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北京奥运的中国足球(二)
当中国队结束世界杯旅程的时候,我们的领导、媒体给他们以宽宏大量,称:打出了精神,尽了力,发挥了正常水平,如此等等。
我到想问一句,如果对进入世界杯三十二强的各队的场上表现作技术统计,如传接球的精准度,失误率,有效进攻的组织,包括斗志等诸项指标排名,中国队能排第几,其排名能超过输了德国八个球的沙特么?
笔者观察在中国参赛的三场比赛中,至少有两场,我看到对方球员,在场上发自内心的微笑。其中巴西一役,这种微笑出自三个以上的选手,土耳其队也不例外。
这种微笑说明什么?说明中国队水平太低,不堪一击?在本届世界杯上,这种发自内心的微笑,除面对中国队外,绝无仅有。所以当我们在总结,中国队初次走上世界杯开了眼界,打出了自信的时候,会不会对自己的表现认真地反省?如果当沙特、哥斯达黎加、阿根廷、法国等与中国队相同命运,被淘汰出局的其水平远远高于中国队员的外国队员知道,就是这种水平的运动员,却在中国享受着民族英雄(年薪上百万,铜像塑身)的礼遇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只会向苍天发问?世事何以如此不公?
如果中华民族的各项事业,都像我们这群拿着高于常人上百倍收入的足球队员的三流表现,还不知羞耻地自我张扬,沾沾自喜的时候,我敢说有这种心态的中国人,永远也不可能正正大大地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为中国足球的现状,拨了一盆冷水后,面对四年后的下一届世界杯和六年后的北京奥运,中国足球如何办?
记得在中国女足取得奥运亚军的殊荣后,笔者曾寄希望于中国足协领导的远见卓识,花大力气普及女子足球运动的开展,让其后继有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遗憾,花开花落,当世界女子足球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国女子足球却停滞不前。其时的建议,仍然适用于中国男子足球的普及。
问题就是,如何让足球这项运动向农村,山区普及,让那些能吃苦耐劳,骁勇善战的农村娃掌握足球技术?这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
笔者的亲身经历,可以对这项运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还在重庆市北碚区文星场山沟读小学的我,遇到了一位从北碚城区来的熊姓体育教师。与其它体育教师循规蹈矩不同,他为山区,引进了一项新的体育运动,垫上运动。
几床棕垫,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他的带领下,练起了前滚翻,后滚翻、侧手翻、鱼跃前滚翻、前手翻、后手翻(就是今次世界杯一选手进球后,数个后手翻外加一个后空翻的动作),一些同学还掌握了前空翻、后空翻的高难动作。
最出彩的是,学校技巧队,还向全体同学表演了一场包括钻火圈、迭罗汉等杂技团才能看到的技巧节目。
投资就是一个引路人,几床棕垫。
课间的十余分钟,同学们摈弃儿时的“跳拱”游戏,代之以更高级的鱼跃越人的运动。
后来去北碚的兼善中学读初中,我继续参加垫上运动,同时爱上了足球。兼中的足球远近闻名,名播重庆。其时已获重庆市中学生青年足球亚军,少年足球冠军的兼中,没有一块成形的足球场。有的就是河边的沙滩,和仅有的数个篮球场。踢足球的同学光着足丫子,就开练。夏天烈日当空,汗流如注;冬天寒风凛冽,脚上因冷冻裂开的豁口一接触球,就留下一个清晰的血痕。
我想,我们练足球时,苦中求乐的体验,马明宇不会有如此感受,郝海东等也不可能。现今的足球学校也不会有如此体验;到是与非洲、巴西那些在街头巷尾练足球的大致差不多。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任何运动也不例外。中国足球要能攀上世界项峰,足球不走出城里人才能玩的怪圈,向农村普及,将很难很难。
事实上,要玩足球,并非都要有完整的足球场,兼中已有先例。二人可踢,三人也行,六人也不赖,至少三人足球的演练和比赛方式,可迅速在农村小学、中学普及。
与五十年代的兼中相比,现在的条件不知优越好多。
当年,笔者的建议是在各区县的重点中学,由教委,妇联、体委,共建女子足球班,足球班的经费(主要是伙食费),由重点中学强大的财力支撑,也靠他的校名,吸纳人才;体委在教练员上提供支持,提供参赛机会,给以适当的参赛补助;而妇联的作用,就是动员社会力量,募集资金,至少对女子队员,给予指导和帮助。
中国足球,只有当普及面深入农村之后,才谈得上真正的普及,也只有当大量的吃苦耐劳的农村娃,像王军霞等马家军那样,以超常的付出,来赢得技术进步的时候,或者说直白一点,当一些吃得大苦,为足球任劳任怨,甘心付出,而只愿意靠此摆脱贫困,谋得一个出头之日的时候,来自农村的中国足球的希望之星,才能担当起中国足球起飞的重任。
02-06-14a10:50(入选新华网好文精选)
笔者建议的模式是,全面普及,然后到当地的重点中学一级,便相应提高(提供伙食和重点校就读的方便),再后一级就是向市级推荐。形成一种足球人才的培养机制。
第1条回复:者:阳关(2002-06-1412:31:16.0)
厄瓜多尔有个走出了五位国脚的足球村,报导如下:
民风淳朴,生活简单,放牛吃草和踢足球是这里年轻人放学后要干的两件事。而孩子们最早的比赛,就是在尘土飞扬的院场上进行的,等到他们长大了一些,他们终于可以到当地最“正规”的足球场上踢球。这座绰号为“沙滩”的足球场座落在乔他河的河边。
尽管条件艰苦,但踢足球成为这里所有年轻人的梦想。因为,在这个山村,要么你成为一个举国皆知的球星,要么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农夫。目前,埃尔杨克村及其附近地区,共有一百多名年轻人到大城市里的俱乐部里踢球,这里已经成为厄瓜多尔足球的温床。
第2条回复:作者:阳关(2002-06-1412:50:00.0)
儿时踢球是踢橡皮球,不大,相当于吃饭的小碗,随着年龄的增长,球也越来越大,正好体现了儿童成长的规律。
现在却讲洋气,不大点个娃儿,球衣球裤球鞋一应俱全。连踢的球也与成人一模一样,没有多大区别。要普及足球,建议应生产橡皮制作的橡皮球,价钱不贵,不怕水,耐踢。如果这样,当足球向农村普及的时候,本人至少可以捐献几个这样的足球。如果维持一个队,可以常年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