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上拿金牌还有相当的困难,再说,足球运动在世界上影响很大,而我国的足球水平还很落后,在亚洲都未能名列前茅。对此我们要有紧迫感!
出于高度的事业心,袁伟民一向强调“金牌的含金量”,强调要用奥运会的标准要求自己,正确地对待在亚运会上取得的成绩。出于高度的责任心,袁伟民心里想的,不是在自己担任“中国体育掌门人”的这段时间里能取得怎样的成绩,而是能为未来的中国体育打下怎样的基础――对于釜山亚运会来说,首先是能为2004年和2008年的奥运会打下怎样的基础。
人们不难看到: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的出色成绩,很多基础是在釜山打下来的,特别是通过亚运会的锻炼,很多领队、官员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实战中提高了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无疑,釜山亚运会“练兵到位”的意义,远远大于“金牌第一”。袁伟民在指挥这场战役的过程中,始终没有仅看重金牌本身,而更看重锻炼的价值。
作为一个曾经经历过、目睹过很多“忧患”的人,“忧患意识”始终伴随着袁伟民,他曾经多次谈到这样的观点:“忧患”其实是自信的表现,是冷思考、是反思,表明头脑清醒,心在燃烧。
他认为,釜山亚运会全面练兵中,暴露出中国竞技体育存在四大问题:有的优势项目提高不快,受到了冲击和挑战;有的潜优势项目有所提高,但面窄、数量不多;落后项目中的个别小项有点起色,实现突破仍难度很大;三大球让人担忧。
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以后,袁伟民主张抓住北京奥运会的机遇促进体育在各个方面的发展,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体育法治等,要推动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这种发展应该是科学、持续、协调的全面发展。
令袁伟民感到困惑的是:虽然作为体育总局局长、作为中国体育的“掌门人”,他一直在努力学习、工作,尽可能去把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的特点和规律,但是在中国和中国体育界,“唯金牌论”的价值观和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始终存在着,影响着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如何科学、持续地发展中国体育,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盐湖城冬奥会,中国实现金牌冬奥“零的突破”;中国足球队第一次赢得世界杯出线权;釜山亚运会的“全面练兵、练兵到位”出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的袁伟民,好事连连、捷报频传,冲淡了兴奋剂事件和申奥过程中某些不顺给他带来的烦恼。
1年11月11日,第九届全运会在广州举行,在开幕式前接见外宾后的间隙中,休息室里,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把袁伟民叫到身边,亲切地交谈起来。
和邓小平、胡耀邦一样,非常赏识袁伟民。###热爱体育,喜欢观赏体育比赛,每次中国体育代表团大赛归来,他都要和政治局常委全班人马亲自接见。有机会他就会和袁伟民聊体育,对有些项目、有些运动员的情况他还如数家珍。
这次他们交谈的是有关健身的问题。
“伟民啊,世界上有没有游泳速度最慢的世界纪录啊?我现在每天游800米,速度很慢,大概是”###问。
“呵呵,这我可没听说过。你坚持游泳这很好,而且你胖,浮力大,省劲;你还要有一些户外活动,比如散步之类。”袁伟民答。
“是的,我每天坚持散步。”###说。
“散步,你可不能慢慢地走,这样锻炼的效果不是很大,你要加点速度,走得略快一点,保持身体微微出汗,这样最好,对心脏、对肌肉、肢体都能达到锻炼的作用。你现在就要为以后做好准备,尤其是心理上的准备,不能像萨马兰奇那样,他忙碌惯了,一退下来,不忙了,锻炼也少了,身体一下子就‘垮’下来了。”袁伟民说。
要知道,这是在和一位时任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讲话啊!而且那时根本还不知道党的十六大总书记###是否要退。袁伟民就是实实在在的袁伟民,他怎么想就怎么说。换了别人,大多数人是绝对不敢当着总书记面说他“胖”的,更不敢主动涉及“退”这个敏感问题的。可是袁伟民压根儿没怎么多想,也没什么顾忌,一个这么说,一个这么听,就像普通的朋友在聊天。
偶尔还给袁伟民打个电话:“伟民啊,听说球王贝利来中国了,你能不能找个足球请他签个名,我小孙子喜欢,拜托你了哦!”这时的袁伟民还不知球王贝利来中国了,原来是上海某公司把贝利请来参加一个商业活动,###是从媒体报道上获悉的。袁伟民请人搞来了有贝利签名的足球,派人送了去,###又亲自来电话向袁伟民表示感谢。
党的十六大,###果然退了,退下来后的###有一次邀请袁伟民携夫人到中南海他家里去做客聊天。
在那儿,袁伟民告诉###:“我已退下来了,国内国外所有的职务统统都卸掉了,无官一身轻啊!”
“好!好!这样好啊!”两人开怀大笑,轻松地聊起如何健身,以及体育方面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