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成长的方式_长篇小说为了理想_奇书网
返回

长篇小说为了理想

首页
第三章 成长的方式(2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边上的学长看见裴吾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问裴吾是不是从北方来的?裴吾说是山东来的。学长解释说,刚才经过的那个塔叫白寺塔,也叫报恩寺塔。用这里当地的方言发音就是不思塔,听上去很像“不是塔”。那个司机也点头说,是是是,不思塔呀,就是不思塔呀。可是裴吾怎么听都是那句不是塔。

大学对于一切新生来说,都是新鲜的,也都是好奇的。

新生报到手续也很简单,处理完报到手续之后,就由各自系的学长带着新生去认识教室和宿舍。

学长边走边炫耀着自己多两年的学校阅历,说这个城市是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有很多世界文化遗产的名胜古迹。包括我们这个学校也算是有点历史的,1903年建校,准确的说应该是1960年才被称为丝绸工学院的。学校不大,但是藏书量不小。学校最大的亮点就是由时装表演系,也就是专业模特班,美女多多呀。说的后面一群新生跟着一惊一乍的。

裴吾开始认识这个城市,一个不大的城市,到处都挥发着古典的优美与味道。这个城市不光是因为古老而出名,还因为水多桥多而出名,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就连学校里也被一条河道穿过,甚至还能看见小木船悠悠荡荡的经过。

一周之后,新生们开始纷纷打成一片了。新生宿舍安静的时间段也彻底的结束了,从走廊高亢引歌,到厕所水龙头哗哗的水声,再到宿舍里扑克牌甩在桌子上啪啪声音,编织了一首新生上演主题曲。

周末的时候,多数新生都选择离开校门,去探知这个城市还有多少未知的秘密。

裴吾坦然承认这个城市的确是优美的,与北方城市有着巨大的差异,他能感觉到那种诗情画意的那种感觉正在一点点的侵入他的身体。周末的清早,裴吾就踏着薄雾,走在铺满了青石板的街巷里。呵,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裴吾惬意的享受着这个城市带来的甜意。突然,他听见一阵阵很有节奏感的“唰唰”的声音。他在想,这是什么声音?是江南女子清早忙于活计的声音吗,什么样的活计会发出节奏感这么强的声音?还是某种江南独有的某种东东?他顺着声音四处找寻着,终于到河边的时候,他确立了声音的来源地。裴吾急忙的跑过去,却立即被某种味道顶了回来。在捂住鼻子的时候,裴吾终于看清楚了那个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了。这还真是江南独有的某种特色,在被20年前的江南美女在河里翻转着洗涮着。

以至后来,城市河水彻底被污染之后,裴吾就认定了这是当地人民的恶习造成了。为了这个事情,他甚至还写文章给晚报社。

大一新生一般是不会迟到和逃课的,这个的他们一般都还遗留了部分高三的血统,积极向上的态度还是比较端正的。还有很多挤破头的去争取个学生会的干事,而那些学长则认为是干事的学生。大一的学生在学校里是一道风景,女生边上总是围绕着一群唧唧喳喳的乌鸦飞来飞去的,而男生则是各自寻觅着与兴趣爱好相仿的队伍,组建一支新的娱乐强队。

真正的篮球猛将一般都是坐在看台上,当然边上还会坐着一个乖乖听话按时鼓掌尖叫的女生。那些在球场上的表演的,多数都是跑龙套的角色,就是等着女生边上的高手下场5分钟陪衬一下。散了之后,再一起拿着饭盆摆个队伍吸引下一任陪衬的到来,顺便也能猎到个多看几眼的小女生。

裴吾感觉最大的不同还是吃饭的时候。高中的时候,每到吃饭的点,都是男生给男生打饭,女生给女生占位子。而到了大学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都是男生打饭,女生占领位子,然后男女生搭配吃饭。这样做的最大一个好处就是避免浪费,一般来说,饭菜通常都能到最大化的处理。

在裴吾大三的时候,学校的学生一般还不存在在外过夜的事件发生。等到裴吾专升本,到了大四的时候,世界就变了。北大的学生已经可以在公共媒介平和的讨论婚前性行为与婚姻是否和谐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而全国高校附近的空房出租率开始直线飙升。让那些在学校附近购买房子的投资者大赚特赚了一笔,经济专业的学生也开始把这个现象纳入编外实践课程之一了。经济专业的学生深入调查之后的结果,一致认为这样的市场局面是源于一股强大的需求力量,而力量的核心主要是大四。

所以说,大三的恋情都是从学校操场的角落里带着脸红心跳又激动害怕中结束的。大四的爱情都是从一个安全、稳定、舒适、自由的环境里制造出来的。至于大一和大二,一般都还存在于彼此之间的寻觅之中,大三已经开始探索,大四的时候就是享受结果了。

请人家吃了十八回饭之后,裴吾还是一个人坐在操场上数星星。坐在哪里偶尔还能听到几声特别的声音,这种声音一般都没有猫发春的尖锐,相反则是低沉而又压抑的。裴吾从口袋里掏出那个粉红色的千纸鹤,这是婷婷送他那天塞到他手里的。裴吾是捂着心口打开的这封信,应该是信,而不是情书。婷婷在信上写了长长的一篇,跟小说似的散文似的那种信,准确的说应该是自述。婷婷比裴吾显然成熟的多,信上以一个绝对女人的语气复杂的述说了一个女中学生与两个男生之间的莫名的关系。一个她喜欢的男生考上了大学,而她只能自卑的接受了一个喜欢她的同样没有考上大学的男生。当然了,她也隐约的知道她所喜欢的男生可能也喜欢她,但是,婷婷很明白现实客观世界。为了彻底的解决三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彻底的了断自己所喜欢的,她就在毕业不久之后的夜晚让喜欢她的男生亲吻了她,她也回吻了。她认为这样就可以彻底结束了一场,同时也顺便开始了另外一场。

裴吾跟看故事的看完了信,心跳也随着信的看完恢复到高三的时候。

裴吾把千纸鹤拆了,捋平了之后,卷成一个桶状,继续看星星。裴吾忽然觉得,这样才能看的更清楚一些,早知道就早把这张纸利用起来了。

所有人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仅仅新兵连结束,钱克就获得了众多领导的赏识,他们一致认为钱克是一个好兵。钱克也因此被分到了某部汽车连,这是一个让人眼红的分配。很多同来的新兵都心照不宣的认定了钱克与营长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关系。钱克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所以也就懒得解释。何况这种事情总是解释的更加糊涂。用不了多久,自然就风平浪止了。钱克认定现代人是健忘的。

新兵连总是辛苦的,三年的兵役中,就苦这三个月,钱克感到很公平。到了连队之后,发觉环境很美,真可以说是山清水秀的。比家乡苏州的那种阴柔的美,这里的美显得更加阳光和健康。汽车连并不忙,除了出出操之外,就没有其他体力活了。作为一个城里的孩子,虽然没有摸过汽车,但是见也见的比农村孩子多的多。所以,钱克只看了班长演习了一边,就能开着东风141上路了。这在有着几十年建制的连队里是个不小的轰动,只看了一边就能开着上路,这说明是天生的汽车兵。原来甚至有过开车经验的新兵,都未必能一次就不熄火的开着就走,然而钱克做到了。

该做的都做了,并且做的很好了,所以钱克的空余时间就多了。

有的时候,空余时间多了也不是一件好事。钱克知道这个道理,毕业到参军那段时间里,他太知道这个道理了。这样的时候,就不能不想起米亦然了。新兵连结束了,下了连队之后,就意味着安稳下来了。不需要任何理由,都应该优先通知她,让她知道自己的地方。那个时候,电话还不是很方便,别说城市郊区了,就连钱克家在市区的,家里的电话也不是经常响起的。要不是为了做生意方便,他家里也不会没事按个定时吃钱的主呀。写信是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70年代的人应该是最后一批认真写过信的群体了。80后,除了会写点花花绿绿信纸做的情书之外,更熟悉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的快捷便利。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的时候也随着通信方式改变着。过去的时候,从认识到熟悉再到分手通常至少也需要个一年半载的时间,而今天,这个速度已经远远落后了。就连从认识到结婚再到离婚通常也不过是旬月而已。

后来,好事者分析,这个问题可能与真实感受的沟通速度有关。过去因为通讯方式落后,所以人们短时间之内很难得到或者判断一个真实的结果,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被缓慢的通信速度联系着。而今天,一秒钟的时间足够了解的清清楚楚的了,所以决定也可以在一秒钟之内就决定并且发出通知对方了。

收到米亦然的回信的时候,已经是快一个月之后的事了。有人不禁问他,怎么就能肯定米亦然肯定能给他回信呢?钱克很自信的说,她有什么理由不给我回信呢?那她怎么就没有理由不给你回信呢?反问。可是她的确给我回信了呀。钱克摇了摇一大把米亦然给他写的信。

其实,信总是有写完的时候,钱克也不例外。

在一次涉及三个大军区联合军事演习的时候,钱克所在的连队拉练到了另外一个省的某军事基地之后,所有对外通讯方式都断了。这是命令,是军令。连军官都要服从,何况是他一个士兵呢。

几个月之后,总算是军事演习结束了,钱克回到连队第一件事就是去收信。负责信件的干事掏出一大堆信给钱克,说,都是你家乡来的,估计有事。钱克看了一眼,笑眯眯的说,没事。

从那封信开始看,也让钱克挠了挠头。

最后还是索性从时间顺序开始看吧,温馨或温暖的文字,在字里行间让钱克感到很舒服。尽管米亦然比他大5岁,米亦然并没有以姐姐的味道跟他沟通,而是以一个知己的角度去慢慢的融合。等看完信的时候,已经是第三天的时候了,钱克就是喜欢这样慢慢细细的品味。可是,这次最后几封信可不是慢慢细细的品味了,而是急匆匆的看完了,甚至他后悔从前往后看,而是应该从后往前看。

从后倒数第三封信的内容,她还比较平静的说,家里人着急她的婚事了。但是,最后一封信的,是质问钱克怎么没有任何反应呢?写信的时候的心情跟文字是呈正比的,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喜欢写信。最后一封信的字迹显然潦草了许多,而不像今天电脑打字出来的文字,冷冰冰的不带有任何情感。

钱克是跑步到营长办公室的,因为部队请假是需要领导批准的。未到假期的请假更需要上一级领导批准,这事连长也说了不算。负责信件的干事替钱克作证,家里连续来了一批信件,家里真的有急事。钱克获得特许10天假期,去掉来往路上5天时间,实际上是5天时间。部队给买了当天从昆明到上海的火车票,钱克拿了车票就到昆明火车站把车票退了。用最近几个月的津贴加上退票钱,足够买一张到上海的飞机票了。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