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绣道:“绣听闻赵首领行使汉部之策,以合作制组织人手,以雇佣制计劳发食,不知是否确有其事?”
赵端道:“然也!”
杨绣道:“此策目前来看颇有成效。但决不是长久之计!”
赵端道:“不知先生有何良策?”
杨绣沉吟道:“如今,我部于会宁城外所开荒之地越来越多,务农者已逾千人。时日一久,此策必引祸乱。”
赵端听了不由得赞赏地看了看杨绣,口中却道:“先生何出此言?”
杨绣道:“组织人手,雇人劳作,计劳发食。短期内固然会有成效,但并非长远之策。绣以为,不如把这些田地计口分发,我们只收取赋税――地归各人,让这些人成为有产之家。有恒产者方有恒心。这才是长久之策。”
赵端道:“先生言之有理!只不过......”他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突然道:“不知先生对我部跟女真的关系有何看法?”
杨绣道:“汉部依附女真。女真兴则汉部兴,女真若有不测,则汉部危矣。”
赵端道:“正是如此!如今我们寄人篱下。还远不到久安之时!分地一事,言之过早!”
杨绣道:“莫非首领认为女真会对汉部下手?”
赵端道:“现今自然不会!然将来之事,神鬼难测。我们小心一些,总是没有错的!”
杨绣听后皱眉深思。良久,道:“首领谋虑深远,绣佩服!”
两人都是极度聪明的人,很多事情虽未明言,却都已明白对方话中的深意。
当下赵端便任命杨绣为汉部参议,作为杨杨流芳的副手,实际上是把庶政都交割给他,全面放权。
杨绣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将汉村治理得条条有道。
这日,赵端正想偷懒睡个回笼觉之时,杨流芳与杨绣到了!
杨绣道:“赵首领好清闲,绣却不知何年何月才会有此清闲之日!”他这话带有开玩笑的意味。
通过这一阵的相处,杨绣对汉部的事迹已是非常的清楚。对赵端能重用他这么一个“陌生人”,心里更是感激万分。他在辽国做过官,有一腔的热血和抱负,但却没有实权,举步难行,饱受排挤和猜忌。郁郁不得志。相比之下,汉部虽然较小,但汉村中众人互帮互助,犹如兄弟姐妹的情感让他大为感动。自他上任以来,赵端等几个首领从未刁难于他。因此他对赵端实有“知己”之感。
赵端道:“怎么?‘十里之地,千户之邑’的汉村,也会难倒杨大才子不成?”
杨绣道:“手底无人可用,自然忙乱。”
杨流芳道:“得了得了,闲事少提!杨兄,你不是说有要事见赵兄弟,究竟何事,快快道来!”
赵端好奇道:“何事”
杨绣敛容道:“如今女真威名已远,却不知首领劝进没有。”
赵端一愣道:“劝进?”
杨绣道:“就女真而言,既已经叛辽,则当自立,否则何以号召诸部?就我汉部而言,若先一步劝进,则是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