肚明的袁先生罗列了11大关系,那么沉在下面的底层又是咋回事呢?
1992年甲a的春训在海埂举行。马克坚建议邀请了7名北京体育学院的专家参加。他们均是我国足球教练员培训班的授课教师,分别从事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管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在经过七到十天的调研后,马克坚建议先请他们谈谈看法,再给足协写出报告。
马克坚“今天俊生同志想听一听教授们的意见,请大家畅所欲言”的开场白一出,气氛一下沉闷起来。沉默了两分钟后,其中一位运动训练学教授问王俊生:“是想听我们讲真话还是假话?”王答“我刚来足协,对情况不了解,当然要听真话。”那好,我先开个头。
“他有些激动地说:我是专门研究运动训练学的,看其它项目的训练也很多,但是像足球队这样的训练我还真是第一次。俊生同志,你如果真的听我讲实话、真话,我告诉你,别让他们练了,让他们赶紧回家吧!他们在那里不是训练,是玩儿。不,连玩儿都不是,是混!他们在那里白白浪费国家的钱!”他激动得脸色有些发白,“这样的训练怎么能冲出亚洲?”其他教授纷纷颌首表示赞同。
“运动训练学中非常强调的是‘动力定型’,体操运动员讲究的是难度、高度和新颖,其实我看主要是创新。而这一切首要的是准确。如果单杠动作难度很大,但却不准确,不规范,难度系数再高,也不会得高分。因此,体操教练训练运动员时,非常严格地要求动作的规范和准确,通过反复的,成百上千次的磨练,对大脑皮层进行进行反复的刺激,最后形成动力定型,比赛中就会得高分。”
这位教授接着说,“而我看你们足球运动员的训练,非常不认真,更谈不上刻苦,踢球的脚法不正规、不准确,十次射门只有一两脚打在门框内,其余的不是高就是偏,而他们踢完却一笑了事!勾着踝关节传球,传出的球又软又不准。对抗是足球训练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可他们都玩假的,不真对抗。当然,有的人训练认真也真对抗,可是碰了同伴一下或撞了一个跟头,起来不是骂就是打。”
“此事我看到两起。”
“我也看见一起。”几位教授补充道。
“圆圈抢截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外面的人快传,快接应,里面的人快抢、快堵、快断,可他们却慢慢腾腾,嬉笑,打闹……唉,这是什么训练?怪不得中国足球总是冲不出亚洲,这样的训练怎么能冲出去!”他激动得讲不下去了。
“训练场上必须讲究纪律。”运动管理学教授讲,“教练员是一堂训练课的指挥,他必须要有权威,有教学能力。可遗憾得很,他们的权威性不强,不少队员场上不遵守纪律,尤其是教练员讲该怎么练,他们却根本不听,这怎么能行呢?训练的质量太低,训练的态度、时效、强度,不用说已经和世界强队差距拉大了,就是比起我们自己60年代、70年代的训练,差距也很大。具体统计数据过两天整理好交足协。”
运动心理学教授讲,“在这个基地进行集训的不单单是足球队,还有女子垒球队。同样的条件,同样的伙食,她们是‘闻鸡出操’按时上训练课。每次课下来,人人都汗流浃背,灰土满身。她们一天四次训练,早操、上午、下午和晚上。尤其是晚饭后,路灯下、马路旁、训练场边都有女垒的队员加班训练,挥棒、投球,真让我敬佩。她们如此刻苦训练,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可是男子足球却没有这样训练的自觉性,晚上不睡,早晨不起。我在这里呆了一周了,几乎没有看见一支足球队和一个运动员出早操。规定下午三点训练,可队员们三点才起床,三点半以后才拖拖拉拉,半睡半醒,没精打采地到训练场。
我听说,有一个队早晨领队让队员起床时,把人参精的瓶打开,放在床头上,哄他们起床。我不明白,教练员怎么管不了他们?女垒为什么那么刻苦?男足为什么那么懒?”
“俊生副主席,我们今天讲的全是问题,也有好的地方没有谈,请你和马克坚同志不要介意。我们讲的都是我们亲眼所见,都是真话,谨供你们参考。原因我们没有找,这是你们的事了。不过我想,像目前这样的训练,竞技水平非担不会提高,还会继续下降。”
我一直在认真地做着笔记。离开足球界已经近十年了,训练水平下降到如此地步,是我始料不及的。青少年训练又怎么样,可想而知。日本人、韩国人会这样训练吗?他们的青少年足球训练抓得很好,如果我们不抓紧,10年后我们肯定会和他们拉大距离。“怎么办?怎么把训练搞上去”我在这几个字的下面重重地画了几笔。
够了,王俊生同志的回忆十分清晰,作为球迷尽管有些地方至今弄不明白,但也足以反映出当时中国男足的状况和问题。
弄不明白的地方是,7位教授只在海埂呆了一周就发现了这么多影响运动队成绩的至命问题?何以长达数年乃至今后的十年,直接参与其事的人(俱乐部,教练、领队、包括队员)都视而不见呢?
当国家主席提出十年的要求和希望时,接过大松魔鬼训练教鞭,曾让中国女排在世界上数年冠的袁伟民先生,中国足协主席,难道也不知情?
十年,世上又有多少个十年?
还要再等下一个十年。那么从事足球管理的各级领导,在安享着胜利果实奥迪轿车,百万豪宅的时候,你一点也不脸红。当中国队靠抽签,幸运进入本届世界杯决赛圈的时候,你们在豪华的宴会厅开着庆功会,也在绿岛树起了(全体队员、包括教练员,好象也有管理者的半身塑像)丰碑。当这种表象只是一层泡沫的时候,又有谁承担责任!?
假球、黑哨、汹酒、闹事、夜不归宿,出门豪华五星级,中国有哪一个项目的运动队能象吃家常便饭那样享受?只要是中国男足,不管甲a、甲b数百上千的运动员、教练员、人人如此,个个享受高规格礼遇!
射门找不着南北,传球也没有准星的中国男足,经过十年,进入日韩世界杯,走进赛场,陋习难改,一败涂地,不足为奇。
回家后,就凭阎世铎先生三鞠躬鸣谢国人,就此打住、了结。在中央高层的介入下,又是雷声大,雨点小,装模作样地反思一下,又起锚前行了。
下一个十年将会怎样?
我敢说,仍然没有辙。因为思维定式已经存在。不打破这打不破的坚冰,中国足球这个以前就懒堕的孩子,现在又加上金钱的娇惯,不釜底抽薪从高层领导抓起,从钱多惹的祸抓起,要想有所作为,在我有生之年,绝对不可能。既然没有希望,我还看足球么?
拜拜,中国男足!!
02-12-05a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