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下午是抚琴、吟诗还是作画,”青儿问道。
“陪我出去走走,你不是说芳菲苑的桃花开得正盛,困在屋里一天了,该出去透透气了。”
“好的,刚下过雨,有些湿寒,奴婢去取件披风来。”
青儿服侍我披上粉色百蝶穿花锦缎披风,跟着我出了暖阁。
芳菲苑,顺义亲王府的后花园,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芳草茵茵,古树凄凄,一年四时,风光各不相同。春,观桃李牡丹,姹紫嫣红;夏,品荷塘月色,恬静淡雅;秋,尝桂花飘香,硕果累累;冬,赏瑞雪腊梅,纯洁幽香。
芳菲苑是我的伯父璟帝特意赐给我母亲顺义王妃的。
母亲和姨母从小生活在风光秀丽的姑苏城内,喜欢柔美多姿的江南风光。自从姐妹俩嫁进长安、嫁入帝王之家后,就会时常想起家乡的美景。
璟帝元年,伯父登基伊始就下令在宫中修建芳华苑,仿照江南名园胜景修筑,赠予姨母,以解思乡之愁。越明年,伯父又下令在顺义亲王府修建芳菲苑,赐予我母亲。
我一直觉得我家的“芳菲苑”要比宫中的“芳华苑”景色更美、更秀。虽然“芳华苑”汇集了天下间能工巧匠、精工名匠的智慧,仿照江南名园胜景修筑,但是我觉得任何东西沾了帝王的贵气就显得庸俗不堪,没了灵性。而我家的“芳菲苑”更似小家碧玉,婀娜多姿,带着灵气。
一出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板路直通庭苑。春雨过后,青石小径有些湿滑。
“郡主小心,”青儿忙上前扶住我。
未进庭苑便见一匾上书“芳菲苑”三个字,乃璟帝御笔。
苑内一池绿水,临水山石嶙峋,回廊蜿蜒如玉带,山水之间,古树苍苍,石径盘旋,藤萝蔓挂,清新自然。
我沿着曲折回廊绕至“如意馆”,小馆绿意四周,前后芭蕉掩映,竹柏交翠。风乍起,滴翠匀碧,沁人心脾。
这小馆是我之最爱,每年盛夏之时,暑热难耐,常移居于此。晚间窗前抚琴读书,赏清空明月、听风拂翠竹、闻雨打芭蕉。
父王见我十分喜欢此处,便以“如意”命名。
“如意馆”后便是“清风斋”,位于水池南岸,三面临水,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池上有九曲白玉桥。“清风斋”隔池与“明月阁”遥遥相对,。
明月阁下,几株桃花开得正盛。醉人的桃花,白的洁白如玉似雪,粉的如绽放的杜鹃,红的如天边的晚霞。
“郡主,看这桃花开的多艳。”青儿拍着手叫到。
“青儿,我们去明月阁上看。”
登上高阁,夕阳西斜,向下俯身观望,桃花如玉似锦,比绚丽夺目的晚霞还要分外妖娆。
“郡主,桃花还真是好看呢,奴婢给您折几枝带回去,插在宝瓶里摆在案头多好。”
我听了,摇摇头:“不用了,桃花折了就没有灵气了,变成了死花。”
“铛铛铛………”远处栖霞寺的钟声响起。
“青儿,什么时辰了。”
“郡主,快去换衣服,已经酉时了,再晚就错过了请安的时间了。”
“什么,时间过的真快,换衣服已经来不及了,赶紧去吧。”青儿扶着我从高阁上下来。
我提起碧水绣罗裙飞快地向前院跑去,青儿喘吁吁的跟在我后面边跑边喊:“郡主慢点跑,小心路滑。”
我朝自创业以来,提倡重孝道,宫中流行请晚安,即皇室贵族及大臣的子孙儿女在酉时给父母长辈请安问好,以彰显孝道。给父王和母妃请安是我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比吃饭睡觉还要重要,一般每天只有在请安的时候我才能见到他们。
终于跑到母亲居住的撷芳殿了,在殿前整整衣裙,努力的让自己的呼吸平静下来,青儿上前帮我理了理头发,扶着我跨过门槛缓缓的步入殿内。
撷芳殿内,暖融融的,充满了玫瑰花的香味,每天这个时候母亲都会坐在殿内西暖阁的炕上等着我来向她请安。今天也一样,父王下朝归来已经换了家常的衣裳靠在炕褥上聚精会神的说着什么,母亲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微笑着看着父王的眼睛侧耳倾听。
母亲的贴身侍女李嬷嬷轻轻地说了声,“娘娘,如意郡主来了。”
“父王、母妃,孩儿给您请安。”我跪下,向他们拜了一拜。
母亲连忙起身,向李嬷嬷示意,将我扶起。
“来,秋水,坐到我身边来,瞧这满头大汗。”母亲温柔地说,拿出袖中的罗帕为我拭去额头的汗水。
罗帕儿香香的,也是玫瑰花的香味,母亲是最喜欢玫瑰花儿的。
“秋水,你又跑到哪里去疯玩了,”父王说。
“我,我没有去哪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