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甲A、不卖座!?_足球钱多惹的祸_奇书网
返回

足球钱多惹的祸

首页
第11节 甲A、不卖座!?(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甲a、不卖座!?

日、韩世界杯结束之后,上周甲a打了两轮,入场观众之少,经营之惨淡,不忍目睹。

究其原因,经典言论是世界杯后遗症,大意是观众才欣赏了世界杯高水平的足球美味大餐,对中国甲a的粗茶淡饭食之无味,失去兴趣。于是各种媒体在感叹之余,不免大话几句,一是教育球迷,不要吝啬荷包里的十几元钱,要做真球迷,不要做假球迷,对中国足球的最大支持,就是买票入场,看球赛。

甚者不点名的教育央视,舍得花大价钱转播世界杯,何以在甲a转播上斤斤计较?认为前半段央视不转播甲a,让观众少了一个有份量的受众媒体,造成了如今的冷落?

当我从电视、从报纸不断地接受到这些信息的时候,很想问一句,这些主持人、记者,你知道球迷何以不卖甲a的帐,其内心的感受如何?

我认为,世界杯对中国球迷的震惊,不在于巴西足球,令人赏心悦目、眼花缭乱的足球艺术,也不在于德国足球深厚的百年底蕴,更不在于土耳其配合的行云流水,攻防张弛有序。

而在于同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韩国、日本运动员的突飞猛进。特别是对中国球员经常挂在咀上的几句话,我们拼搏了,我们尽力了,感受尤其深刻,好似长梦中的一副清醒剂,让人振聋发馈。

看看韩国、日本那些一拼到底,跑不死的运动员,才让我们真正地知道了什么叫尽力,什么叫拼搏?

当没有尽力,可以称之为尽力,没有拼搏,可以冠之以拼搏,在你们心中,球迷就如此容易作弄?

甲a七、八轮比赛,媒体十分关注国足的表现。结果多数人不尽人意。肇俊哲讲,十分疲惫;李玮峰说,很累、很累。祁宏、范志毅、徐云龙、邵佳一、宿茂臻……不在状态,理由也大抵如此。

难得有自信的是红塔守门员欧楚良和实德的郝海东、安琪。国足众口一词地称累,好象一个疲惫,一个累字,足以证明他们在世界杯上是如何的辛苦,如何的拼搏,如何的尽力,这个挡箭牌一出,你媒体和球迷还有何话说?

他们不曾想到,有谁会去追查,作为职业运动员,这累是真还是假,这累是自己的放纵,还是在韩国为国家效命疆场?

笔者就是这类钻牛角尖的死脑筋、假球迷,想问一问这些言必称累的国足,世界杯打了一个月,前两周你就被淘汰出局,乘飞机打道回府?打了三场比赛,休整了二十几天,你那三场比赛透支的体力还恢复不过来?那按你们这种德性,日、韩的十六强,还能够打,韩国队的进前四还跑得动?

从运动规律来说,你们参加了三场世界杯的比赛,其状态按道理讲,应该比国内甲a球员,都要保持得好才对。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二十几天,你们无所事事,寻欢作乐,放纵自己!

所以身心才那么疲惫不堪,连踢甲a也力不从心,失误频频。

当球迷从世界杯的赛场上,真正领悟到,什么是尽力,什么是拼搏之后,对中国足球,和现在这一批球员的德性,才有了真正的认识,至少他们辜负了国民的期望和信赖(不仅过去,而且现在)。

中国足协,在总结世界杯时大言不惭,不针对过去,只面向未来。听此言,深爱足球的我只好说,这中国足球真的没有救了,因为现在的状况,不就是以前的作为造就的么,只面向未来,这未来可以建在天空中,不是平地上,连这点起码的道理都搞不清的足协领导,再这样领导下去,中国足球真的难有作为?

不信,我们可以等着瞧。

我一直认为中国足球是钱多惹的祸。发展青少年足球没有钱,发展女子足球也没有钱,因为大把的钱,都花在了甲a身上,花在了甲a运动员、教练员的身上,有些也入了足协官员的腰包(绵阳太极胥老总说,要什么证据,你只要抱一台摄像机,到足协总部拍一下,哪个不是奥迪,不是桑塔拉2000,凭他足协官员的收入,他买得起,养得活。)

记得,有一年新闻媒体报导了足球运动员的年收入,重庆符宾不是最高,但其年薪是一百二十万,奖金是八十万。去年申花与实德比赛,踢赢一场比赛奖金四百万。有场比赛某老板硬是提着八十万奖金,到赛场,声称打赢马上兑现。

可见,甲a事实上已经变成一个个老板拿着百姓的钱、企业的钱比富斗阔的大赌场(记得十强赛结束时,实德队副总林乐丰讲,赌一把仍让米卢当教练,赌已经成了行内的口头惮。)。

球市的冷落,可以说是对此前中国足球不按市场规律办事的报应。我们可以算一笔帐,对于那些月收入超过十万元的甲a球员来说,一月四场比赛,每场比赛的收入不低于两万,上场二十二个运动员,一场比赛各俱乐部要付出至少四十四万元人民币。如果一张球票平均价按三十元计,一万张球票,收入三十万元,考虑到还要付场租费等等。就是卖两万张票,也只够俱乐部发场上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工资、奖金。

八年职业联赛,我们投入了数十亿人民币,多数变成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个入收入。这种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运作,让俱乐部成天在资金的筹措上打转转,(当万达、金杯、寰岛、申花、全兴一个一个财大气粗的老板急流勇退,告别足球的时候,中国足协的领导是否想过,这烧钱的足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哪有精力、金钱去培养青少年,发展女子足球运动。

记得中国足球被推向市场的时候,连伍绍祖先生,做梦也不会想到,原来这市场经济却如此美妙,君不见中国足球长进不大,但只见大把钞票如天女散花般飞向足球,飞向运动员,教练员和相应的官员,一个一个的老板退出,一个一个的老板加入,反正不是用的自己的钱,鲁能如此,中远亦然。

02-07-08a01:2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